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年恢复高考(2022高考还能复读吗)

五十六十年窗下无人问,他名满天下。1977年12月,一群特殊的人走进教室。其中年龄最大的三十多岁,最小的才二十多岁。很多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情侣手拉手走

五十六十年窗下无人问,他名满天下。

1977年12月,一群特殊的人走进教室。其中年龄最大的三十多岁,最小的才二十多岁。很多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情侣手拉手走进考场。时隔十年,高考的入口再次打开,高校的大门终于再次公平开放地向所有学生敞开。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1977年高考准考证1977年高考准考证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两个月前的一则通知。1977年10月12日,教育部发布《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意见》,正式宣布1977年12月举行高考,考试时间由各省另行公布。因为各省情况不统一,大部分考试都在12月中旬举行。

这个通知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人们争相告知这一消息,学生们正摩拳擦掌。不到两个月,570万学生白天打工,晚上学习,准备高考。虽然只有27万人考上高校,但1977年恢复高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高等教育本身的意义,也盖过了历届高考的风头,因为这是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号角,也是

说起高考,很多人会说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转折点。其实高考背后的考试制度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石。人才选拔制度的每一次变革,都会成为一个时代兴衰的转折点。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从古至今经历了哪些变化?中国以高考为代表的考试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制度是如何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的?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高考准考证1952年,新中国第一张高考准考证

01从志愿到献孝

在商周时代,读书做官是贵族的特权。商汤的周闻和义太公都有一个部落的支持,人才流动多局限于部落内部,传承无用,父死子代,阶级固化。随着西周的崩溃,王萍迁都洛阳,周王室的权威跌入谷底,诸侯的争霸和吞并愈演愈烈,战争带来旧贵族的衰落和新贵的崛起,人才开始在诸侯国之间自由流动。

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春秋末期,百家争鸣也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尤其是第一位儒家老师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门第观念。教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老百姓开始有机会接受教育,这就导致了一个新的阶层的崛起,知识分子!士人的崛起直接断送了孔子试图恢复《周礼》的梦想,却为中国近千年的主要社会阶层奠定了基础。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孔子孔子

春秋时期,虽然百家争鸣为了扩大其教派势力而不断招生,但受到书籍获取困难和师资稀缺的制约,这些都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参与的高端活动。那么,接受教育后,如何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国王的赏识,展示自己的抱负呢?答案是志愿服务。

自荐是最好的玩法。看好某一方势力后,就会加入门下,成为众矢之的。在享受一定工资的同时,也会为别人做贡献。这样,你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出人头地。毕竟没有人能轻易相信一个新人。比如商鞅在魏国的时候,一心扑在丞相公孙措身上,等了十几年,直到公孙措病重,才被推荐。他怎么会得到一个惨字?当然,商鞅的学识是小小的魏国容纳不下的!

中国的战略规划是抓住机遇,帮助一方解决难题。这种方法有风险,也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比如齐国的田单,一开始不经过市场,管理临淄的市场秩序,类似于今天的城管队长。当乐毅率领五军接连攻克齐国城池,齐国危在旦夕之时,田单坚守即墨,兵不血刃击败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地。拜国家,封安平君,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一职。如何从一个城市管理者成为总理?请看田单的励志传奇!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火牛阵牛真

最佳策略相对简单。既没有中间政策的风险,也没有下部政策的漫长等待。可谓是当官必备技能。这个技巧就是直接给一国国王写信,在国王面前表达自己的心意,展示自己的才华。国王看中了它。恭喜你,田童大道将为你而开。否则,回到你来的地方。当然,如果想在这条路上通关,步骤也很简单。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给国王写信,第二步是召见国王,第三步是打动国王。但是,在这三个步骤中,就像登天一样难。国王住在一座幽深的宫殿里。一个无权无势的人如何向国王呈献书信或书信?能走过这三步的,都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伟大印记的伟人,比如秦孝公的商鞅,汇文的张仪,赵翔的范雎。

这种方式虽然成功率低,但是一旦成功,未来可期!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秦惠文王秦·

到秦汉大一统王朝建立的时候,这种低效的自荐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庞大帝国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此外,为了防止地方势力支持自己的附庸对抗中央王朝,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地方政府充当伯乐。通过提供孝顺和诚实,人才不断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服务。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在人才的汇聚中成就了强大的帝国。

02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度

从官制到科举制度,是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才选拔的制度化。春秋末期,士族作为一个新的政治群体出现,取代了世袭的奴隶和贵族。随着其发展壮大,士绅阶层开始分化,贵族家庭与贫寒家庭子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矛盾开始凸显。

东汉依靠建立地方贵族家庭,建国后也给了地方贵族家庭很多便利。最终贫富家庭差距急剧分化,酝酿了一波黄巾起义,东汉王朝也随之走向终结。曹操、诸葛亮等有远见的人就预见到了这种弊端,用卑微的孩子试图拨乱反正。但是大势已去,最后三国无奈回到了富家贵族司马师创立的晋国。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三国曹操曹操

为了长期把持政权,这些豪门贵族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鲜明的等级属性。上品无蜗居,下品无士绅,大大削弱了中央王朝的实力。这样的制度下的朝代怎么可能兴盛?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朵野花、南渡衣锦、南北对立,硬生生地把一个强大的民族带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如何选拔人才,避免世家大族和豪门对政治舞台的强大影响,成为每个在南北朝乱世中求生存的君王必须思考的问题。早在南齐北魏时期,就出现了以考试形式选拔人才的做法。隋开年间,隋文帝正式下令全国广招贤士,科举制度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历代王朝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科举制度无疑是中国古代献给世界的一个创举。无论谁参加科举考试,无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都是任人唯贤,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公平、公开、公正。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考试选拔制度,直到19世纪英国启动文官制度改革,才被西方所借鉴。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科举放榜张贴科举

科举制度对中国意义重大。第一层是打破贵族家庭的权力垄断,形成社会阶层的流通。初唐时期,五宗七姓对唐力皇室进行了打压。到了唐朝末年,五案七姓在哪里?散入寻常百姓家!

第二个意义在于促进了印刷和造纸的进步。参加科举考试的唯一前提是读书识字,这需要大量的书籍。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创新。所以唐宋时期造纸术和印刷术爆发式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造就了一大批士子,同时也从根本上夯实了科举制度的基础。

难怪唐太宗自豪地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圈套!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唐太宗画像唐太宗的肖像

03从自主招生到统考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侵略和屈辱,科举制度成为中国社会改革和进步的绊脚石,科技落后。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所有乡镇会议停止。至此,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各种新式学校在中国遍地开花,各种大学纷纷成立,各种实践学习成为主流。

但此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周边又有外国势力,考试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各高校自主出题招生。

1949年,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和百年屈辱。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安心从事生产发展的机会,中国学生终于有了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机会,高校的大门终于有了向所有人敞开的机会。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开国大典(一个国家的)建国仪式

1952年,战后国民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这一年也是新中国举行全国统一高考的第一年。现代意义上的高考制度正式诞生,开启了中国高考史上的新纪元。从此开启了中国的高考时代,也是每年百万学生同时参加考试的盛况的开始。

1952年高考7月报名,8月考试,9月公布,10月入学。全部工作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73000人参加考试,总录取率66400人,高达91%。这一年,新中国的教育打开了天窗,这一年,是新中国国运重启的一年。王永志、郭孔辉、钟群鹏和陈郁。

1977年,中断10年后,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为中国输送了大量紧缺人才。有人说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新中国腾飞的起点,但其实1977年的高考才应该是中国国运的起点。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高考全国高考

04最后一章

中国成立之初,80%以上的中国人口是文盲。在毛主席时代,经过三次大规模扫盲运动,近3000万人成功扫除了文盲。庞大的基数下,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人才,他们通过高考继续深造。进入社会后,他们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

纵观历史,科举制度诞生的隋唐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成熟的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1952年实行全国统一高考一年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1977年恢复高考一年后,新中国改革开放腾飞,经济腾飞。

有这么多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不是一个巧合就能轻易解释的。我始终相信,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有了人才,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普通人和人才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教育开启人的智慧,经历了小学六年,中学六年,近12年的学习。它激励了一个又一个人在不断的考试中取得进步。它带给一个人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集体观念、纪律、责任感、自我激励等技能。这些技能经过12年的反复实践,形成了一个人的本能,最后运用到社会生产活动中。

可以说,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不仅在于为一个又一个朝代的繁荣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灵魂。一代代文人在科举制度的敲打下磨砺心智成长,最终反哺中国文化,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引领着中国的发展进步。

现在回想起来,更应该感谢1977年恢复高考,给了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

本文是编年史第56次。本系列选取1921年至2001年国内外的一件大事做历史回顾。这篇文章有4100字。感谢您的阅读。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试制度是如何改变中国?

留言评论、点赞收藏、关注赞赏,支持!留下评论,喜欢收藏的,注意赞赏和支持!

本文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刘海峰的《1977年高考:在空之前的一次升学考试》

2.刘苗苗《恢复高考四十岁:《不惑之年》与高考》

3.王鲁甲《从科举制度看高考制度的兴衰》

4.岳明清科举制度的废除、士绅阶层的衰落与基层治理的变迁

5.左建伟《论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

6.《汉书》、《史记》和《旧唐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274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