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新闻(什么叫新闻价值)

写新闻报道对事实有五个要求。刘国昌报道不能没有事实,但不代表找到任何事实就能有效。就像评论中的事实服务于观点一样,报道中的事实服务于报道的主题,所以我们必须根据

写新闻报道对事实有五个要求。

刘国昌

报道不能没有事实,但不代表找到任何事实就能有效。就像评论中的事实服务于观点一样,报道中的事实服务于报道的主题,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主题来选择事实。

那么,对这些事实的要求是什么呢?我认为以下五点值得关注-

首先,三个基本要求

1.事实应该是客观真实的。

新闻是对近期事件的报道,所以报道的事实必须客观真实。

客观性是指发生的事情是客观发生的,不考虑人的意志。先有客观事实,再有报道。事实第一,报道第二。

真实意味着事实本身不包含任何虚假成分。只有事实真实,书面报道才有生命力。

真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个过程,原因,人名,地名,称谓等。应该是真的;第二,细节要真实,包括局部特征,人物的姿态和手势等。,应当如实叙述。

现在有些记者写细节很“随意”,按照自己的感觉写是不行的。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老生常谈。需要注意的是,总有一些媒体和记者在这些属于“基本常识”的问题上制造一些“低级问题”,值得警惕。

2.事实要典型。

写新闻、时事通讯和特写应该有事实支持。但这些事实必须是典型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采访中可能会遇到和收集到很多事实,但在写稿时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比如写《二十个代表的作风》专栏稿时,二十个代表本身就有许多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但不可能一一写出,只能写出他们的突出特点。这些特点需要配典型的例子。

比如你写西藏高正建材有限公司第20任代表、副总经理(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0月10日第2版),记者一方面写他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技术工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经历,另一方面写他扎根雪域高原的行动:

2009年,丹增顿珠被很多同行公司看中,但经过慎重考虑,他还是选择留在了原单位。“虽然当时月薪只有3000元,但我爷爷和爸爸都是这里的老员工,我家三代人都对单位充满了感情。”他说留下来是为了感恩,也是一种传承。

虽然月薪只有3000元,但他对单位充满了感情,丹增顿珠坚持扎根雪域高原。这些事实都是典型的,人物的性格和优雅都是用这些事实写出来的。

3.事实要有说服力。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题为《我只用了一周时间就适应了新工作》的报道(见2022年10月8日第2版)。整篇报道道出了实情,让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的就业工作引人入胜,令人信服。

这份报告是关于就业的,但它不是简单地引用一些数字,而是通过写陈海霞的就业故事来反映就业的实际效果。

49岁的陈海霞曾在一家室内装饰公司担任财务会计。他总是在外面忙,不能照顾他的家人。2019年,她离职了。

“在家休息了两个多月,也想过出去找工作。”陈海霞回忆说,那段时间,她一有空就会浏览各种招聘平台。有很多喜欢的工作,但不是离家远,就是卡在学历或年龄上。

在找工作屡遭挫折后,陈海霞逐渐有了放弃再就业的想法。“多亏了街道的帮助,不然我可能还失业在家。”原来,2019年4月,在琥珀街的指引下,陈海霞进行了失业登记。此后,街道工作人员经常通过电话或短信关心她的就业情况,如果有工作,他们会第一时间推荐她。......

最后在我家附近的药店翠竹园店找了份工作。“事情很琐碎,但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4000多元。关键是离家近,通勤时间只有5分钟。”说起现在的工作,陈海霞有说不完的感谢。

这个例子写得很详细,让人看着很有说服力。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但事实本身是有说服力的。

二、写事实需要把握两个要求

1.认真写事实。

记者写事实,首先手里要有事实。这些事实从何而来?毫无疑问,从采访中。

质量来自数量。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中特别注意收集尽可能多的事实,因为只有当他们有更多的事实时,他们才能从中选择。《人民日报》著名记者王金凤曾说过,如果没有10个以上有力的例子,她是不会结束采访的。由于她一丝不苟的采访风格,写出来的报道总是有骨有肉,典型的例子让人“嚼头”。

现在有些记者采访不仔细,回家也没什么“真新闻”。结果他们写字的时候绷得很细,所以很尴尬。这种作风应该尽快纠正。

2.写事实要原创。

选定事实后,就进入写作阶段。在这个阶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事实要有原创性。即不夸张也不还原,严格按照原貌写。

比如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医生在旅途中的意外抢救:

李丽在列车喇叭里听到“4号车厢一名乘客突发疾病,哪位是医生,请帮忙”的广播后,立刻想到应该去抢救。当她迅速来到4号车厢,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闭着眼睛痛苦地躺在那里时,她立刻意识到应该采取“口对口吸痰”措施,让老人重新呼吸。

谁来吸?李犹豫了一下。虽然她在学校实习的时候就这么做了,但是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以防万一...但当她听到旁边有个小女孩在哭,不停地叫“奶奶”时,她不再犹豫,马上蹲下来吸痰。

这是一个真实的账户,真实的。记者并没有因为李丽救人的故事而回避她的“犹豫”,而是如实写了出来。这样写就保持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影响李丽的形象,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用事实写报告,说起来似乎很容易。其实如上所述,对事实本身有三个要求,对写事实有两个要求。把这些要求记在心里,在写作的时候去实践,精彩的篇章就会在你的笔下流淌出来。

(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956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