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纳入编制

专职村干部的官瘾有多大?半月谈记者谭元彬韩朝阳陈春园石韦偃在基层治理的需求下,村干部的“专职化”和“行政化”改革不断推进。半月谈记者近日走访多地基层发现,村级组

专职村干部的官瘾有多大?

村干部纳入编制插图

半月谈记者谭元彬韩朝阳陈春园石韦偃

在基层治理的需求下,村干部的“专职化”和“行政化”改革不断推进。半月谈记者近日走访多地基层发现,村级组织治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普遍得到缓解。但部分村干部心态发生变化,不自觉戴上“官帽”,感情和利益“大起大落”,给基层治理效率保障带来风险。

走访村民马喜平、村干部

是“农民群众”,是“公职干部”

村里的工作越来越轻松了。半月谈记者走进很多地方,发现很多村干部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村干部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整天工作,经常一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村干部还要和乡镇各个部门对接。”河南一位村支书说。

一些村干部反映,“90%的精力用于行政,10%的时间用于联系群众”是工作常态。江西一位村支书告诉记者,乡镇村委会年度考核有8个大项、40多个小项,村级组织运行已与乡镇政府要求相匹配。一位镇党委书记认为,在目前的工作要求下,村干部尤其是村支书实际上是不允许兼职的。

"我们代表政府和村民。"采访中,不少村干部这样解释自己的职业身份。有学者认为,目前村干部具有多重身份。过去,他们是村集体的负责人,是农民群众中的一员。现在,他们是行政村基层政权的代理人。虽然没有编制,但村干部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公选干部”。

同时,村务分工越来越清晰,村级治理所需的组织规模比以前更大。有村干部反映“不请人不能太忙”。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华中地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村,包括村支书在内的7名村干部还聘请了17名工作人员,分别担任保健主任、财务会计、区长、信息员等职务。

官帽从何而来?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村干部作为“公选干部”的作用正逐渐凸显。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村干部心态动摇,抬头多,低头少,也造成了村级治理的一些新问题。

作为跳板,有些村干部想当“官”。一位市组织干部认为,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的目的是鼓励更多的人到村里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有少数人把村干部岗位当成进入体制内的“跳板”。“考试渠道比较窄,往往一两个指标就有上百人竞争。”多位基层干部反映,村干部“向上流动”的愿望强烈,村里没人留的现象不减反增。

参加大学生村干部选拔考试。

南方某地的一个村支书观察到,有些人并不是真的想当村干部。“他不知道村里哪里缺电,但他和上级的关系很清楚。”村支书说,有些村干部有官瘾,对了解民情、处理矛盾不感兴趣。如果是和上面的领导沟通,他们会很积极,但是他不愿意踏踏实实的做一个项目。

变指导为“指示”,上级组织把村干部当“官”。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乡镇单位通过排名机制、竞争性挂牌等方式,将行政任务下放到村级。对于工作绩效低的村干部,要求其在镇级会议上进行公开检讨。在压力下,村干部或主动或被动地依附于和接近上级组织。

同时,上级组织在村级人事安排上更强势。湖北一位基层干部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村支书岗位人选都是“上级说了算”。在选优配强的要求下,有可能跨村任职或任职。东部某地的一个乡镇干部认为,“我的意见对谁来当村里的首席干部很重要,我才能让村干部‘听话’。”

群众成了“路人”,村民把村干部当“官”。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当地村民、村支书“不熟”或“不知名”的情况并不少见。“反正我没投村支书,他也没来找我们。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理解实际问题的。”一位村民说。

村民与村干部沟通减少,容易产生误解甚至矛盾。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南方某村在进行工业项目建设时,上级要求村干部先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但村干部担心项目亏损得不到理解。没有充分的沟通,一些村民的耕地会在半夜被填平,导致村民不满。

当地村民认为,一些村干部有“官本位”思想,觉得自己有权力。“一事一议”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落实。村务基本上由村委会决定,一些村干部任意妄为,损害村民利益。

从群众工作入手加强村级治理

受访者认为,应推进村干部“专职化”进程,以解决部分农村自治发展不足的问题。中部某市组织部干部告诉记者,通过培养“专职”村干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自治“失灵”、沦为“空架子”的问题。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刚认为,村干部的“官帽”并不是人人都追,而是被很多人视为“辛苦”。如何匹配和强化村级组织,创新村干部激励机制,仍然是很多村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村庄治理过程中,有些问题难以纳入考核。湖南一位村支书告诉记者,村里修一条路,有5个小组受益,但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提出了5条修改意见。面对类似问题,“行政命令”不起作用,更需要村干部发挥“农民群众中的一员”的作用,用“灵活”的手段解决问题。

只有走过了几百扇门,知道了几百种感觉,才能做好几百件事。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向阳认为,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基层减负工作,给基层自治留足空间;另一方面,要回归做深做实群众工作的路子,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满足群众诉求和解决治理任务中寻求平衡,充分调动基层活力,培养基层干部现代治理能力。

(发表于《半月谈》2022年第8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5313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