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三八节有感(三八节有感丁玲txt)

虽然丁玲生前从未去过日本,但她在日本非常有名。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日本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了近50种她的作品,如日本维新会1938年翻译的冈崎内海俊夫

虽然丁玲生前从未去过日本,但她在日本非常有名。

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日本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了近50种她的作品,如日本维新会1938年翻译的冈崎内海俊夫的《母亲》、日本鸽学1951年翻译的酒井三越和三好一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日本东京四季出版社1951年翻译的冈崎内海俊夫的《当我在下村》等。即使在1957年丁玲受到批判的时候,日本对她的研究介绍还在继续。如1970年日本川口研究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第五卷丁玲《沈从文文集》收录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71年竹内实《中国现代文学》第十二卷评论文集收录了丁玲《三八节思想》。

日本学术界对丁玲的研究起步早,水平高,成果大。据不完全统计,研究者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200篇,包括《丁玲年谱》、《丁玲传》、《丁玲转折考》等。他们结合丁玲的生平、创作道路和所处时代,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平行或交叉研究,对丁玲的文学思想、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全面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正如评论家中岛弼所说,“丁玲是一朵孕育在五四新思想新文化中的花,盛开在大革命低潮的混乱中。”

从未去过日本,丁玲在日本为何名气那么大?

▍丁玲在家中(资料照片)。图片:新华/TAKEFOTO

我记得我转到中国作协后接待的第一个日本作家是有吉佐和子,他要求会见丁玲。

那是1979年9月12日下午,有吉佐和子随日本财团访华,住在钓鱼台国宾馆。我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找到中国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的电话,自告奋勇去拜访丁玲的。我是新来的。我不熟悉情况。我从未见过丁玲。我只听说她被迫去了另一个地方。我不知道她在哪里。打听了很多人,终于想通了。年初,丁玲因病返回北京,入住西郊友谊宾馆。但是她现在的身份,地位,能不能见外宾都要报。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我打了一个电话,她的丈夫陈明接了,说他同意与有吉佐和子见面,地点由中国作家协会确定。请派辆车去接她。

第二天下午,我从办公室要了一辆车去接丁玲。看着窗外的白杨树,我脑海里想象着她的样子: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眼里可能闪着冷漠的光芒。毕竟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受了二十多年的苦。他能活下来真是奇迹!但是看到丁玲,我眼前一亮,发现自己的想象完全错了。她中等身材,短发,皮肤白皙,肤色丰满,神态安详,眼神柔和,言语中充满自信和力量。在车上,我告诉她我看过她的小说,我记得那本书叫《丁玲短篇小说选》,浅绿色的书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她很惊讶,不是吗?“我的书已经绝版二十多年了。年轻人很少认识我,即使认识,也觉得我是个大坏蛋。”她爽朗地笑着,说起20多年的坎坷。她没有抱怨,没有悲伤,只是惋惜逝去的岁月,更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走进新桥饭店,有吉佐和子走过来,紧紧地拥抱了丁玲。她说:“我找了你二十多年,今天终于见到你了……”她泪流满面。丁玲也很激动,眼眶红红的,但她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

有吉佐和子是个高个子,留着长发和披肩,宽额头,戴着一副银色眼镜。一老一少就像母女,一暖一深;一个是生气,一个是大度善良。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或许还有他们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吉佐和子问丁玲,这么多年你去哪儿了?丁说了实话。有吉佐和子双手撑着脸,眼里噙着泪水,听得入迷。后来,丁玲说:“这都过去了。还是不要说了吧。”

丁玲成名早,国际影响广。她在日本、美国、苏联、捷克、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都有研究人员。她重返文坛的消息不胫而走,报刊杂志争相报道,有的甚至刊登了她的照片。消息迅速传遍全球——一位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女作家在消失了二十多年后,突然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世人面前,带着惊喜、叹息、惋惜、感慨的声音。

日本研究人员以风为动力,所以先到那里。1979年8月4日,日本TBS(东京广播)记者田万光和妻子田万泽子访问了丁玲,并于8月31日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了田万泽子的文章《采访已重返文坛的丁玲》。我把这篇文章翻译成中文后,附了一封信给丁玲,他回信说:

陈喜儒同志:

你发的翻译已经收到了。我要感谢你在百忙之中为我费心。

祝你节日快乐。

丁玲(1979)9,28。

从未去过日本,丁玲在日本为何名气那么大?

▍·丁玲给本文作者陈喜儒的回信。

信是通过邮局寄出的,用的是一个小小的棕色牛皮纸信封的文艺报纸。回信的纸不是正式的信纸,而是从活页本上撕下来的蓝格子纸。

后来有个朋友看到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发表在他主编的期刊上,因为丁玲复出是文学界的大事,也是热门话题。虽然我是翻译,但是因为这篇文章是丁玲写的,可能会涉及一些个人问题。为了不打扰已经重见天日的丁夫人,我特地写信询问丁玲是否同意在中国出版。如果有,希望能抓紧时间复习。

是陈明福送的。他说:

席如同志:

你给丁玲的信收到了。左岩和子写的采访笔记很友好。有些东西是不准确的,所以不可避免。如果你的朋友想在期刊上发表,丁玲本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请自便。丁因为气管炎住院了,所以她不能自己恢复。请原谅我。敬礼。

陈明(1979年)11-18。

陈明的信用是红色信笺,上面印着长治老顶山公社漳头大队的信笺。我猜可能是他们插队定居的地方。译文经陈明审阅后,我以秦桑的笔名发表在《长春》1980年第一期上。

1980年12月16日,我陪同日本《读卖新闻》记者星野和新井在木樨地22号楼采访丁玲。

陈明在门口迎接我们,丁玲让我们进了客厅。这是一个面向太阳的大房间,宽敞明亮。有一个大书柜,里面陈列着各种手工艺品和书籍,包括一些线装书,还有芦笋、君子兰等花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棵榕树树桩,长在瓷花瓶里,枝繁叶茂。丁玲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举止大方,语言幽默。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她是个见过世面的老作家,外事经验丰富。她在侃侃侃侃而谈,回答她的问题,讲述她的人生经历,她的写作计划,她对青年作家的希望,她对当前文坛的看法等等。,整整一下午。

丁玲说:“我怕记者。作家大概都怕记者吧!”

星野:“为什么?”

丁玲回答:“因为记者来采访,要问很多问题。其实这是一场考试。谁不怕考试?”

大家都笑。丁玲也笑了。

丁玲说,“作家大多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也是记者,需要到处采访。我听到作协的同志跟我说(她指着我)你们都是老朋友了,我们可以随便聊聊,讨论讨论。”

明星:“你去过日本吗?你想去日本看看吗?”

丁玲回答,“不,我想看看。那里有很多朋友。只要身体健康,身体允许,我愿意去世界上任何地方。我今年76岁了。如果身体好的话,我还是想走一走,看一看……”

1984年春,中国作协派出以巴金为首的笔会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47届东京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临行前,为了展示中国文学的成就,扩大影响,营造友好氛围,邀请了一批著名作家撰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丁玲写了《追日本朋友》,约2000字,回忆了与日本朋友冈崎内海俊夫、三好绫子、三好绫子、野口弘、中岛浩史的交往和友谊。文章用的是中国作协的208字绿色稿纸。文章最后写的是1984年2月21日。字迹飘逸流畅,没有经过修改。估计是秘书笔录的复印件,不过作者的签名和丁玲的笔迹挺像的,写了两遍。可能丁玲觉得第一遍写得不好,于是又写了一遍,发表在1984年5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

从未去过日本,丁玲在日本为何名气那么大?

▍丁玲追日本朋友手稿。

1996年秋,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我去日本进行中日纯文学比较研究,住在东京。一天晚上,我和我的日本朋友藤山俊一在酒吧聊天,无意中认识了一个叫清水正芳的中年人。他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工专业,现在是一家大公司的常务董事。在大学里,他读了许多小说。我说你是学理工科的,跟文学没关系。你为什么喜欢小说?他说我那时候年轻,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我热心参加学生运动,在苦闷和彷徨中,想通过小说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寻找理想。

他要走的时候,突然问我:“丁玲女士还在吗?我看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感谢她让我认识了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生。”我不知道他读的是1951年版还是1970年版,但几十年过去了,他仍然清楚地记得作者的名字和书名,可见印象之深。我告诉他,丁玲女士已经去世十多年了。在异国的小酒吧里,有读者想起她,她的灵魂就会感到欣慰。让我们一起举杯,为丁玲,为不朽的文学。

回到居住地,我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丁玲生前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但她很少来单位。我和她见过几次面,和日本作家、记者一起拜访过她,也为她翻译过几封日文信。她从美国回来后,给了我《访美笔记》,扉页上用大字写着“喜欢儒学的丁玲同志,北京,1984年4月8日”。

从未去过日本,丁玲在日本为何名气那么大?

丁玲向陈喜儒赠送的▍访美笔记。

望着窗外朦胧的月色,我想丁玲肯定是想来日本见她的译者和读者的。虽然她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件事,但是我在和日本朋友交谈的时候,从她的眼神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一点。很遗憾她因为健康和其他原因没能去成。非常遗憾。我记得她在《追日友人》中说,“希望我们中日两国的文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作品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团结一致,世代友好,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奋斗。”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陈喜儒

监制:吴勇

编辑:张昌平

流程编辑:吴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5431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