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任公安局长()

北京晚报|朱祖熙今年10月22日是侯仁之先生逝世九周年,即将迎来他的111岁生日。侯仁之先生自己曾经说过:“我一生都在研究北京。”为什么侯仁之先生如此热爱北京?

北京晚报|朱祖熙

今年10月22日是侯仁之先生逝世九周年,即将迎来他的111岁生日。

侯仁之先生自己曾经说过:“我一生都在研究北京。”为什么侯仁之先生如此热爱北京?因为北京是侯仁之先生心目中的“圣城”。

在他心目中,北京的悠久历史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北京有着雄伟的“体格”,环绕它的古代“凸”字形城墙就是最好的例子;北京有完整的规划,早在元初就拟定好了,经过修缮重建,从明朝永乐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北京有优秀的建筑艺术;北京有广阔的水面。从北京西北方向延伸出去的什刹海和北海,就像一串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北京,为北京增添了美丽的风景。北京有巍峨的景山…

北京市第一任公安局长()插图晚年的侯仁之

《北京历史地图集》主编

20世纪50年代,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巴龙斯基曾说:地图是一切地理研究的开端,是地理研究成果的总结。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1965年春夏,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同志在听取了北京市古代地下河河道研究成果的汇报后,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一个建议:作为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市区到郊区的历史变迁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只是用文字写下解释,恐怕人们很难看清楚。能否通过绘制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尽可能展示前后的变化?

经研究决定,万里同志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侯仁之先生,并指示他与时任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的周永元同志商量,着手组织人力完成这一任务。但由于诸多原因,这项工作被搁置了十几年。1979年,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并召开了第一次编委会会议。

侯仁之先生对此非常重视,他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我们不仅要在地图上绘制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历史事件,还要根据北京的实际地理情况,说明现有的城市形态和影响其功能布局的历史因素,然后运用历史追溯的方法,由近及远逐步还原各个历史阶段的城市形态和空结构…我们必须同时使用现代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考古学领域。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全体编辑绘制了全部图纸,并于1981年8月召开了图纸评审会。在侯仁之先生的努力下,《北京历史地图集》终于在1987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城市史地图集,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

北京市第一任公安局长()插图(1)北京历史地图集地图评审会全体代表合影

然而,侯先生并没有停止。7年后,第二部地图集出版,反映了旧石器时代以来北京自然环境的演变,包括地形、水文、土壤、植被、气候等。2001年,开始了第三本书的准备工作。本书主要展示了北京历史时期的城市、人口、经济、文化、交通、水利、灾害、军事等内容。

2017年,新版《北京历史地图集》分三册出版,包括行政区、城市、文化生活和人文社会等分册。全套图集由75万字、460张地图、100多张照片组成。它们展现了北京从部落到中国北方军事重镇,伴随首都再到首都的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凭借其权威性和巨大影响力,成为人们研究北京发展历史的必读书目,也为北京的规划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京市第一任公安局长()插图(2)北京历史地图集

深受梁思成和林的教导。

在侯仁之先生一百多年的生命中,他交了许多朋友,受了许多老师的教育。顾颉刚和洪是在延安大学时崇拜的两位名师。他们对侯仁之的巨大影响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著名作家冰心、建筑师梁思成和林等人对先生的一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侯仁之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从一个同学那里偶然看到了冰心的《超人》。读完之后,侯仁之深受感动。用侯先生的话来说:“它仿佛是一股清流,涌进了我童年的生活,也仿佛是一股清风,吹开了我童年的心门,一下子把我引向了一个我内心能亲切感受到的新境界。”

侯仁之先生在谈到与梁思成先生的交往时,总是说:“每当我怀念梁思成先生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赤子之心’。这是我在前辈学者中印象最深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有趣的是,在他“吻”梁思成先生的教诲之前,他首先受到了林的影响。1934年秋,林在大学作了一次以“中国大厦”为主题的演讲。侯仁之先生也去听了。没想到,这个精彩的讲座激发了他对古建筑艺术的感悟。林在致辞中说:“无论是哪一座巍峨的古城建筑,还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寺庙基座的灵魂,都在无形中诉说着,甚至唱出了时间的不可思议的变迁。”

这句话,让侯仁之非常感动。当时他热衷于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的起源和变迁,经常实地考察。当他偶尔得到一些东西时,他很高兴。但他很少注意到那些被风雨雕琢的古建筑所透露出的诗意和美感。林诗歌般的语言坚定了追寻京华历史变迁的决心。

不久之后,他在清华校园里见到了梁思成和林。这也是侯先生第一次见到梁思成先生。用侯先生的话说:“其实这第一次见面就促使我走上了一条新的商业探索之路,就是如何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

这条路的起点是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后来的建筑系)开创的“城镇概论”系列讲座。在这个系列讲座中,侯仁之负责“基础城镇地理”的教学。其目的是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址的选择与迁移等作初步介绍。对于建筑系的学生来说。他得到了梁思成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后在梁思成先生的推荐下,侯先生参与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部分具体工作。这极大地鼓舞了侯仁之先生:“这终于实现了我个人‘学以致用’的想法,也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工作中,梁思成先生的优秀品质使侯仁之非常钦佩他。梁思成先生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独特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虚怀若谷”,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一些古建筑的存废问题时,梁思成先生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明知困难也不退缩。但他写《北京——城市规划无与伦比的杰作》一文时,广泛采纳意见,并注明出处。后来侯先生说,“正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成先生指导我参加的工作,使我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从一个以个人利益为主导的狭小天地,尽快转向一条为祖国建设服务的康庄大道。”

约个时间,笑一笑。

侯先生曾说:“我不是北京人,但北京从我青年时代起就把我带进了一座宏伟的科学殿堂。恍惚间,半个多世纪在翻天覆地的日子里匆匆流逝。然而时至今日,我仍徘徊在这座科学的殿堂里,被他深厚的底蕴和无尽的奥秘所吸引,终于对他产生了无限的爱。”

出于对北京的热爱,侯仁之先生生前致力于探索原始聚落的起源和古城遗址的迁移。他走遍了整个农村,追踪古老的水源和河道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地理学会成立了以侯仁之为主编的《地理丛书》编委会,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到1966年底,已经出版了31种书。侯仁之先生写的《历史上的北京城》已多次再版,发行量达7万册。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北京市第一任公安局长()插图(3)侯仁之先生笔下的历史上的北京城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京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为适应北京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迎接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北京地理学会于2003年开始组织编写一套介绍北京古都新貌的现代北京地理科普丛书。本书从北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入手,向广大青少年和普通读者介绍了古都北京的新时代气息。该系列包括《古都北京》、《人文北京》、《生态北京》等八本书,统称为“奥运系列”。

这个系列的主编当然是侯仁之先生。此时侯先生已经96岁了,我们也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不会接受。

2004年9月30日,我和、北京市地理学会秘书长王跃来到北京大学雁南苑61号侯先生的家。在我们说明了我们的目的和介绍了该系列的大致想法后,侯先生不仅欣然同意担任主编,还决定为该系列撰写序言。就在大家为此高兴的时候,侯老师话锋一转:“以我现在的身体状况,还不知道能不能看到这个系列丛书的出版……”

我们赶紧说:“侯老师,无论你说什么,你都要坚持看到这个系列丛书的出版。到时候我们及时给你送过去,我们就成交了……”正在这时,王永昌伸出了手:“侯先生,我们约个时间吧!”

侯仁之先生伸出右手与王永昌先生勾搭,同时,他开怀大笑。这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刻。

北京市第一任公安局长()插图(4)“勾搭”王永昌,开怀大笑。

2007年7月,《现代北京地理科普丛书——奥运丛书》正式出版。我和王跃一起把这本带着墨香的新书送给了侯仁之先生。老人一边翻看新出版的书,一边开心地笑着说:“这真的太棒了,太棒了……”

北京市第一任公安局长()插图(5)作者把“奥林匹克系列”的书送到了侯仁之。

2013年10月22日,侯仁之先生驾鹤西去,享年102岁…听到这个坏消息,我非常难过。当时我正在老家浙江参加一个会议,马上请假赶回北京。

侯仁之先生在他7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照亮了许多人对知识的渴求。引导了多少在科学道路上迷茫过的年轻人。

在此,我要记录一副写给他留念的挽联:“燕园老人,终身秀才,栽培桃李遍天下;享誉海内外的地学大师,倾力推荐轩辕。”

鉴于侯仁之先生的毕生贡献,2019年11月8日,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发布国际通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8月16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09295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侯仁之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012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