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是什么意思(关于守正的例子)

制图:安迪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永葆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遵循了整体性和创新性原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定保持志向和道德原则不

守正是什么意思(关于守正的例子)制图:安迪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永葆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遵循了整体性和创新性原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定保持志向和道德原则不变的决心,坚定主动应对变化和积极寻求变化的决心,通过坚持诚信和创新继续增强制度的活力。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行稳致远?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制度),坚持诚信创新,把坚持正确方向的决心统一到勇于创新的自觉上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中国制度坚持与创新的理论基础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原理来看,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改革本身就是坚持整体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过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东西,而是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应该被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改造的社会。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党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断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旧体制,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焕发出勃勃生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变者胜,守正者进。中国人有正直的传统。正直就是坚持正确的道路,按照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称赞虞照“守法守义”。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小孝论下》中说:“有守节者,虽孝而不录;如果你错了,尽管道路会很平坦。圣人之制呢?”强调正直的意思是一样的。中国人也有创新的传统。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周虽旧邦,其命已新”。《荀子》载:“有德之人,常换身,一隅不足提。”这不仅解释了常规与变化的关系,也揭示了完整与创新的关系。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从制度方面来说,坚持完整性强调坚持已经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正确制度,要求制度设计必须继承历史,反映当前制度与以前制度的关系;创新强调在实践中创造新的制度因素,这就要求制度设计超越历史,反映当前制度对先前制度的发展。总之,坚持诚信之本,传承历史,重视纽带,创新重在关键,谋未来,谋发展,分别体现了制度建设中的纽带观和发展观,侧重点不同。但是,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坚持诚信,创新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只有不断创新,堂堂正正,才能获得不竭的活力源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坚持制度发展的正确方向,及时改变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既鼓励大胆尝试、大胆突破,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这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本质要求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制度坚持与创新在中国的实践

保持积极创新的基本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一方面,中国制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遵循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如果失去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中国制度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深深植根于中国,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征和实践特征。

保持积极创新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的意见和感受作为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1984年,针对有人担心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会不会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不会变,谁也改变不了。因为这些政策是有效的和正确的,人民都支持它们。既然是人民支持,谁要换人民就反对。”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是中国制度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

保持积极创新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诚信创新的基本逻辑和价值取向,既表现出志不改、道不改的坚定,又表现出大胆尝试、勇于变革的决心。我们既注意到社会变革的深刻性、广泛性和复杂性,又保持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就中国制度而言,就是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创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等各项具体制度。比如,从经济领域看,我们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不断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注重突破旧经济体制的束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重大制度创新为抓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重大改革措施,95%以上已经落实,中国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制度坚持与创新的时代要求

增强意志不改、方式不改的坚定性。要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必须夯实廉洁的基础。中国是一个大国,在根本性问题上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但是,关于改革开放的目标和方向,社会上还是有一些杂音和杂音。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方向决定未来,道路决定命运。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对比别人走过的路,展望未来的路,才能走一条新路、一条正道,才能更加稳健地走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路。

坚定主动应对变化、积极求变的决心。改革意味着创新和超越。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必须抓住创新这个关键。当前,改革呈现出全方位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深入推进的大好局面。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船到河中央更急,人到半山腰更急的时代,前进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危险,但不进则退,不得不进。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以重大制度创新为重点,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障碍,加快形成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我国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通过继续诚实和创新来增强系统的活力。习近平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负、自满,更不是裹足不前,而是把坚定的制度自信与不断的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前提。该改的坚决改,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坚决不改,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只有保持制度的自信和创新意识,同时保持坚定性和创新激情,才能不断增强中国制度的活力。

(作者是北京大学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09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030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