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时间(摩尔多瓦共和国简介)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俞炳岳她踏上祖国的土地已经好几天了。李玟仍然没有休息好,经常在半夜两三点钟醒来。除了时差,多半是因为噩梦。乌克兰在郑州撤出飞机后,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俞炳岳

摩尔多瓦时间(摩尔多瓦共和国简介)插图

她踏上祖国的土地已经好几天了。李玟仍然没有休息好,经常在半夜两三点钟醒来。除了时差,多半是因为噩梦。乌克兰在郑州撤出飞机后,当听到远处的鞭炮声时,李玟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枪声。她安慰自己,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好一点。

2月28日,在乌克兰-摩尔多瓦边境口岸,中国撤离人员与其他人一起排队等待过境。李玟/摄

李玟在乌克兰学习和生活了五年。2月24日,俄乌战争打响,她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难免紧张。2月25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有意从乌克兰撤离的中国公民进行登记。北京时间3月5日上午9时46分,首批从乌克兰撤离的第二批中国公民临时航班安全抵达郑州。李玟是这次航班上156名被疏散者之一。

3月1日,经过漫长的过程,一批从乌克兰撤回的中国留学生于凌晨2点成功穿越边境,抵达摩尔多瓦。李玟/摄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几位从乌克兰撤到中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刚刚硕士毕业,打算回国。曾经吹的航班挡住了他们的脚步,最终折回。有的是大学博士生,既是撤离人员,也是参与撤侨的留学生会志愿者。一些中资企业的员工有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任务,但由于战争爆发,他们不得不提前回国。

到郑州后,他们都发了朋友圈报平安。其中一个中国人写道:愿世界和平,我们将回家!

大炮的轰鸣声

起初,邓文迪没有预料到战争的严重性。"我以为过几天就会平静下来。"文迪在扎波罗热国立大学学习历史和国际关系,今年2月初刚刚拿到经过公证的硕士学位。她打算去自己很喜欢的哈尔科夫,再次拜访导师,和朋友们好好道别,然后回国准备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考试。“但在这一切得以实现之前,我必须离开”。

3月1日,一辆载有从乌克兰撤离的中国留学生的大巴车队行驶在摩尔多瓦的公路上。李玟/摄

今年年初,俄乌关系日益紧张。随着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冲突升级,出于自保,文迪在2月中旬买了一张2月22日去乌克兰西部城市敖德萨的机票,因为敖德萨有中国总领馆。“如果有什么需要保护的情况,去那里会更方便,也更安全。”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中国驻敖德萨总领馆于2月28日组织从敖德萨向摩尔多瓦撤侨转移,文迪在首批撤侨转移名单中。

文迪刚到敖德萨的时候,周围的气氛非常平和。闹市区很安静,超市各种商品货源充足,银行卡也能正常使用。在敖德萨的第三天,邓文迪和她的朋友去超市购物。当他们走在街上时,他们听到砰的一声。温迪和她的朋友们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跑回家。“别买了,赶紧的。”

敖德萨有宵禁政策,宵禁时所有人都会关灯,以免被盯上。晚上,文迪坐在漆黑的房间里,远处不时传来枪声。“那声音和过年的鞭炮声一模一样,却让人胆战心惊。”当她收到大使馆的撤离登记通知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3月4日,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首批中国撤离人员登机回国。李玟/摄

对邓文迪来说,她在敖德萨的经历是千钧一发,而她在哈尔科夫的朋友则接近“死里逃生”。告诉她的朋友:“每当对空的警报响起,我们都要跑到对空的洞口躲避。有一次刚撤离到地下室,外面就全是轰炸的声音。等我再出来的时候,宿舍楼的一角已经被炸飞了。”

哈尔科夫航空空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黄志豪在俄乌战争初期并没有太多担心。“我以为就算有轰炸也只是轰炸军事设施,所以直接睡宿舍了”。2月28日,黄志豪在宿舍楼下发现了一辆装甲车。“我开始在地下室睡觉”。此后,黄志豪计划撤离。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组织第一批从敖德萨撤侨到摩尔多瓦时,正是哈尔科夫最紧张的时刻。学校学生被组织在3月2日上午从哈尔科夫乘坐大巴前往摩尔多瓦边境,但由于轰炸,大巴司机没有到达。离开宿舍时,他把所有的食物和水都给了留守的当地人。黄志豪觉得他必须离开。他和一个中国同伴一路向西,先是到了利沃夫,然后到了波兰。

当地时间2月23日晚,俄乌战争爆发前,中国驻乌克兰敖德萨总领馆门前的月光很温柔。温迪/照片

李玟回忆说,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她几次从睡梦中醒来,逐渐有了反应。低沉但令人震惊的声音是轰炸的声音。天亮后,我打开手机,全是国内家人朋友的消息,问她好不好。她说,“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一边收拾简单的行李,一边关注战局走向等各种信息。反[/k0/]警报一响,我们迅速下到反[/k0/]洞。”后来乌克兰打开了民众西进的通道,“民众成了难民”。

转移

当邓文迪登上敖德萨领事馆组织的专车时,她回头看了一眼闹市,那一瞬间几乎让她落泪。“我看到中国领事馆的高墙上插着一面中国国旗,正对着敖德萨最大的货运港。风景特别美。”我刚到敖德萨的时候,有一次,邓文迪和她的朋友在领事馆前的小路上散步。海风迎面吹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当时邓文迪在和朋友开玩笑。如果真的到了撤侨这一步,我们就可以进到这堵墙里面去看一看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2月28日,敖德萨撤侨的日子,中国撤离人员在领事馆前排队上车。大巴外面有警车和警察,气氛很紧张。温迪/照片

2月28日,中国驻敖德萨总领馆向登记撤离的留学生和华侨华人发出通知,组织大家到敖德萨总领馆集合,统一转移。作为敖德萨中国学生联合会的成员,李玟在撤侨、协助使领馆和华商协会中担任志愿者。当地时间2月28日下午2时,包括李玟在内的344名留学生从敖德萨总领馆出发,由领馆工作人员和乌克兰武装人员护送至乌莫口岸的帕兰卡-迈阿基乌多布内。

从敖德萨开车到摩尔多瓦边境大约需要2个小时。文迪看到边境上“全是人”,警察在维持秩序。排队有两条车道,左边是人,右边是车流。她以为等待入境的过程会很辛苦。没想到,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组织了人道主义援助,“有水果、饮料、面包、热茶,还有取暖用的厚衣服和毛毯”。

3月4日,首批从乌克兰转移到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中国撤离人员排队登机。温迪/照片

从下午4点一直到凌晨,等待的时间像橡皮糖一样被拉长,邓文迪跟着队伍一点一点往前走。“太阳下山的时候,志愿者给我们送来了热腾腾的盒饭,里面有肉”。在邓文迪面前的是一对中国夫妇,他们有一对7岁的双胞胎女儿。这对夫妇忙着联系家人,并请邓文迪照看孩子。邓文迪和两个小女孩聊天。“他们以为是出去玩,都很开心。”儿童世界暂时没有战争的概念,文迪有些欣慰。

文迪说,和她一起被转移的三四百名中国同胞中,“不知道是谁喊‘让女生先走’,男生让女生先排队”。一群人将被安排在边境口岸大约20分钟,检查护照,登记,查询和加盖入境印章,中国大使馆的一辆车将在另一端接他们。邓文迪零点左右顺利进入摩尔多瓦,一上车就打了个盹。“但那时候,我们男生还在排队”。

李玟仍然非常感谢那天晚上递给他的热茶和食物,以及来自一个陌生国家的人给他的毯子。“在运输过程中的10多个小时里,我们背着包站在户外。晚上很冷,队伍移动很慢。乌克兰志愿者源源不断地为港口所有撤离人员提供食物、热茶和其他生活用品。”李玟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

3月5日,第二架撤侨临时航班抵达郑州,撤离人员准备通关。温迪/照片

摩尔多瓦3月1日凌晨两点,这些中国留学生和中国人都顺利通关。中国驻摩尔多瓦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迎接了他们,并护送他们乘车穿过摩尔多瓦。罗马尼亚3月1日上午10点,大巴车队陆续通过边检,当晚抵达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酒店。

李玟回忆说,在整个撤离过程中,使领馆的老师几乎24小时在线,随时回答询问。留学生会的志愿者会随时编辑发布使馆老师的信息和通知,确保每个人都能收到消息。“每通过一次通行证,就要重新进入不同的车厢进行人员统计。”虽然当时大家还是有点迷茫,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但是都很服从安排,整个过程也比较有序。

当时,李玟在朋友圈分享了两张图片,并配发了一段文字:“路已出,祖国和家人朋友在我们身后,使领馆的老师同学在我们身边守候。我们一定会安全回国。”

到达

转到罗马尼亚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后续流程也顺畅了很多。李玟说,在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和在罗华商的组织下,3月2日大家都做了核酸检测,3月3日出结果,这样就可以买返程机票了。文迪记得,她是在3月3日晚上吃饭的时候收到撤侨航班的购票通知的。“我很快就选好了机票,所以回国的事情就敲定了”。

从布加勒斯特到郑州的九个小时的飞行中,机舱里非常安静。每个人都很累,但心情都很好。到达郑州的那一刻,李玟既高兴又复杂。她说,“我很高兴也很激动终于能远离战争回到我的祖国。但同时,我也担心还在乌克兰的老师和同学们是否安好。”

“祖国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精心部署撤侨。除了感叹祖国的强大,为之骄傲,我们还要感谢各国使领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在这次撤离中为中国同胞提供免费吃住交通的各国华商。”告诉李玟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

3月6日,波兰,黄志豪终于进入了波兰。从哈尔科夫到利沃夫原本只有12个小时的车程,但他们开了三天两夜。路上路障很多,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通过一个路障。到达边境口岸后,他们又排了40个小时的队才得以通关。黄志豪暂时没有回国,而是选择先留在波兰。他说:“我在乌克兰读了PhD three,回国也没有学校可上。我不想再折腾了。往返机票足够我在波兰吃住3个月。现在有个朋友帮我找了一个月1000块的大学宿舍。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留在波兰静观事态的后续发展,再做决定。”

在郑州的酒店隔离期间,已经定居下来的邓文迪一直在准备TCFL证书的考试。她很高兴自己当时决定从扎波罗热去敖德萨。“如果我去了哈尔科夫而不是敖德萨,我可能会比现在受更多的伤。”文迪还真诚地说,祖国撤侨的反应特别迅速及时。“这么多人要撤离回国,相关安排和操作复杂艰巨,对防疫也是很大的挑战。这么多人在为我们的撤离努力,我真的觉得只有我们中国才有这样的实力和信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几名中国留学生时,注意到一条信息。当地时间3月9日下午2时,最后一批从乌克兰撤离的中国留学生抵达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火车站。现场悬挂着醒目的横幅和五星红旗——乌克兰撤侨任务圆满完成。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对现场的中国学生说:“同学们,危险已经过去,你们现在安全了!你很快就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3月13日,一位已经撤回国内的敖德萨留学生会志愿者,依然在朋友圈里兢兢业业地发布公告:“仍在罗马尼亚,有意回国的同学,请尽快与我联系。”(应采访对象要求,李玟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16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933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