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

雨花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南,是一座松柏环绕的美丽小山。它高约100米,长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三座小山组成。雨花台自公元前1147年泰伯在这一带传宗

雨花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南,是一座松柏环绕的美丽小山。它高约100米,长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三座小山组成。

雨花台自公元前1147年泰伯在这一带传宗接代授农以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景区内的“雨花之说”和“木底疾风”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之一。

雨花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雨花台是革命先烈的殉难地,多达10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这里遇难。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这里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

如今,雨花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全国数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国家级独特纪念性景区。

江南第二泉

雨花台风景区著名景点“江南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水有两个洞,水离地面1米。水泡在水里,清澈甘甜。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赴川任职时,曾赴雨花台游览,用泉水泡茶,被誉为二泉,居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倩为二泉题匾,“江南”二字为后人所加。目前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二泉”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肖显题写的。江南二泉之上,有一座百年二泉茶馆。

纪念碑画廊

纪念碑廊位于纪念碑挡土墙内侧,东侧为90块黑色抛光花岗岩,西侧为90块。石壁上镌刻着中国36位书法家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论》。

烈士成群死去。

位于台北玉华殉难处,高10.3米,宽14.2米。它由179块花岗岩组成,再现了革命先烈牺牲时的英雄形象。

烈士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建在雨花台的制高点上,海拔60米。高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宽7米,厚5米。它由碑头、碑身和碑座组成。纪念碑前有一座5米多高的革命烈士铜像。纪念碑正面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题写的。纪念碑背面刻有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题字。

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东西长90米,南北宽49米,高26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这是一座具有传统大屋顶形状的现代建筑。

面对房子大门的影壁

《国际歌》和《国歌》分别位于纪念池的南北两端。它们由花岗岩制成,分别刻有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和壮语。

忠魂阁

位于雨花台中央纪念区最南端的忠魂阁,是1996年由南京30万共产党员捐赠的。它是一座钢-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有四个门和方形塔尖。整个建筑由忠魂阁及其周边广场、思源池和忠魂颂浮雕组成。

梅岗和梅朗

东梅岗,又名梅岭岗,东晋初期,都城在胡人的压力下南迁,巡抚梅瑛领兵抵抗,在此安营扎寨。后人为了纪念邱梅将军的节操,修建了梅岗将军庙,广植梅花,故称梅岗。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已经形成了梅海,钟山脚下的梅林成为南京东郊和南郊的两个赏梅胜地。重振美玲的雄风。1999年,雨花台景区在此重建梅岗,由游、问梅阁、翰香轩、屈四部分组成。蜿蜒幽深的长廊与周围的千朵梅花相映成趣,是南京重要的赏梅地,也是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的重要分会场。

西苑

日出园位于雨花台景区东岗,占地36.5亩,植物青翠,建筑古色古香。它小巧玲珑,又蕴含着长而广的内涵,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特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出园成为雨花台景区接待贵宾的场所。现在,日出园不仅是通往梅岗春季赏梅线路的主干道,也是雨花亭、甘龙御碑亭、嫫母亭等山前山后景点的枢纽。

木樨园

桂花是主要的绿化。用野生杜鹃花(杜鹃花)。桂花,古称草木樨。1999年,这里建成了牧溪园,由桂花园、假山瀑布、刘备亭、牧溪亭、曲桥小径组成,占地12亩。桂花专园种植了26个品种的上千株桂花树,湖堤上建有高达8米的假山。瀑布从假山的顶部向南喷射,然后向东翻滚而下。园内花树常开,绿草如茵,春天杜鹃花满山,夏天竹林青翠幽深,秋天桂花满香,初冬红叶染林,冬天松树格外苍劲,桂花园充满了诗意和灵气。

南门休闲广场

景区南门占地约297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由两座楼阁和两座厢房组成,呈条带状对称布置。建筑轴线长80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浇筑框架结构,外围裙为干挂金山石板,绿色玻璃幕墙。高度为3.1米至3.7米..这座建筑的形状与周围的环境很协调。在门户建筑轴线中部设置长12m、宽4.5m的小型喷泉池,形成树冰、气泡、彩虹等不同形状的水体。在距离小水池4米处,有一个长25米、宽8米的塑料假石池。在中心,一个长17米,宽2.5米,高近3米的模拟雨花石已经通过园林石头制作技术成型。形象生动,石纹清晰。雨花台三个金色大字镶嵌在石头表面,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每个字的高度和宽度约为1.2米。是景区入口处标志性的题石。整个建筑是一个新颖现代的门户建筑的代表。

易盆景园

怡园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占地2公顷,由东南大学教授潘设计。这是一座具有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园中园。面对大门是一座灵动的假山,各种花草树木铺在门前。两边是对称的温室,山后面有一个水池。2亩的池子里,鱼浅,鸳鸯戏水,野鸭呱呱。内圈有蓝白孔雀、八哥、虎皮鹦鹉。2002年,在怡园内建成了大型现代化盆景馆、银杏森林广场、瀑布水景、天然岩石溪流、干喷景观、木桥、怡庭等设施。盆景馆内种植了椰子树、槟榔、美洲金虎、侏罗纪时代的亿万年活化石植物“桫椤”,展现了中国南方独特的植物风光。园内还有冰山(一种存活于数亿年前的活化石植物,又名黄杨)、杜鹃花、金银花、金银木、羽枫、榆树桩、凤梨科、楠木等造型各异的古桩盆景,以及菖蒲、鸢尾、灯心草、野兰花等色彩丰富的水生植物。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构成了一幅运动和谐的多彩画卷。

竹林

雨花台风景区的竹林是南京最大的连片竹林。请看这一万棵竹子。他们挺拔婉约,疏密得体。林中幽静,清雅宜人,风中醉。此刻,竹径是一个无声的导游。请欣赏道路两旁的竹姿,近可见远隐,层出不穷。有了小亭子和景点,真的可以说是“竹径通幽,游人处处画图”。执着与骄傲,竹子的魅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游客来这里观赏竹态,欣赏竹影,闻竹声,学竹制品,给人以无限的力量、激情和优雅。

降雨区

雨花台入口处的照壁上,题词“雨花台”是南京名寺栖霞寺住持龙翔法师所写。有高人一等的魅力。墙前置的雨花宝鼎,长1.8m,为圆鼎,立耳,圆腹。小腹微缩,中间三条腿空。鼎腹前后饰以蚌纹图案,寓意一方圣土,点缀梅花,寓意天降花雨。鼎的四周分布着“雨花宝鼎”字样。鼎腹的花纹是经典的古代花纹,青铜鼎的花纹是参照经典古代青铜鼎的花纹设计的。其造型简洁大方,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裕华保定的内涵。在雨花宝鼎周围种植一株株樱花,早期樱花凋谢时的缤纷景象,体现了“雨从天而降,地化为石”的主题,营造出“游人踏青亭前不知春末”的意境。虽然光之精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花落如雨的神秘瞬间却被永远定格了。

玉华阁

雨花阁,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于1997年重建,位于古代雨花台遗址上。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尤其是城南雨花台附近地区。“南朝四百八十殿,烟雨几多塔”的诗句,反映了当年的情景。相传梁武帝时期,一位高僧申光大师在此设坛讲经。500多名僧人坐下来聆听,他们讲得绘声绘色。他们着迷了好几天,他们感动了佛祖。雨花从天而降,落在地上成石头,故名雨花台。北宋末年,古雨花台上有建筑,毁于火。清末,广韵寺建在原址上,但被士兵摧毁。如今,重修后的雨花阁有三层四檐。大厅里有一幅申光大师的巨幅瓷砖画,描绘了雨花台的历史渊源。记忆中有一块讲经石,周围散落着99颗雨花石,营造出申光大师讲经充满炒作的场景。讲经石座的后墙上,挂着一幅30米长的《法显和尚西天取经》画卷,详细描述了唐僧取经前300年,法显和尚西天(锡兰)取经,并在雨花台翻译的全过程。凸显了雨花台千年历史的丰厚底蕴。亭环外有南郊景点,陈列文物、古董、仿古器物。以著名书法家陈大羽和魏天池为首的22位书法家写的44副对联点缀着游廊。

施宇华文化区

作为雨花台景区的六大功能区之一,它是一个集中展现施宇华文化独特魅力的主题公园,这种文化起源和发源于雨花台。位于雨花台风景区东南部,占地约3公顷。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的施宇华,最早诞生于雨花台。南朝时,据说高僧广韵大师在雨花台上讲学,雨花台感动了上帝,使雨花从天而降,变成了石头。这个神话传说不仅让雨花石成为天赐之物,也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施宇华文化诞生并延续至今。一脉相承,气势磅礴,美不胜收。施宇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已经成为金陵古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雨花石文化区分为神话传说、科普展览、溪滩观赏三个部分。由雨花石广场、寻石隧道、雨花石传说及“台上问天”雕塑、雨花石博物馆、雨花石茶馆、雨花溪滩、植物观赏等景区(景点)组成。其中雨花溪滩厚30cm。

甘露井

南京最古老的甘露井,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因水质纯净甘甜,被誉为“甘露井”。1997年,雨花台景区建成甘露井亭。亭子八角形,艳丽空通透,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大家要注意抬头。亭顶有“天井”,倒映古井水面,形成“坐井观天,天一色”的独特景观。

二次寺

雨花台是历史上埋葬忠骨的地方。南宋抗金英雄嵇,不肯交出黄金,在雨花台下被金人开膛破肚。谥号,建“褒忠堂”,为祭宗祠。五十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战败被俘。他在押解大都(今北京)途中途经建康(南京),在《怀中相》一诗中表达了对杨邦的景仰和为国捐躯的志向。由于从小仰慕杨邦,两人都是江西吉水人。文天祥殉难后,人们把他归入“褒义殿”,并改名为“重耳殿”。1998年,“重耳寺”重建,其主体建筑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九檩单檐寺庙建筑。寺庙宽15米,深10米,屋脊高9.9米。距离祠堂正门25米处,有一面长6.88米的坚硬山形折叠墙,武中奇书写的文天祥《宋正琦》镌刻在黑色抛光花岗岩上。

青龙皇家纪念碑

清乾隆皇帝游雨花台题诗-乾隆御碑。龙李鸿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谋略、儒雅风度的皇帝。他登基后,继承了祖父康熙大帝的遗志。康熙皇帝六下江南,以巩固他对汉人土地的统治。乾隆皇帝自称效法先人,六下江南。在南京的时候,我去过雨花台三次,还写过诗。这块御碑是三首诗的碑。纪念碑高2.55米,宽0.8米,厚0.21米。额部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碑身正面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游雨花台所作诗句。诗中说:“我拜帖,夜伴我马到春情,故观台遗址,可窥其大体。果云何致花雨,或许可救路尽头的台城。”碑背有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题诗:“闻道经问病因,雨花无处坐。法师的成功让他成为了世界第二。”1997年,雨花台景区在上面建了一个四角亭,供人浏览休息;除此之外,雨花喷泉这种具有电动程控功能的喷泉,分三圈,内外上百个喷头。几分钟之内,可以改变各种水流轨迹。游客可以坐在亭子里看风景,感觉清新爽口,像春风,像饮甘露,将现代感融入古典意境。

李杰墓

李杰墓位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东南角,三忠祠旁,四周翠竹环绕。李杰墓坐北朝南,规定相当宏观。墓碑共有4对8块石刻,分别是石羊二、石虎二、石马二、石武江二。神道两侧,墓碑高3.94米,宽1.20米,厚0.33米,碑高0.80米。龟头长2.50米,宽1.20米,高1.45米,龟头残缺不全,以后再补。在额头上,浮雕的云纹龙纹上刻着“宣武将军御前特使送骠骑将军吴督龚墓碑碑文”和“洪武三十一年(1388年)夏五月二十一日日立”的字样。碑文为明初文学家宋濂凤府所作,武林翁子刻有李杰生平事迹。羊是跪着的,左边羊的下巴、角、左耳都不完整。石虎下蹲,左石虎头缺损,右石虎左耳残疾,脚残疾。在马的旁边,有一个喇嘛侍者牵着马李静,《左氏》中的马夫手臂有缺损;马史的右耳残缺不全,马史的头部有缺陷,他的手臂也断了。石头战士袖手旁观剑,穿着头盔和盔甲。他们威武雄壮,左将军右耳残缺。

明太监易慧纪念碑

明代南京司礼监衙门宦官会议碑等。高2.64,宽0.84,厚0.23,底0.84,宽0.94,厚0.42米。它没有剥蚀,铭文清晰。碑首饰云纹,书首镌刻篆书:二字:“黄”字长18厘米,宽15厘米,“明”字为15厘米见方。碑面从右至左,横写15个字,每个字约6*4厘米,竖写楷书刻字六行,姓氏每个字4.5厘米见方,“桑子”名字每个字3厘米见方:第一行有张旺、王弼、党存仁、钟书、赵继贤等五个名字。第2-4排,每排6名男性,包括刘邓、赵秀、何贵、王德、马龙、张冲(匿名)、孙祥、王守谦、李莉、刘、朱祥、刘、李峰、杨安、刘旺、李荣和赵朱元等18个名字。李国祥、刘金超、杨峰等。在第5排;最后一排只有朱有光一个姓氏,名单上列出了27个姓氏(见附件)。其中顺天府人数最多,10人;保定府5;关中4;Xi安2家;河间、镇定、南阳、湖广各1个;无籍贯2。第12姓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得罪了世人,其名被废。只是在关中被称为咸阳姓。人物基本可辨,但有些字不太清楚。外围用细线装饰,碑身素面素面,无文字,无装饰。碑上饰云纹飞鹤,略显残缺。碑身为青石,碑座为汉白玉。明太监的易慧碑本来是弯在地下的,背面平平,所以很多年都没人注意。在后期文物工作者的要求下,很多丈夫被要求翻了才出现字。经多方考证,请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何先生作出鉴定,确认为明碑。

(图文来自互联网)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1)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2)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3)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4)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5)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6)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7)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8)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9)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10)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11)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12)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讲解词)插图(1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695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