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属于什么科(蝙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封面记者刘清国家卫生健康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24时,全国3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744例,重症461例,累计死亡80例,累计治愈出院51例

封面记者刘清

国家卫生健康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24时,全国3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744例,重症461例,累计死亡80例,累计治愈出院51例。

“新冠肺炎”被蝙蝠感染了吗?有中间宿主吗?哪种口罩防护更有效...1月2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呼吸系统疾病等四位专家对这10大问题进行了解读。

回答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祁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单教授

蝙蝠属于什么科(蝙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医学研究所常务副院长、中日医院副院长、呼吸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斌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詹清源教授。

1.这种病毒的特征是什么?对热敏感

祁进教授: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在专业术语中,它属于嵌套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和冠状病毒属。

引发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身份”已经确定,2020年1月6日分离出病毒。之所以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这次在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它是一个新的分支,以前没有在人类中发现过,并且不同于SARS和MERS。

冠状病毒(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类溶剂能有效灭活病毒,而洗必泰(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比SARS轻?这种说法不可靠

山·梁光教授:

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正处于流行期,其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方法仍处于逐步发现和不断认识的阶段。根据目前观察到的表面现象,简单地与SARS的致死性危害、传染性、传播速度相比较,临床上缺乏系统的、可比较的数据支持和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

“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病毒温和”的说法可能会产生误导,甚至会削弱公众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视,甚至更大的危害可能会让一些人产生松懈和侥幸心理。

3.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什么?证据指向蝙蝠。

祁进教授: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起源于蝙蝠。但关键问题是,蝙蝠病毒在正常情况下不能直接感染人类,但有可能通过“中间宿主”感染。现在的问题是,谁是“中间宿主”?科研论文和社会上的流行说法将“犯罪嫌疑人”指向蛇、豺等动物,需要进一步确认。

4.有没有「超级传播者」?尚未确认

祁进教授:

“超级传播者”是否出现,尚未得到证实。所谓“超级传播者”是一个流行病学术语,一般指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比其他患者更容易感染他人,从而影响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

一个人感染很多人的现象,不仅仅是因为“超级传播者”的出现。受感染的个体产生大量病毒(危重病人等。),通过咳嗽等方式释放更多的病毒,以容易传播的方式(面对面交流等)与他人有更多的接触。),以及被感染的个体与其他许多未被感染的人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一个人引起多重感染。

5.人际传播是如何传播的?气溶胶空空气接触

曹斌教授:

目前,95%以上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例与武汉有关。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序列和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来看,人与人传播的特征非常明显,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通常病毒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进入易感黏膜表面;第二种是接触传播:接触感染者接触过的东西后触摸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导致病毒传播;三空空气传播:病原体远距离传播后仍有传染性。

6.感染后有什么症状?出现了“非典型”案例。

詹清源教授:

患者通常有发热、乏力和干咳,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很少见。约半数患者一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难治性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部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可出现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特别是部分患者症状较轻,无发热。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汉当地医院发现了不少“非典型”病例。患者不是带着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来就诊,有的是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是心慌、头痛、结膜炎,甚至只有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的轻度酸痛。这类“非典型”患者会是隐性传染源,需要第一时间鉴别诊断,尽早隔离。

7.这种药什么时候能研发出来?紧急研究已经开始。

1月22日,科技部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科技应对紧急研究项目,并成立专家组进行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发布了专项项目指南,并提供资金支持。课题组筛选了120多个化合物,并列出了药物,送到武汉病毒研究所进行筛选,希望找到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最新消息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应急研究团队,迅速发现了30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他们将进行活性测试,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直接的指导。

8.为什么“新冠肺炎”要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扩散

山·梁光教授:

目前,即使新型冠状病毒的毒力和传染性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认识,但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等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完全是出于对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高度负责的考虑。

鉴于春运高峰人口流动较大,且多省新增病例均有明确的武汉密切接触史,在武汉采取临时交通限制措施可有效遏制疫情上升趋势,也是最大程度控制疫情蔓延的有力措施。

9.怎么保护?老年人是关键。

曹斌教授:

新型冠状病毒已证实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然,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要注意防护,平时很少生病的年轻人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对“免疫力强”的人也有很大威胁。目前,72%的感染者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64%为男性,40%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肺炎病例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特别关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10.哪种面膜有效?推荐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曹斌教授:

目前市场上有以下几种口罩:

一、纱布口罩:这类口罩面部密闭性差,防毒效率低,不能作为医用个人防护用品。

二、聚氨酯纤维口罩:一般既没有隔离雾滴的作用,也没有阻挡雾霾的作用。

三、一次性医用口罩:种类繁多,如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等,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或有创操作时的飞沫隔离。应注意选择含有过滤层的医用口罩,以达到阻隔液体和过滤颗粒物的效果,特别推荐使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四、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直径≤5μm能防止空气通过空传播或通过< 1m的飞沫密切接触传播疾病的传染物。能过滤≥95%的非油性颗粒。具体可选择N95、KN95、DS2D等型号。但是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很重要,佩戴不当会影响过滤效果。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纳,将会有奖励。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453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