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吃河豚的一首诗)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很有名,尤其是第一首:竹林外的两三朵桃花,水里的鸭子,它们首先注意到了春天的暖春。沙滩上长满了艾草,芦笋也开始发芽,河豚正准备逆流而上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吃河豚的一首诗)插图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很有名,尤其是第一首:

竹林外的两三朵桃花,水里的鸭子,它们首先注意到了春天的暖春。

沙滩上长满了艾草,芦笋也开始发芽,河豚正准备逆流而上,从大海游回河流。

可以说是每个孩子都会背的家喻户晓的作品。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样的场景?看看诗名就知道了。“惠崇春江两晚景”有些版本叫“春江早景”,但无论是早还是晚,都一定是春江边的风景。为什么早晚不知道?因为苏轼大概也不知道。

背后的一些内容

这是两首关于绘画的诗。写这两首诗的关键时间是宋神宗元丰八年。至此,被流放许久的苏轼回到了北京。由于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听政,司马光重新掌权,开始全面否定王安石变法,全面清算新党。早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差点被杀,贬到黄州、汝州,在司马光眼里自然属于旧党的肱骨。于是苏轼被召回北京,他被提拔住了半个月的宿舍。三个月后,我被提升到庶人。很快,他被提升为翰林学士,并被发了诰信,被礼部赐了贡品。没过几个月,他就升了三级,事业非常好。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吃河豚的一首诗)插图(1)

正是在这个时候,苏轼有资格为惠崇的画写诗。当时惠崇已经去世近八十年,我们可以用脑子想一想,一个近百年前的著名画家的作品,要有多大的面子才能让后世的文人在上面写诗?不久之后,苏轼看透了旧党的本质,开始批判旧党的执政,并逐渐拒绝上朝,成为新老两党都痛恨的人物。

谁是惠崇?他是北宋初期惠崇著名的“九僧”中文采最高的一位僧人,但他能作诗、画图,与宰相寇准关系非常密切。九僧的诗风沿袭了晚唐诗歌的特点,注重山、花、鸟、虫、鱼,表达了一种闲适隐逸的心境。他们常用五言诗,但气质不高。但寇准出色的晚唐诗歌写作,加上他的特殊地位,成为九僧诗派的祖师。这也是“太平盛世和尚下山”这句话的由来。僧侣们的活动范围从山上到法院,从偏僻的小巷到邻里。

九僧因与寇准关系密切而出名。

惠崇是九僧中的领军人物。他的诗里有很多好句子,更有能力的是好画家。《春江晚景》这幅画已经失传,但可以看出,它绝不是大作家石写诗的一般作品。他剩下的作品不多了。现藏于辽宁博物馆的沙汀烟树图是国宝。通过沙汀的烟树画家和苏轼题写的两首诗,我们大概可以想象春江上的夜景。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吃河豚的一首诗)插图(2)

这就是文字不同于绘画的灵动。与照片类似,绘画直观、细腻,所见即所得,而文字作品出现在眼前,且移远,言在诗外,意在诗外。文字能给人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一幅画。虽然好的绘画和艺术品也能给人以想象空,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文字的能力更受欢迎,更容易传播——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会作诗唱歌,却很少有人能读懂后现代绘画。

说了这么多背景,其实我们无法还原苏轼这两首诗所写的风景,只能通过读他的文字来想象。

第一首

竹林外的两三朵桃花,水里的鸭子,它们首先注意到了春天的暖春。

沙滩上长满了艾草,芦笋也开始发芽,河豚正准备逆流而上,从大海游回河流。

这是一个四停,以韵开头,标志着平水韵的“四支”。在宋代,平诺格律已经是诗人的教科书内容,不会有违反法律的情况。相关知识我在专栏里已经详细讲解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看主要内容。

“竹外三两桃花”。疏竹林外,几朵桃花摇曳。这是什么意思?现在是初春,没有桃李争艳的感觉,亮如大海。俗话说“红配绿,但看不够。”桃色配竹绿色。正是这种稀疏的亮色,让人知道春天的来临,同时也避免了大面积的色彩描写带来的艳俗感。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吃河豚的一首诗)插图(3)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幅画里一定有水和鸭子。虽然叫“春江晚景”,但肯定有鸭子,所以苏轼提到了。而鸭子在春江边感受水的加热,这绝对不是绘画所能传达给观众的,而是苏东坡的想象。鸭子在水中嬉戏是一幅画,但通过鸭子的抚摸给全诗带来温暖是诗人的灵感,也给整幅画增添了动感和思考。

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哲学思维,那就算了。灵感也是思考,但我们不要把一首关于绘画的诗写得那么无聊。人为膨胀才是最致命的。

“芦蒿短芽满地”。沙滩上长满了芦蒿,芦苇长出了短短的新芽。这里还是画中对景物的描写。藜蒿:草的名称,包括黄花蒿和白蒿。芦苇芽:芦苇的幼芽,可以食用。路雅在惠崇的画中自然可以看到,但河滩上的草是芦蒿吗?那不一定。因为这是苏轼的诗,自然带了苏东坡的味道。

苏东坡是什么味道?好吃。苏轼的学生章雷在《明道》杂志上记载,长江土著吃河豚,“但用藜蒿、酸枣,即芦芽、荠菜来煮”,认为这三种最适合与河豚搭配。面对这些新鲜可食用的辅料,苏东坡的味蕾被激活了。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吃河豚的一首诗)插图(4)

“就是河豚想走的时候。”这时,河豚正要从海里向上游游到河里。从藜蒿、路雅到河豚,这只是吃货们奇怪而优雅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会想到,但是很难用诗句来表达这种食欲的联想,一个对食物没有那么重视的读书人,可能根本不会让自己的思维在吃的方面发散。

这是苏轼的烟火文采,也是他受到老百姓喜爱的原因。坚持生活,但要优雅。

第二首

大雁北飞,像是想回到北方的人,却因为依恋,可怜的团队。

在飞往北方之前,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里风雪交加,还是在南方度过大半个春节的南方。

第二首诗名气小得多,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诗。正因为第一首歌太合文人和普通人的口味,所以很多人忽略了第二首。其实从文艺的角度来说,这首歌不亚于上一首。

还是七绝韵,是平水韵的“十一真”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群”属于平水韵的“十二句”部分,是一个邻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孤雁出群”,规则的规则里允许,规则外不允许。

再来看内容和风景。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吃河豚的一首诗)插图(5)

“二对二回洪”,这自然是画中的真实场景。这说明《春江夜景》空前半部分画了一只北方的鸿雁。第一个写在地上和河里。苏轼写河豚,可能是意犹未尽。他咽了口口水,看到了天上的风景空,于是有了这第二个。

这不是普通的归雁。本来应该是排列整齐的鹅,但是其中两只好像落在后面了。这是这幅画的详细描述。通过这种详细的描述,我们很容易想象出这幅画在我们心目中的样子。

你为什么落后了?

“伊一似乎仍归属于北方人”。好像他们和我从北方杭州回来时一样,对江南的美景恋恋不舍。它在这里带来了个人的感受。前面说了,他在黄州、汝州漂了一段时间后敕令进京,升迁很快。苏轼对江南美景美食的眷恋,在这里若隐若现。

“大漠飞雪,大雪纷飞”,继续解释大雁为什么要留在南方。就算你在千里之外,你也知道北方天寒地冻,风雪袭人。这是指中央法院的热水党争吗?我不知道,但是苏轼很快就把自己请出来了,离开了政治权力中心。

《江南春日等半月》。让我在江南多呆一会儿。我会玩得很开心的,不是吗?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吃河豚的一首诗)插图(6)

在这第二首诗中,只选取了春江边夜景的正午空中的几只大雁进行详细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这种对大雁拟人化的运用,使惠崇的画从平面变得立体,甚至栩栩如生,使大雁北飞的场景充满了人情味,颇有新意。

总的来说,第一幅幽默风趣,巧妙地描述了画的内容,第二幅选择了重点,融合了感情,隐藏了诗人自己的意志。所以,这两首歌缺一不可,连在一起,才能真正体会到苏轼看到惠崇的画,想到江南的美景美食,希望早日走出风暴中心的难言之隐。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什么都没想。但作为一个没有诗情画意的文人,多思考是必然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404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