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狗鞭图片(海狗鞭是什么动物的)

获救的斑海豹宝宝。(南方周末记者杨/视频)(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2019年3月7日,原题《偷猎继续,海水变暖,家园减少拯救斑海豹》)捕捉小海豹“不需要任何武器

获救的斑海豹宝宝。(南方周末记者杨/视频)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2019年3月7日,原题《偷猎继续,海水变暖,家园减少拯救斑海豹》)

捕捉小海豹“不需要任何武器,只需要一个网兜”。

狗肉-海豹油-海豹鞭-小海豹,猎人的目标一直在变。

除了偷猎,斑海豹在中国面临的威胁是栖息地的迅速衰退,以及沿海剧烈的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环境和全球变暖。

海狗鞭图片(海狗鞭是什么动物的)插图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偷猎后解救的野生斑海豹,偷猎时还没脱毛,现在已经断奶。(南方周末记者杨/摄)

辽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这只野生斑海豹没有名字。“一号”是南方周末记者给它起的代号。

它不需要名字。理想情况下,最好不要和人类有任何接触。一个月前,胖乎乎的小“一号”还在冬日暖阳下等待妈妈的喂食。如果成长顺利,它会迁徙到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然后回到斑海豹最南端的家园辽东湾繁衍后代,长生不老。

2019年1月中旬,一场盗猎打破了这一切。

和其他99只被盗的斑海豹幼崽一样,“1号”被关在一个远离海洋的废弃窝棚里,光线昏暗,条件拥挤。100只斑海豹幼崽,相当于辽东湾斑海豹年繁殖量的一半以上。

事后,南方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窝棚外有一个养鹅场,鹅的大叫声几乎完全掩盖了小海豹的细小叫声。

2019年2月11日,大连警方接到报案,救助了这些斑海豹幼崽。可悲的是,29只小海豹在被关在棚屋里时相继死去。

三个半小时后,幸存的小海豹被送往大连的三家治疗机构。从这一天起,它们必须离开母亲的呵护和教导,在人类的帮助下成长,等待回归大海的那一天。

海狗肉-海狗油-海狗鞭-小海豹

2019年3月4日,南方周末记者看到“1号”的时候,它正瞪着圆圆的大眼睛,欢快地扑腾着,向记者靠近,直到碰到水池边的玻璃。显然,它对人类还是毫无戒心的。

在泳池的平台上,“1号”只能靠腰腹的力量向前爬行,两只短前鳍抬起又放下,好尴尬。“卡住了,砰,”两个退化的后鳍像风扇一样拍打着地面,提供向前的帮助。但一旦下水,“一号”的纺锤形身体就能像鱼雷一样“射”出来。

“在海洋中,海豹很难被人类捕获,所以偷猎只发生在1月至3月——斑海豹的繁殖季节。”参与此次处理的辽宁省海洋水研究所工作人员杨一超介绍。

此时辽东湾北部辽河入海口会形成浮冰,母海豹会在冰面上分娩,哺乳期的小海豹身上会覆盖着白色的胎毛来保暖。哺乳期结束前,斑海豹宝宝不会离开浮冰,以躲避鲨鱼等天敌。

你不能躲避捕食者,但你不能躲避偷猎者。冰上行动缓慢的小家伙成了偷猎者眼中容易得手的目标。

“不需要什么武器,带个网兜就行。”在长兴岛八岔沟渔港,渔民李林奎曾经听说过如何偷猎斑海豹幼崽:驾着小船贴近冰面,在浮冰上跳跃,一只只装进网兜。

这起盗猎案的12名犯罪嫌疑人都是大连瓦房店市长兴岛人,这里的斑海豹被称为毛海豹。经常一起钓鱼,李林奎认识一些嫌疑人。比如刘是惯犯,外号“特务”。“有很多不好的想法。几年前我因为抓海狗被抓过。”

目前,除犯罪嫌疑人邹仍在逃外,其他成员已全部落网。据透露,翟平日里是个海参养殖户。“他应该不缺钱,每年养海参的投入都是几千万。”据悉,2018年夏天,辽东湾海水温度异常高,海参大面积死亡,很多参农血本无归,这也是促使翟参与此事的原因之一。

虽然捕捉海豹的过程很容易,但偷猎者仍然要冒着生命危险。“出海十天,不仅要考虑海上风浪,(船)还可能被浮冰困住,甚至沉没。”李悝说。

冒险的背后一定有巨大的利益。

根据警方公布的信息,根据嫌疑人的供述,这些斑海豹宝宝最终会被卖到世界各地的水族馆。大连一名斑海豹保护志愿者说,近年来,动物表演很受欢迎。斑海豹因为智商高,容易驯化,受到水族馆的追捧。一些商场和餐馆甚至养斑海豹来吸引顾客。据天津媒体《津云新闻》调查,一枚租来展览的印章,两天就要近两万元。

狗肉-海豹油-海豹鞭-小海豹,猎人的目标一直在变。

“小时候吃过一次海狗肉。它比鱼还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吃过它。”李悝回忆说,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都去抓海豹,用“海豹油”生火做饭。在当地的民间偏方中,“海豹油”和虎骨酒有类似的功效,可以治疗跌打损伤。

1988年,随着斑海豹被认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捕杀量大大减少,但偷猎的目标变成了“海豹鞭”——成年斑海豹的生殖器和斑海豹的肾脏。“社会上有钱人多了,我就想享受一下。”

取海豹鞭的过程相当残忍:偷猎者跳上冰面,用大棒将行动缓慢的海豹打晕,割掉生殖器,将尸体扔进海里。或者用锚钩发射器“海豹枪”直接射海豹,把海豹拖到船上,割掉生殖器。“有的海狗当时还没死,只能发出凄惨的叫声。”李悝说。

在肆意捕杀下,辽东湾斑海豹数量锐减,保护政策实施后逐渐回升。然而,这一案例表明,保护斑海豹的形势依然严峻。

填喂-投喂-喂活鱼-评估-放生

当杨一超第一次看到这些获救的斑海豹宝宝时,它们极其虚弱。“新生的海豹幼崽不会主动进食,需要妈妈嘴对嘴地喂,而偷猎者则用大块的鱼喂。”幼崽只能忍受饥饿,甚至患有肠胃炎,不能进食。救援者束手无策,71只幸存的斑海豹幼崽中有10只在治疗过程中相继死亡。

在有“1号”的水池里,还有一只年龄稍大的雄性斑海豹宝宝。这两个“兄弟”现在看起来精神很好。它们是71只幼崽中比较健康的,但它们第一次分娩时都拉肚子了。水产学院没有适合小海豹的奶粉,所以杨一超和他的团队先尝试喂少量的鱼片观察它们的反应,然后再喂它们消化和消炎药。“我们运气好,几天后粪便就形成了。”

还有一些种类的鱼要喂。经过长时间的体验,他们选择了鲱鱼、鲭鱼和春鱼。“我想让他们吃更有营养的食物。此外,这些鱼的脂肪含量更高,这将有助于它们增重。”体重是衡量斑海豹幼崽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它们必须储备足够的脂肪。

经过三四天的精心护理,斑海豹宝宝的体重终于恢复了上升趋势,但“1号”的体重却一直在下降。杨一超此时并不担心。经验告诉他,断奶的小海豹会经历先减重再增重的过程。“母乳的脂肪含量远高于我们喂的鱼”。

胎毛全部褪去后,“一号”的体重终于开始上升。现在,“一号”和它的“兄弟们”已经让外人难以分辨,只有熟悉的医护人员才能分辨。

辽宁省海洋水科院以科研为主,暂时没有兽医。其他幼崽交给圣亚海洋世界和老虎滩极地公园处理。国际斑海豹救助专家、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萨拉·普拉托(Sara Platto)2月28日探访了这些小斑海豹。

“除了两只,其他小海豹皮肤都很好,动作和反应能力正常。一只海豹的前鳍末端有一些小伤口,另一只海豹的尾巴有一个小伤口。此外,与其他个体相比,这两只受伤的小海豹看起来体重较轻(你可以看到脊柱和肋骨的形状)。所有海豹的眼睛都很干净,鼻子里也没有分泌物,这是个好消息。”莎拉·普拉托录下了这个。

杨一超根据投喂方式将处理分为五个阶段:投喂-投喂-投喂活鱼-评估-放生。喂食是锻炼小斑海豹主动进食的能力,两只小斑海豹都还在这个阶段。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救护人员会改为喂活鱼,以锻炼它捕捉猎物的能力。“根据以往的救助经验,斑海豹刚开始会不适应,但当它有一天能自己抓到活鱼时,就再也不会吃死鱼了。”

根据水产科学研究院拟定的放生计划,3-4月将对一批斑海豹幼体的状态进行评估,选择符合标准的个体进行放生。“一号”的“兄弟们”很可能就在这些最早能回到大海的小海豹中。

对于外界提出的“是否放归过早”的问题,杨一超表示,过去救助的斑海豹,在放归之前都会贴上GPS的标签。通过追踪GPS轨迹,他们判断大部分已经重新适应了野外生活。“斑海豹是生存能力很强的物种。他们不需要妈妈来教。它们可以凭本能学会捕猎。”

但是,目前的发布计划并不是最终的计划。从来没有这么大的斑海豹被释放过。杨一超坦言压力很大。“一方面有人担心你会把他们全部放生,另一方面担心放生后能不能活下来?”

威胁,不只是盗猎

萨拉·普拉托告诉《南方周末》,捕猎海豹在九个国家仍然合法,包括俄罗斯、芬兰、瑞典、挪威、纳米比亚、冰岛和加拿大。日本也有重新开始合法捕猎海豹的动议。“一些国家对每年可猎杀的海豹数量进行配额,每年猎杀的海豹总数在5000至10000只之间。”

她介绍,这种捕猎海豹的行为之所以在今天仍然部分合法存在,往往是因为国家允许本国少数民族“为了生存”而捕猎海豹肉和海豹皮。“我个人觉得很可笑,因为在这个时代,少数民族还能找到其他的收入方式。”

根据农业部《斑海豹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全球约有45万只野生斑海豹,其中中国海域最高纪录约8000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最低约1200只,2006年和2007年调查结果约2000只。

萨拉·普拉托(Sara Platto)认为,除了偷猎,斑海豹在中国面临的威胁是栖息地的迅速衰退,以及沿海剧烈的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环境和全球变暖。海豹可以繁殖和栖息的冰区正在迅速缩小。辽东湾是斑海豹最南端的繁殖区,冰层面积正在迅速缩小。

作为大连人,中国绿色发展协会“中国海豹保护区”项目大连主任唐再林担心,如果辽东湾的海豹栖息地继续恶化,海豹可能会逐渐放弃在这里繁殖。届时,大连、辽东和中国将失去这一物种。

要震慑渔民为了利益的短视选择,法律教育更为实际。但唐在林觉得捕杀斑海豹的处罚太轻,没有威慑作用。2015年长兴岛斑海豹盗猎案中,猎杀2只成年斑海豹并割掉生殖器,捕获斑海豹幼崽11只,为近年罕见案例。但三名被告人中,最重的一名仅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8万元。

2019年2月11日,这起盗猎大案,对于斑海豹的保护来说,既是一场悲剧,也是一个转折点:一位知情人透露,农业农村部已经过问了这起盗猎案,并表示将“严惩”。辽宁省有关领导也对此案作出批示,表示要对“抓获-运送-拐卖”整个犯罪链条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唐在林的策略是,先说服渔民的妻子、孩子和父母,让他们的家人潜移默化地影响渔民的选择。时间长了,看似无望的劝说,其实也有了一些效果:一些斑海豹搁浅在沙滩上,渔民发现后会给志愿者打电话。

唐在林试图向渔民传达,保护海洋动物和海洋环境,也可以保护渔业资源,最终受益的还是渔民自己。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号召与短期利益相比,实在是太遥远了。“现在辽东湾的鱼类资源已经大大减少,渔民的生活确实很困难。猎杀斑海豹也与此有关。”

人们给这只海豹贴上了“愚蠢可爱”的标签,但“1号”有时很难与“可爱”联系在一起,甚至有点“可怕”——它早已不再像婴儿一样发出声音,而是粗鲁地吠叫,精力充沛地四处奔忙。显然,它不愿意被困在这个小池子里。“一号”的世界终究是辽东湾的蓝海,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

(应采访对象要求,杨一超、李林奎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481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