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作者简介(创业史姚士杰人物介绍)

罗广斌对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他的名字与著名小说《红岩》联系在一起。《红岩》的作者罗广斌,被国民党关在重庆渣子洞、白公馆集中营400天,还

罗广斌对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他的名字与著名小说《红岩》联系在一起。《红岩》的作者罗广斌,被国民党关在重庆渣子洞、白公馆集中营400天,还会绣红旗。文化大革命期间,罗广斌仅被拘留了5天就跳楼自杀了。

红岩作者简介(创业史姚士杰人物介绍)插图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

罗广斌出生在成都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罗广斌出生时,他的父亲是四川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教师,他的母亲毕业于法政学院,在高等法院工作。父母都是国家党党员。大哥罗广文是国民党第七训练区司令,指挥17万大军,肩负着国民党西南防御的重任。罗家在房地产方面很有名气,也很有钱。其在洪雅县年收入1000多石,在成都年收入100石左右,另外还有三套房子。罗广斌从小生活在一个非常富裕的环境中,被家人宠坏了,从来没有过生活的辛酸。

1940年,正在上初中四年级的罗广斌与同班同学牟雪莲相恋,罗广斌异常执着。此时,他还不满15岁。但他的家人知道他和一个家道中落的商人女儿的恋爱关系后,坚决反对。我妈说:“我们的孩子不能做商人的女婿,就是会不管别人说闲话,骂家里教育不严。”从1940年到1943年,罗广斌在家中度过了三年囚犯的封闭生活。为了追求自由和平等,他与家人斗争,甚至与父亲大打出手。

在此期间,他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认识了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人。1944年,在马识途的帮助下,他离开家乡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45年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共青团,参加“一二·一”等学生运动。1948年,经江竹筠介绍,罗广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4月,地下党刘和冉义之相继被捕,投奔国民党,暴露了的身份。于是,1948年9月10日,罗广斌在成都的家中被国民政府逮捕。

红岩作者简介(创业史姚士杰人物介绍)插图(1)

罗广文著名抗日战士,国民革命军中将,后起义。

监狱斗争

最初,由于家庭关系,罗广斌不能坐在牢房里。罗广斌的哥哥罗广文最初的想法是让罗广斌在监狱里受苦,改变他的地位。但他没想到的是,经过狱中的艰苦训练,面对间谍的严酷刑具,罗广斌对共产主义信仰和党组织更加忠诚坚定。

1949年初,监狱内部的党组织曾希望他利用特殊的家庭背景走出监狱,让监狱外的党组织了解狱中的斗争。然而,罗广斌这次没有服从党组织的决定,他想和他的同志们一起留在监狱里继续战斗。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作为革命者的伟大人格。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子洞和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月27日大屠杀。罗广斌幸免于大屠杀。

红岩作者简介(创业史姚士杰人物介绍)插图(2)

电影《烈火永生》

红石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广斌担任共青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民主同盟副主席。之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

1958年10月,他收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邀请函,要求出版他们关于监狱的回忆录。1959年2月,罗广斌、刘德斌和杨益言合作出版了《火中不朽》,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

1958年11月,共青团中央常委、党委书记、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朱来到重庆。他敏锐地感觉到中美合作研究所、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斗争是对年轻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题材,因此他决定为当时在重庆市委工作的罗广斌和杨益言写小说。

写《红岩》这种规模的小说,没有全身心投入的制作和全力以赴是写不出来的。于是朱向重庆市委提出建议,希望市委支持《共青团报》的出版,为罗、杨提供一切写作的便利条件,使他们能够先脱产写作。

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任和重庆市委书记李都非常重视朱写小说的建议,并决定把创作小说《红岩》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考虑。重庆市委组织部长肖泽宽受命代表市委组织领导小说《红岩》的创作。

感谢市委的支持,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允许罗、杨查敌特档案,提供被关押的敌特。罗、杨最终在众多敌特档案中找到了一套跨度达15年的完整间谍日记,使罗、杨对间谍的内部冲突、尖锐矛盾、发展变化以及各种人物的面貌、心理特征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它不仅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罗、杨所掌握的材料,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敌特的感性认识和具体感受。这为罗、杨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几位高级军事特务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红岩作者简介(创业史姚士杰人物介绍)插图(3)

小说《红岩》

在《红岩》正式出版前的关键时刻,市委决定了两件事:一是作者要依靠专家出谋划策,向沙汀学习;第二,请他们去北京学习和游览。这两项措施使罗、杨和红岩终于走上了成功之路。

可以说,在《红岩》的整个创作过程中,重庆市委对罗、杨一直是非常严格的。在《红岩》定稿之前,要求他们专心写作。如果没有定稿,就不允许他们拿出来发表,以免分散精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红岩》出版后,在各界的掌声中对罗、杨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静下心来,听听意见,反复思考,暂不表态。二是摆脱“红岩”的具体内容,站在更高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当时的斗争,以检验“红岩”已经达到和尚未达到的要求;第三,在此基础上,总结写作中的经验教训,从思想上、艺术上提高自己,以便今后更好地进步。”

可见小说的写作离不开重庆市委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负责组织的肖泽宽。当时,肖泽宽只有41岁。作为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组织领导文艺创作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但他尽心尽力,工作深入,方法得当,有效地领导了小说《红岩》的创作。

罗广斌之死

小说《红岩》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后,罗广斌作为作者之一,也是国民党特务大屠杀的幸存者。这段经历自然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青年崇拜的英雄。但也正是因为他的特殊经历,他的人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小说《红岩》出版后,虽然名气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仍受到限制。罗广斌在大屠杀当晚越狱,这一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历史疑点。因此,罗广斌在文化大革命前是抑郁的。文革开始,他立刻被压抑已久的“叛逆精神”所鼓舞,于是成为重庆最早的造反派之一,这也成为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文革初期,罗广斌等作家发表公开信,要求全市成立战斗队,参与造反,夺取市文联领导权,是市级组织干部中第一个造反的。“1966年8月底,市文联职工郭庆发起成立造反派‘红卫兵战斗团’。当时罗当即表示坚决拥护,说:你们怕的是坐牢,是掉脑袋,是全家反革命!”

摒弃文革中的极左思潮,我们似乎从罗广斌的言论中隐约看到了当年参加地下斗争的热血青年的风采。可惜这种奉献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这是我们无限惋惜的地方。文革期间,上海造反派“一月夺权”得到中央肯定,很多地方闻风而动。重庆造反派在夺权问题上分歧严重。于是,仇恨的种子就种下了。

1967年1月31日,矛盾终于爆发了:支持夺权的北航驻渝红旗红卫兵率先抛出批判文章《罗广斌》、《罗广斌就像革命造反派内部的一颗定时炸弹》、《我们为什么要抓住罗广斌》,攻击他的帽子一个接一个:“周扬笔下的黑线人物”、“与歹徒、关系密切”、“重庆文艺界最大的顽固保皇派”

1967年2月5日,土木工程学院红卫兵将罗从家中绑架并抢劫。2月10日,据报道,罗广斌在看守所跳楼自杀。

红岩作者简介(创业史姚士杰人物介绍)插图(4)

据当年罗广斌的看管人说,罗广斌实在忍受不了几十个小时的精神折磨,从窗户跳出去死了。当时,罗广斌被关押在大坪马家堡后勤工程学院,审讯人员要求他认真解释他是如何在1949年11月27日被特务释放出狱的。从被绑架的第五天到第九天晚上,罗广斌轮番逼供了几十个小时。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在烟上涂着清凉油,看上去极其疲惫和痛苦。就这样,10日早上,罗广斌被带着脸盆去3楼的厕所打水洗脸。趁人不备,他爬上窗台高喊“毛主席万岁!”他纵身一跃,摔倒在地,撞上石阶,当场死亡。

粉碎“四人帮”后,他的家人和许多朋友对他的死因表示怀疑,提出申诉。据马识途回忆,他每次与罗广斌的情人胡树兴谈话时,都会谈到这件事。她认为说她丈夫自杀是没有根据的。

胡树兴说,在罗广斌去世的前一天,有人送来一张罗广斌亲笔写的便条。纸条上说他没事,让妻子带钱和粮票。因此,他准备在监狱里与反叛者进行长期斗争。哪里有自杀的迹象?以罗广斌的性格,他在他以为自己会死的监狱里总是那么乐观积极。现在,抓住他的只是造反派。他为什么要自杀?

据胡淑兴说,罗广斌死后,有人来通知她罗广斌跳楼自杀了,要她去看一看。她匆忙赶到那里。奇怪的是,她只让她远远的看一眼,却不让她靠近。她看到罗广斌的头上有一个很大的裂缝,很可怕。她要求在没有结论之前,不要把尸体送到火葬场火化。可那些人根本不听她的,也不允许她跟他们走,就冲到火葬场火化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779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