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简介(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50字)

△1971年9月26日,许德珩的家人合影。前排的和老,后排的邓稼先、、徐建国、、、齐、、徐苏苏。6月25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为一个人的生日而变得不平凡。这两天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了解多少?许进委员讲述“姑爹”鲜为人知的故事

△1971年9月26日,许德珩的家人合影。前排的和老,后排的邓稼先、、徐建国、、、齐、、徐苏苏。

6月25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为一个人的生日而变得不平凡。这两天各大媒体都给他上了头条,只因为他的一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只活了62岁,但他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他就是“两弹开国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邓稼先。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者、政治活动家、教育家许德珩的女婿,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徐进的姑父。邓稼先的成就是非凡的。今天,当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时,让我们来听听徐进委员关于他叔叔成功背后的故事。

“佳儿,你以后一定要学理科!”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了解多少?许进委员讲述“姑爹”鲜为人知的故事

△右一为邓稼先△右一是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叔叔。我总是叫他“叔叔”。多年来,我的祖父许德珩曾说,我的叔叔邓稼先之所以走上科学救国的道路,与他的父亲邓以蛰先生的影响不无关系。

邓以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史学家和教育家。他是一位国学精深、中西知识渊博的学者。20世纪30年代,我的祖父许德珩在北京大学任教,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先生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哲学。他们在许多观点上意见一致,所以他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祖父曾回忆说,当他的祖母老詹俊第一次拜访邓以蛰先生家时,邓稼先当时还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看到爷爷奶奶,他双手抓住门框,用身体在秋千上荡来荡去,一边对屋里的父母喊:“有客人来了。”之后爷爷奶奶当面叫他“家贤”,私下聊起来就亲切地叫他“邓孩子”。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了解多少?许进委员讲述“姑爹”鲜为人知的故事

△邓稼先全家△邓稼先一家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日军占领北平,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至长沙,组建新的大学。然而,邓以蛰先生患有肺病,不能忍受旅途的颠簸,所以他不得不暂时留在北平。在北平期间,邓以蛰先生不得不靠微薄的积蓄生活,生活十分艰苦,但他教导家人,宁愿在自家院子里种菜养活自己,也不愿为日伪卖命。那时候,我舅舅邓稼先在上中学。受父亲影响,他萌发了参加抗战的念头。有一次,日军攻占了我国的一个大城市,强迫学生在街头举着日本国旗“庆祝”。邓稼先竟然当众把日本国旗撕碎,扔到地上践踏,并高喊“我只有仇恨”。幸亏有老师同学掩护,才没有被来访的汉奸发现。

之后,舅舅很快做出了去南方的决定。邓以蛰先生表示支持儿子的决定,并告诉他:“佳儿,你将来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一样学文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叔叔欣然听从父亲的教诲,立下了科学救国的宏愿。他和他的姐姐邓中宪一起出国,经天津和香港到越南,然后从越南到重庆,在那里继续他的学业。不久,他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深造,刻苦攻读“理学”,为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同意南方来的同志打交子。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了解多少?许进委员讲述“姑爹”鲜为人知的故事

△前排邓以蛰夫妇。后立者长女邓仲先(中)、次女邓茂先、长子邓稼先△前排的邓以蛰夫妇。后者是大女儿邓仲贤(中)、二女儿邓茂贤、大儿子邓稼先。

多年来,我叔叔的团队因为创造了科学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被西方媒体称为“不可思议”。其实我舅舅并没有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团结团队。他只凭着无私为国的精神和对每一个队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父亲从事核工业研究后,他的理论组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当时条件很艰苦,又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队里很多年轻人饿得受不了。我叔叔带头每天忍饥挨饿,努力工作,为大家树立了好榜样。1960年春节,舅舅的队伍覆盖了交子的春节。理论组几十个人,却只分到一斤白菜,一斤肉,一斤面。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南方的同志绝对不要去打仗包饺子,因为他们不熟悉饺子的包装方法。饺子一旦包不好,就会把珍贵的蔬菜和肉都煮掉。当作笑话传下去。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了解多少?许进委员讲述“姑爹”鲜为人知的故事

△邓稼先工作照,左边三人从左至右: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右边中间是邓稼先△邓稼先工作照,左边三个人从左至右:王、彭焕武、郭永怀,右边中间是邓稼先。

据和我姑姑一起工作的孙清河说,有一次我姑姑在模型计算的时候睡不着。他凌晨三点来到机房查看计算结果。为了验证一组数据,他给已经上床的孙清河打电话询问。等到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天已经亮了。邓稼先问孙清河等同事,昨晚吃宵夜了吗?你饿了吗?孙清河答道:“我吃不饱。我怎么能有夜宵的粮票呢?”。这时,邓稼先从兜里掏出几斤粮票,分发给在场的同事(当时一个人每月只发28斤粮票)。

几十年过去了,所有和我叔叔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异口同声地说,我叔叔之所以能带领团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他始终牺牲自己,全心全意为国家和每一位同志着想。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所以大家才会齐心协力,创造科学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祖父唯一一次责怪他的叔叔。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了解多少?许进委员讲述“姑爹”鲜为人知的故事

△博士学位留念照△博士学位纪念照

1950年8月,舅舅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53年,我叔叔和我婶婶许鹿希结婚,成为我们家的一员。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了解多少?许进委员讲述“姑爹”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忠尧、钱学森、邓稼先等百名留美学生学成归国,在甲板上集体合影△赵忠尧、钱学森、邓稼先等数百名留美学生回国,在甲板上合影。

其实早在我舅舅邓稼先去美国留学之前,他们就已经认识了。介绍是我舅舅的姐姐邓仲贤,他的姑姑许鹿希当时在北大读书,我舅舅邓稼先当时是北大物理系的助教,担任北大教职员工联合会主席。邓忠贤女士看到我姑姑学习很好,就特意介绍他们认识。1950年姨妈回国后,和姨妈开始了正式交往。三年后,他们在一起了。婚后的头几年,姨妈虽然工作很忙,但还是很“顾家”,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她周末抽空带姑姑和孩子去爬山游泳。

随着对工作的不断投入,舅舅对我的家庭和孩子的照顾越来越少。姨妈总是默默支持舅舅,承担起照顾家人和孩子的责任,毫无怨言。记得1977年恢复高考后,表哥决心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上大学。每天下班后,她都花时间恶补自己没学过的初高中知识。我叔叔出差回北京后,每天晚上都给他表弟补习数学和物理。但堂哥和堂弟在遇到困难时,更愿意向叔叔的伙伴、邻居于敏叔叔请教。他们说:“余叔说话比爸爸清楚多了。”爸爸听后总是笑着无奈的摇头。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了解多少?许进委员讲述“姑爹”鲜为人知的故事

△1979年在新疆核试验基地的戈壁滩,左边为邓稼先△1979年新疆核试验基地的戈壁滩上,邓稼先在左。

1978年夏天,高考成绩公布后,我舅舅认为我表弟和表妹考得不好,就对我外公表示了一些失望。但是我爷爷马上对我叔叔说:“你不能批评他们。你的工作很忙,所以整天都不在北京。你给他们多少帮助?帮不了他们就不能批评他们。”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次爷爷对叔叔的辱骂。

回到北京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给我舅舅分配了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后来,他得到了一套三居室的公寓,一直住到去世。舅舅家的家具很简单,除了书架、桌子、床什么都没有。唯一的两张单人沙发是1971年我接待回国探亲的杨振宁先生时从单位借来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了解多少?许进委员讲述“姑爹”鲜为人知的故事

△身患重病的邓稼先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病重的邓稼先在医院与同行讨论学术问题。

去世前一年,我舅舅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副部长级)。他有权搬到部长的公寓,但他没有。舅舅去世后,舅妈还住在当时的房间里,房间里的陈设至今未变。记得有一次记者采访我姑姑,他问:如果让邓稼先重新选择,他还会走这样一条路吗?阿姨肯定地回答,他会的。

口述:徐进

整理:贾晓明

编辑:刘聪

审计:周加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50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