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

今年是海原地震100周年。100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点,在这个整数里,更多的人需要去感受和回忆。关于这次地震,我写了很多描述性的文字,但总是停留在表面,有时

今年是海原地震100周年。

100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点,在这个整数里,更多的人需要去感受和回忆。

关于这次地震,我写了很多描述性的文字,但总是停留在表面,有时候只能被自己感动。

今天也是。

但是,在今天这个百年整数里,我突然更深刻地感受到,纪念除了为科学提供研究,更多的是为了活着,活得更好,心中有更多的爱,让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与死、现实与历史不能割裂、割裂、孤立。

生活会更加丰富,更加完美。

虽然是为了痛苦而纪念,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一定会因为它而更加幸福,他们有生存下去的智慧。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

海原大地震后形成的震湖海原地震后形成的地震湖

01资料

海原地震发生在1920年12月16日(民国九年)(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20时05分53秒。海原地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地震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遍及甘肃、陕西、青海、北京、上海等17个省市自治区,毛毡面积25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25%。这是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广的地震。

震区海原、固原、西吉县山体滑坡严重。仅在西吉县夏佳路至兴平的64公里范围内,滑坡就达31平方公里。靖远、会宁、景宁、隆德县发生山体滑坡503处。在沽源县石北苑地区,发生了长达3500米的滑坡。在会宁县清江上的向异上游,山体滑坡阻断了一段长达2500米的河流,并在其上游形成了地震堰塞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滑坡。地震掩埋了东雪舟山区的乡镇。海原、固原等县全部被毁,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3.4万人死亡。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1)

地震带地震区

02震前

海原地震前,最著名的是儿歌:“大豌豆开花,摇一摇,麦子出来了;这不是国王的法律。摇一摇,我们一起睡。一碗羊肉摇起来是白色的;天下好人大呼小叫,摇摇晃晃,贼杀了……”据说这首歌是当时的婴儿莫名其妙地唱出来的,但人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地震后很多宝宝都不见了,这首歌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我是甘肃靖远人。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讲这首歌。后来老人们走了,听不到了。我记得,当时老人们还讲了一个故事,就是12月16日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当时天上的几朵云空落在了山顶上,变成了几个几米高的人影,好像指着附近的村子,互相交流着什么。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2)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3)

今日海原今日海源

当时这个故事让我毛骨悚然。长大后,我怀疑它的真实性。但那首歌和地震前的那个晚上,鸡不在架子上,狗不在窝里,猪在圈里蹦来蹦去,肯定是真的。我采访的很多人都这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地震前几天,人们总能在一些山谷里听到像打雷一样的巨响,但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这些总是让我想起一本书——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本书从地震前兆的观测出发,探讨了地震预测这一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科学课题。结合我国在地震前兆观测理论和设备方面的重大突破,如地电(引潮力共振波)、电离层、热红外、YRY-4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高采样率单历元解算地壳运动等,分章节详细介绍,提出开展群测群防工作,专家与组相结合。作者为赵、强祖继,出版社为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反正探索也好,探索也罢,都没有错。《地震是可以预测的》这本书至少可以作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质学的参考。这也是人类在地震面前最大的科学愿望。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4)

03震时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5)

地震后干涸的盐池真的干涸了。

地震我不想讲很多,因为我没有亲身经历,故事都是听来的。

在1999年12月甘肃地震的报道中,有这样的描述:“当日傍晚7时许,发生大地震,伴有大风、黑雾和红光。地震发生时,大约过了六分钟。地面像簸船一样,人们无法站立。地震的方向好像是从西北方向来,往东南方向去,声音像打雷一样。山石崩塌移动,尤其是土山崩塌。平坡上有长短不一的裂缝。平地裂缝中有许多泉水,它们的颜色或绿或黑。山河崩塌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南翔。阳明堡的崖窑上,东乡王壕堡何家沟有两处,山体滑坡已经堵了河。积水深达数十尺,长五六里,宽十余尺,水倒流。只见狂风骤起,土山崩塌。地震后南水景干枯,县长钟文海的孩子、警官左罗某都被地震夺去了生命。城内房屋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城墙内原有的土楼大部分被毁。”

《沽源县志》中也有“从西北传来”“声如雷鸣”的记载:“它的第一次地震也是从西北传来,到了东南。就像汽车在震荡中奔跑,轰隆一声巨响,房子倒了,墙倒了,大地和雾气满天,屋内东西乱丢,桌子旋转,人头晕目眩,站都站不住。震惊的第一步,瓦,冲,迷茫。有鞋抬脚的,有屋顶的要喊救命。男人跳,女人哭…悲哀!自然灾害的强度如此之大。”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6)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7)

太可怕了!我曾经采访过一位亲身经历过地震的老人。他十六岁了,已经是一个强壮的年轻人了。他被从土炕摇到门口,然后从门口摇到炕上。在睡梦中,妹妹突然被地震掀翻。与此同时,屋顶不见了,妹妹看到满天的星星。我记得,有个杂志曾经报道过地震,还用它做了“山里该往哪里走”的标题。地震使山摇动,行走。房子里的人会被摇成什么样?

虽然被采访的老人像器皿一样在屋子里晃来晃去,但他幸运地活了下来。据地方志记载,地震当晚,固原一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请当地名人吃饭,一共请了23位。固原的名人都被邀请了。地震来了,一下子轰隆隆,包括客人在内的23个人都走了,带走了当时固原所有的名人。

这些灾民当时都在房子里,相对来说比窑洞安全,但在当时的海原地区,大部分人都住在窑洞里,他们的处境可想而知。

04震后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8)

地震让山崩地裂让地震崩塌。

地震前是可怕的,地震后是悲惨的。

2015年夏天,人们在海原县九彩乡修路,在一处悬崖边挖出了四个山洞。据当年的《银川晚报》报道,该洞穴为民国时期常见的土制窑洞,周围未发现其他古代遗迹。同时,现场勘验发现,洞内有少量人骨、畜骨,以及黑瓷罐、碗碟等遗迹。经检验,这些残迹为民国时期烧制的瓷器,未发现其他文物。

据当地老人回忆,该窑洞是海原地震的窑洞遗址。主人姓杨,有八个儿子,两个在包头等地经商,其他的都在种地,家境比较宽裕。当时山下有一个平台,杨兄弟就住在沿山挖的窑洞里。地震时,山体发生滑坡,36人中有35人被埋在山洞里。只有一个人住在平台上的“高房子”里,活了下来。当时和人一起埋在山下的有80多只羊,四五匹马,几头驴。地震后幸存的一个结婚生子,让杨家有了香火的延续。在地震的纪念日,后人会去现在的洞穴遗址上坟。

生命在这里被记忆编号。报道说,“大平台西侧的一个缺口处有三块大石板。从石板上的烧痕和周围褐红色的土壤判断,这三块大石板可能是炉石…此外,记者还在土堆中发现了用于夯土的石杵,完好无损。”生命和生命就这样被埋没在地下,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才重见天日。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9)

地震带地震区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10)

这就是当时住在窑洞里的人的情况。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档案中,有这样一份档案,记录了当时地震发生后的惨状:“近日来,全国各地仍在震动,人心惶惶,仿佛世界末日将至。灾民们没有衣服,没有食物,没有栖身之所,苦不堪言,看不见,听不见。很多人靠火坑(炕)取暖,衣服被子薄。一旦失去它们,它们会遭受严寒和强风,忍受寒冷和饥饿,蜷缩和哭泣,不饿就会死去。牲畜伤亡惨重,狼狗也蜂拥而出吃人……”这个记录也出现在《陕甘地震简述》一文中。

当然,也有令人欣慰的事情:在这场大地震中,还有一个关于胡琴救世主的故事。地震后一个月,一支商队来到了海原震区。商人们看到的是断壁残垣的悲惨景象,人与人隔绝,鸡犬不见。突然响起了一阵哭泣的、凄惨的胡琴声。商人们寻声而去,发现琴声竟来自一处坍塌的窑崖。商人们急忙挖开坍塌的泥土,救出了一名蓬头垢面的幸存者。原来,这个人在自己的窑门被埋后,幸运地活了下来。一个多月来,他靠吃窑里剩下的半罐酸菜为生。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11)

生存的琴声,分明是生命不屈不挠的歌唱。希望大家能记住。而且应该伴随着类似的智慧——地震后,人们重修了《隆德县志》,其中专门编撰了这样的“六端震兆”:

1.井水静而无波,忽浊如绿墨,泥浮上来;

2.池塘里的水,风吹成毂,水藻交织,无端起泡沫,若煮茶;

3.大海遇到风是自然的,波涛汹涌澎湃。如果风和日丽,台风不至,海水突然倒灌,异常汹涌;

4.半夜天黑了,天高云淡,就像太阳和太阳一样;

5.天气晴朗温暖,蓝色空很干净,突然你看到乌云像一缕缕,像蛇一样蜿蜒,久久地横跨空延伸。

6.时值盛夏,炎热蒸腾,汗如雨下,我却觉得冰天雪地般凉爽,空调袭人,肌肉如粟。

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其实不是地震)插图(12)

据说在海原地震之前,这些“震兆”都有所反映,只是当时的人们没有注意到。100年来,又一次,纪念除了人文故事,更多的是科学总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8360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