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是什么意思(竞品分析模板ppt)

选择竞品,真的选对了吗?市场上竞争产品多如牛毛。一个产品经理如何在众多竞品中选择最合适、最有价值的竞品?具体方法有哪些?文章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来

选择竞品,真的选对了吗?市场上竞争产品多如牛毛。一个产品经理如何在众多竞品中选择最合适、最有价值的竞品?具体方法有哪些?文章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来看看吧~

竞品是什么意思(竞品分析模板ppt)插图作为产品经理,选择和分析竞品是每天的工作。

产品经理分析市场需求的来源之一是获取或参考竞品。当然,这不一定是正确的举措。但毫无疑问,竞争分析就像是烹饪中的一个必经过程。

产品经理为什么选择竞品?选择竞争产品有许多目的,例如:

“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跟我们产品很像,通过竞品的方式去了解它学习它”“它的产品受到用户喜爱,说明里面的产品路线值得研究和参考”“毫无疑问,选择竞品,可以进行功能的参考啊..”“它的用户量比我们的产品多,又是同行,我们的目标是要超过或达到他们的市场占有率的目标”

(以上是情景分析。如有雷同,请对号入座。)

选择和分析竞品,提取正确的需求和动机,获取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策略,对我们的产品和业务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选择竞品的初衷。

我们真的知道如何选择竞品吗?

01

回顾和回顾作者在工作中挑选产品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如何挑选产品:

当时竞品的策略一般如下:

所选竞品,来自同行业,top榜企业,热门或市场占有率等不会太低的产品选取品宣比较厉害的作品。(一般品宣厉害的,其企业处于上升态势,值得研究)选择功能或业务比较相近、有重叠的竞品(很好理解,功能业务接近,参考也方便,对其产品迭代路线也更容易研究)

作者所在的行业是一个顶级的知识付费领域,这些竞品理论上没有太大问题,目标产品本身也在顶级产品之列。大家在竞争、策略、产品迭代等等方面都有很多共同点。当然也会有差异,这也方便我们对不同的产品定位、路线、方案做出一定的判断。

但是真的对吗?

复盘后发现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所谓“抄遍天下文章”本身就是错误的。参照物本身似乎减少了我们的能量,很快就达到了同样的水平。

好的是紧跟市场趋势的另一面,并保持同步;负面来说,竞品的同质化会限制我们后续的产品对比、分析和需求提炼,进而限制我们的创新思维。

02

白说,“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与其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不可替代性从何而来?来自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提供的产品价值越大,其不可替代性就越强。在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创新性和不可替代性往往是企业打开新盈利点的重要武器。

什么是不可替代的?这里加一集。商业顾问刘润在他的微信官方账号上分享了一些关于“利润”的观点。让我与你分享:

比如某公司推出一款新品,3块钱,卖到30块钱,一推出就很受欢迎。畅销几年后,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大盘一路下跌,最后跌到3.3元。请问这个利润是从27元降到3毛钱吗?

这个计算没有错。红海下的竞争,自然。

刘润27元被称为你为社会工作时社会给你的“红包”。而0.3元才是真正的市场利润。市场会奖励你开发新产品的奖金。就是27元。

有一天,你们公司经过无数次实验,把产品的开发成本从3元降到了1元。这时你的利润是2.3元,比竞争对手多了近7倍。

当你把成本降低到1元,那就是不可替代的,是企业创新的价值,是市场会持续供给你的真正的“红利”。

故事结束了。

它告诉我们,持续的利润来源于不可替代性。

企业创造的产品是市场上没有的,所以市场会给你提供丰富的反馈。

要知道,产品的推出来源于需求,而需求的来源部分来源于对竞品的分析。在竞品分析中,第一件自然的事就是选择竞品。回顾一下笔者之前做的竞品分析,如果再做一次,我会从其他维度和更高维度去选择和分析,而不是局限在某个地方。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选择竞品的意义是什么?

选择竞品可以帮助我们对标,有利于产品迭代作为产品的方向的参考之一,不至于跑偏要知道,竞品的功能和业务、市场和用户和我们的产品有高度相似性,必然存在着竞争。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根据对手的动作进行的一系列针对性迭代、打击、占领市场(比如差异化)等举动。

这里我再延伸一层:选择合适的竞品,有助于我们的产品业务提供创新思路,取得突破,获得有利的市场和产品价值。

作者对我们常见的竞品概念进行了归类。这些分类不一定很标准,但都是我们分析过竞品的常用思路。

常规分析法:把所在的行业top榜竞品拿过来,进行对标。例如:阅读电子书软件:微信读书,爱奇艺阅读,搜狗阅读,多看,qq阅读等平台。平等法:把行业里有相似雷同的功能、策略的产品拿过来进行对比。比如:全名听书,懒人听书;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会。全面法:把相关的,不相关的竞品,都拿过来进行研究。例如某在线企业产品经理所选竞品为:好未来,作业盒子,学而思,猿题库,CCTAIK等。其中部分是纯互联网企业,另外一部分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机构。对标法:找到模仿的目标,以目标进行对标。向行业巨头看起,方向总不会错。例如:如果你是数理思维的在线教育企业,获投明星豌豆思维,火花思维就是你参考的企业。如果你是做宝宝教育的,树学员,凯叔讲故事,科学队长可能成为了你的选品对象。

实际上,我把上面的分类叫做“静态选择法”。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这些产品的选择策略基本都是基于线性维度,而不是动态角度。比如appstore某个细分市场的app排名会随着时间变化,不同阶段排名靠前的公司完全不一样。

举个血淋淋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做过一个创业项目,是基于淘宝的。现在,陶吉吉陷入破产清算危机,供应商上门讨债。几个月前还很美,羡慕别人,踏入独角兽的领地。

这就是改变。静态角度的竞品选择往往跟不上市场趋势的发展。看似所选的竞品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实则不然;而那些看似不在同一个维度竞争的产品,其实才是真正的竞品。线性化的思维限制了我们的选择。

否则,我们无法理解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为什么支付宝可以走游戏化的方式,结合产品化(消费、活动、互动),带动一个全民的人人都可以做公益的活动。我们无法理解facebook和snapchat,这两家公司的业务似乎并不重合。其中一家facebook会愿意出30亿美元收购snapchat,另一家却“固执”不接受?

否则我们无法理解,外卖和方便面这两个看似和填饱肚子有关,但口味场景完全不同的产品,方便面的份额从2013年的462.2亿下降到2016年的385.2亿包,而2011年的方便面份额还在424.7亿的上升趋势?

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三体系统中“我毁灭你,与你无关”和“降维”这两句话背后的含义?

如果产品经理从线性思维的角度选择竞品,他们看不到未来新业务的影响,也没有调整新的方向。而是在竞品的延长线上优化迭代,在最初的需求方向上犯了一个错误。其实产品很难有突破和创新。

04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线性思维选择竞品的原因可能包括心理舒适区、权威效应、损失规避等等。

所谓心理舒适区:就是我选择的竞品,必定是相关的企业、同行或旗下的产品。他们这么干,我也这么干。要错一起错。或者,要赢一起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就是“竞争对手”。所谓权威效应:就是巨头(竞品)做什么,我也跟着做,或者变着花样与众不同看不出复制痕迹。实际上,内心前置条件是:信巨头,得好处;巨头一定没有错;跟随模仿比单独创新好;所谓规避损失:对决策的恐惧;对探索新业务和功能可能造成后果的规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先驱者更多的是先烈。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看看福特t型车为什么能成功取代马车的商业故事,这样的胜利从何解释。

笔者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技术创新的浪潮,用户习惯的改变等。在选择合适的竞争产品时,有必要杜绝静态线性思维的方式。

竞品的延伸不一定是同行或功能业务相似的产品。如果扩展外延,将不同维度上具有潜在或直接竞争关系的竞争对手作为“竞品”来分析,而不是产品的同行/非同行这一单一维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05

如何选择合适的竞品?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选择竞品的方法:要素矩阵组合法。

关键要素包括五点:功能、业务、目标、用户、时间。

不同目标的组合导致了五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它们是:

切片法:功能+目标聚焦法:业务+目标目标法:目标生命周期法:时间、功能、目标交叉法:功能、用户、目标

进一步解释如下:

切片法:类似生物学上的细胞切片。我们把某些产品的功能,基于对方产品的目标、我们产品的目标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这一类功能突出的产品,我们可以作为竞品进行分析。聚焦法:专注于业务层面相关的产品的聚焦,而不以单纯的功能目标进行路径分析。业务包含了产品功能、策略、服务、产品运营、商业闭环等方面。例如:某款少儿在线教育的产品主打晚睡听故事的功能,我们是否可以从相关产品的晚睡业务模块中进行提取和分析呢?而不是偏向于该晚睡功能的单维分析。目标法:即针对产品定位、整体市场目标所进行的竞品选取。生命周期法:在不同阶段产品的功能和策略都会不同,我们模拟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曲线上不同阶段,并对标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竞品,得到竞品组合。交叉法。即:现在或未来产生了用户交叉、市场份额交叉、产品功能交叉等业务的场景,选这一部分的竞品进行分析。

这也是本文重点倡导的选择竞争产品的策略。

举个简单的例子:回到10年前,如果你是诺基亚的产品经理,你会把苹果当成竞争对手吗?苹果手机被当成竞品了吗?

如果回到近20年前呢?当苹果推出ipod的时候,诺基亚风光的背后,并没有预料到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被可以容纳1000首歌曲的移动播放器背后的公司所引领的智能手机浪潮所打败。

如上所述,facebook想要收购一家业务不重叠的新兴互联网公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户交叉。当时很多用户都是青少年,流行的阅后即焚功能招募了这些用户,换句话说就是抢用户,威胁facebook的霸主地位。

它是facebook的生命线。后来facebook花了12天开发了一个类似的功能,facebookpoke,但是没有成功。这是后话。

故事中的snapchat和facebook虽然不直接在社交领域,但由于用户画像的深度重合,实际上是用户的交集。未来某个时间点,深度用户可能会交叉抢夺,所以这类产品可以归为竞品。

交叉竞争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竞争对手和威胁,还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创新产品。

蚂蚁森林结合游戏化而不是参考同龄人的玩法,用签到打卡或者其他方式让我们更深入的参与到公益当中。这不是创新。游戏+产品+商业的结合,自然是一种创新。可能会有更多的领域交叉。选择和分析竞争产品,不仅可以获得新的思路,还可以启发产品经理创造产品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竞品,笔者认为,虽然看似无关紧要,但与需求、商业判断、价值等方面有关,还是要讲的。

正确的竞争产品,你明白吗?

本文最初由@发布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𰵎𰵎𰵎𰵎200

题目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8319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