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点和燃点的区别(闪点与自燃点为什么相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混淆这些概念的含义。有人问我,汽油的闪点是-50 ~-20℃。为什么在常温下看不到闪燃燃烧的现象?或者问汽油的燃点是-40 ~-10℃,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混淆这些概念的含义。有人问我,汽油的闪点是-50 ~-20℃。为什么在常温下看不到闪燃燃烧的现象?或者问汽油的燃点是-40 ~-10℃,还是负值,那为什么在常温下不燃烧呢?有人说汽油的燃点是427℃,不可能在室温下燃烧。但这种说法是把自燃点当成燃点。47℃是汽油的自燃点,不是燃点。这些概念很奇怪,很难理解,所以我马上把它们说清楚:

先说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质(氧气)+点火源;记住这个条件,然后看看这些名词的定义:

闪点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2.1.18条规定,闪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遇到火源(用闭杯法测得)时所能闪出的最低温度,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和空气体的混合物。这时候一定要注意,闪燃的条件是遇到火源才能闪燃,而这个火源的温度显然不是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实际上是着火温度。这个最低温度意味着什么?这是关于液体燃烧的特性。液体燃烧的过程是先蒸发后燃烧。本质上,燃烧是气体和空气体蒸发后形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中液体的蒸发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被点燃。事实上,闪点本质上是蒸发程度的指标。换句话说,如果液体或固体本身的温度太低,蒸发的浓度就达不到燃烧的条件。当液体或固体本身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蒸发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再加上外部点火源,就会闪蒸出来。这时,液体和固体本身的温度就是闪点。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汽油的闪点是-50 ~-20℃,也就是说在零下50℃,汽油和空气体的蒸发足以形成燃烧。但此时可燃物和助燃物都有了,所以没有点火源。所以,即使在常温下,由于没有点火源,我们也看不到闪光现象,更谈不上燃烧。并且该点火源的温度是点火温度。继续看着火点。

2.燃点

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着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一般来说,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几度。由于闪点已经可以代表液体的危险程度,燃点对于液体来说并不重要,它主要是评估固体危险性的一个依据。但它的意义和闪点一样,其实是物体本身的温度。也意味着当物体达到这个温度,就可以被点燃。但是如果它真的要燃烧,还是需要一个外部点火源,这个点火源的温度就是点火温度。

3、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无外部火源的情况下,在助燃气体中受热的最低温度。自燃点从定义就能看出来。它和闪点、燃点最大的区别是不需要外接火源。一般自燃点都很高。比如汽油达到427℃,在没有外部点火源的情况下,你是看不到汽油在常温下着火的。

4.燃点

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中2.0.2点燃温度,规定条件下可燃气体或蒸汽和空气体的混合物被热表面点燃的最低点燃温度。根据本规范附录C可燃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类分组,汽油的着火温度为288度。也就是说汽油只要外部火源达到288度就可以在常温下点燃(挥发浓度足够),而我们的打火机和香烟的温度都在600度以上,不能在加油站吸烟。

闪点和燃点的区别(闪点与自燃点为什么相反)

闪点和燃点的区别(闪点与自燃点为什么相反)

那么问题又来了。自燃点和着火温度有关系吗?是也不是。你怎么能这么说?一般来说,能引起自燃的温度肯定能达到引燃的程度。当达到点火温度时,一般会发生自燃。但是为什么有的物质的自燃点和着火温度一样,有的却不一样呢?原因很多,大部分应该是测试方法不一致造成的。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值是相等的。所以你也可以认为它们是相似的,但这不重要,主要是理解它们的含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862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