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综合症(二次元禁断综合症患者)

前阵子幼儿园开了个家长会,让家长们以“孩子沉迷iPad怎么办”为题互相交流经验。一位家长说:“我们建立了一套作息规则和奖惩制度。我们一天只允许玩三次,每次不要超

前阵子幼儿园开了个家长会,让家长们以“孩子沉迷iPad怎么办”为题互相交流经验。一位家长说:“我们建立了一套作息规则和奖惩制度。我们一天只允许玩三次,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如果违反规定,会没收玩具和零食。连续三天奖励棒棒糖。”

二次元综合症(二次元禁断综合症患者)插图

其他家长低头做笔记。这位家长突然笑了。

“你不记得了,我想说的是,这不管用...每次讨价还价,他都出丑;而且,我管不到的地方,他一有机会就打得更凶,几个小时都不停。”

我觉得这个问题我还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的孩子从一个母亲和胎儿的电子产品迷,到现在我们求他玩一会iPad,让他父母休息,他都不会做...

婴幼儿正处于知觉快速发展的时期(也可以称之为知觉关键期)。为了充分发展感知,视听刺激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所以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声光电能特别感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当我的宝宝几个月大的时候,她喜欢盯着电视看。一岁多的时候,她已经和会说话的汤姆聊过天了,抱着屏幕,亲吻,喊着“汤姆猫~爱你~”。当时家里几个老人都忍不住跟我说“你这个做父亲的,不要管”。

为什么我“不在乎”?

因为“堵”不如“疏”。是什么让“玩物”变得有趣,“禁止”就是乐趣的一部分。

心理学上可能有两种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白熊效应和禁果效应。

“白熊效应”的意思是:现在命令你不要去想那只白熊,然后你会发现一只白熊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这是因为“不允许思考的事情”会激活我们的抑制系统,在抑制一件事情的同时,反而需要调动大脑更加觉察——大脑要监控你是否在思考“白熊”,反而需要开始用放大镜搜索关键词“白熊”。

这个时候我故意让你去想,但是你可能想不起来。就好像你盯着一个字看太多,你就认不出来了。这是因为神经放电后的疲劳。

▲就像五月天歌词里唱的“我想了你一夜,再也想不起你的脸了”

“禁果效应”指的是越禁忌的东西越有诱惑力。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要。好像有个奥斯卡导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电影审查是电影最好的免费广告。”

禁止效应对成年人来说是真的,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一个因素——自我意识的萌发。所以,你越是禁止孩子玩什么东西,越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反而能从反面起到强化的作用。

想一想,什么时候是一件事带给你最大的愉悦和吸引——就是你感到不知所措,无所求的时候。

白娘子和徐贤,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你越是处处设置障碍,他们就会以生命为代价在一起;你越不让他们见面,他们就越会像每天都是尽头一样相爱,每一分钟都是美好的,直到眼泪掉下来。

但如果真的去民政局领证,神仙女神也会走下神坛。#在这里,小鹿萨玛拼命点头:心心念念的梦想家变成枕头后,她不过是个大猪蹄子。#

所以当时sama和我沟通,我们对孩子玩iPad看电视的态度是:不刻意强化,不刻意限制,就像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是很平常的事情。一开始他也是疯狂的玩和看,最长的记录是两个小时。但现在电视开了,他也低头玩自己的,偶尔抬头看看。在iPad上给他玩,最多停几分钟。

▲朋友感觉“你家真的不看电视。”

这时候有的家长会跟我说:“这一招对我家不管用。如果你让他玩,他真的可以为你玩到天荒地老。”当然,这一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产生质变。一方面,许多父母没有耐心,他们根本无法忍受他们的孩子坐在那里稳定地玩耍...其次,孩子平时管得比较紧,一旦政策很少放开,就抓不住机会使劲玩。

所以我接下来要讲的是更重要的一点。

其实所有的育儿问题都离不开一句话: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在我接触过的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中,父母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可能有的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不懂得沟通和表达,忽视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有些人回家后就一直用微博上网...没人会陪他们玩,孩子只好自己找“出口”和“寄托”。

所以我们平时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带他出去挖沙,踢足球,玩水,在草地上玩,捡落叶,堆雪人,滑冰...有雾霾或者太冷、太热、刮风下雨的时候,我们会窝在家里搭乐高、种植物、做零食、画画、做游戏、讲故事、和他说话,虽然他的“十万个为什么”数不胜数。

▲虽然很多时候家里的老人会怪我没有生六个孩子...

▲小鹿sama和kids的手工作品,被小朋友当做宝贝收藏在他们的小抽屉里。

有一些家务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既帮了你(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忙不过来),也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是双方都享受的亲子时光。

今天我家已经不存在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了。有时候累到拿出iPad求他看一会动画片。他会毫不留情地拒绝,要求我和他一起揉面团做蛋糕或者给他读故事...

我相信,如果孩子有选择的话,他要在“我爸妈陪我玩游戏”和“我自己没完没了地看动画片”之间做出选择。在他彻底切断与父母的联系之前,他很可能会选择前者。

经常在新闻里看到,孩子偷家长的支付打赏主播,家长会对着镜头哭诉“都是这些不要脸的主播勾引我儿子”;也有家长抱怨:“现在这些手机电脑iPad真的是坏东西,带坏了孩子。”这就好像孩子不用主播和电子产品就能自动好起来一样。

“玩物”从来不毁人;如果你想毁灭人,你必须在失去之前从内部开始自我毁灭。

东西总是要给人用的。有什么理由让事情控制人?

就像玩游戏的人,有的成了“网瘾少年”,有的参加国际比赛拿冠军;沉迷小说的得了二阶戒断综合症,哭着说“何苦烧我的宝玉”,有的成了自媒体大V和中文系的教授。

记住,东西总是要给人用的。不管是“玩物”还是“学物”,让我们控制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控制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127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