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是什么(醍醐味是什么意思)

有一个非常常见的习语叫做“醍醐灌顶”,描述的是一个人突然明白了什么。它类似于顿悟和极乐的意思。每个人都可以用习语“醒酒”,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醒酒”。那么

有一个非常常见的习语叫做“醍醐灌顶”,描述的是一个人突然明白了什么。它类似于顿悟和极乐的意思。每个人都可以用习语“醒酒”,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醒酒”。

那么到底什么是“清醒”?

它有三层含义,一是酒,二是奶酪炼出的油,三是佛性。从表面上看,这三个意思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它们是密切相关的。

“胡胡”两个字虽然生僻,但有一个共同点——都在酉字旁边。甲骨文中“酉”字的字体是往大桶中加入液体,所以是酒坛的意思。“酒”字的意思是水+酉。所以,如果一个词在酉字旁边,多与酒、坛子有关,如酿、饮、酥、酱。

醍醐是什么(醍醐味是什么意思)

金文“酉”黄金“一元”

且“醍醐灌顶”二字在“酉”字旁,可以确定也与酒有关。但是,这两个词的出现时间是完全不同的。我国古籍很早就有“体”,但“体”出现得很晚。

“缇”意为酒,主要指一种古老的红酒。《李周酒政》记载了先秦时期酒业的发展,其中记载了五种古代酒。按照澄浊的顺序,“一为潘琪,二为云起,三为昂齐,四为缇齐,五为沈齐。”五种气就是五种酒。1号樊棋是最浑浊的酒,2号汾酒清澈浑浊,3号昂奇是白酒,4号汾酒是红酒或者黄酒,5号神七是清酒,是里面最清澈的一种。

所以“Ti”是一种古老的酒,很早就出现了。但是,“Ti”很特别。在Ti这个词诞生的时代,还没有这个词。在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找不到,但直到南北朝古籍才有记载,而且只有一个意思:Tiu。今天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如此。如果你查“Ti”这个词,它会告诉你——请参考词条“Ti ~”。

在南北朝的史书中,最早出现了“醍醐”,这是一种绝世美食,也就是从酥脆的奶酪中提炼出来的油。这个东西最早不是我们汉族人发明的,是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发明的。据舒威《西域传》记载,西域越国有一种风俗,每个人都要把头发剪成眉毛的高度,然后涂上醍醐。可见越人很有创意,用面霜当啫喱水。

因为是成品油,所以它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古书上说,“牛奶变成奶酪,奶酪变成酥脆,酥脆变成醍醐灌顶的时刻。黄白相间的蛋糕很甜很肥。”佛经《大般若涅槃经》说:“牛出奶,奶出芝,芝生酥,生酥生熟酥,熟酥给你一个醍醐灌顶的时刻。”

醍醐是什么(醍醐味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东西。

不管怎么细化,总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精度很高。只有经过这些繁琐的工序,才能提炼出这种独特的美味。因为这个特点,所以有了第三层含义——佛性。

南北朝至唐代,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很多佛经传入中国,需要翻译。其中有一个梵文词叫曼陀罗,音译为曼陀罗,但光音译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中文词汇来意译。曼陀罗意为一切圣贤功德的汇聚,在佛教中引申为本质、本质、佛性。无论是本质、本质还是佛性,都不是肤浅的,需要长时间的挖掘、练习和领悟。唐朝僧人翻译曼陀罗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东西特别符合曼陀罗的意思,这个东西发人深省,因为理解佛书和制作佛书一样难。

这样,作为梵文的翻译,就有了第三层含义——佛性。而“醍醐灌顶”也是基于这个佛教的意思,意思是佛教的真谛好像突然到了我的头上,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习语最早出现在《维摩诘经》中:“问维摩,以表心著称,俗语似醍醐灌顶。”

醍醐是什么(醍醐味是什么意思)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

这就是“醍醐灌顶”的意思。它最初指的是一种酒,后来指的是一种由奶酪提炼而成的美味,再后来因其提炼过程复杂而指佛性。这三个意思看似不相关,其实是有联系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614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