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陆光达)

在中国核能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位学者不得不提。他被称为“世界上揭示原子弹秘密的第一人”。11个两个炸弹父亲中有7个是他的学生。在他百年诞辰之际,上海复旦大学为他举

在中国核能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位学者不得不提。他被称为“世界上揭示原子弹秘密的第一人”。11个两个炸弹父亲中有7个是他的学生。在他百年诞辰之际,上海复旦大学为他举办了纪念活动。他就是“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为了祖国的建设,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因此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他一生中有哪些传奇的往事?他为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注意了,马上说吧!

我国核能之父,放弃诺贝尔奖毅然回国,还是七位两弹元勋的老师

卢鹤绂生于1914年,祖籍山东。那时候他的出身很优越。父亲卢曾是美国的公派留学生,母亲崔克艳赴日公费留学,后从事教育工作。因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卢鹤绂从小就有天赋,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1932年,卢鹤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的物理之路。大学毕业后,卢鹤绂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选择去美国深造,专攻现代物理和原子物理。在美国学习期间,卢鹤绂显示出非凡的才能。1937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卢鹤绂开始研究热盐离子源的发射性能。由于当时这种研究还不普遍,学校里也没有相关的实验仪器,卢鹤绂自己做了一台180度聚焦质谱仪。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个工具非常简单,但在当时,它是卢鹤绂能够拥有的最佳选择。在研究过程中,卢鹤绂发现,在不同的时间,锂7离子与锂6离子释放的比率会产生不同的数据。由此,他研究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并以此为题,写出了硕士论文《热盐离子的质谱仪研究》。经过反复实验,卢鹤绂测得这两种离子的自然丰度比达到12: 29,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我国核能之父,放弃诺贝尔奖毅然回国,还是七位两弹元勋的老师

卢鹤绂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家美国报纸以此为题发表了一篇报道,并附有一张卢鹤绂的照片。文章标题很震撼,叫《中国人称量原子量》。除了媒体,学术界也一致接受和承认卢鹤绂的研究成果。195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在《实验核物理》一书中指出,是首先发现了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几十年来,国际同位素表一直使用卢鹤绂测量的丰度比。

1939年,卢鹤绂获得了硕士学位。那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学科是原子物理学。特别是铀235裂变被发现后,学术界把如何用质谱仪积累足够的铀核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卢鹤绂对此也很感兴趣,他把这个问题定为他的下一个研究目标。

上海复旦大学是全国首批双一流大学,是很多学生的“梦想大学”。鲜为人知的是,复旦大学曾经有一个神秘的系“原子能系”,为了保密,曾被称为“物理系二”。“物理II”的创始人是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的卢鹤绂。

我国核能之父,放弃诺贝尔奖毅然回国,还是七位两弹元勋的老师

卢鹤绂在博士研究期间提出了扇形磁场可以聚焦入射带电粒子的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新的60度聚焦的高强度质谱仪,淘汰了以前的。随后,卢鹤绂以论文《新型高强度质谱仪及其在硼同位素分离中的应用》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篇文章对核能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它被美国军方列为绝密信息,直到1950年才公开。

1941年,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卢鹤绂停止了他的研究,在战争中回到中国,开始教书育人,同时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他回国后不久,同组的两位物理学家就因为这个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也就是说,如果卢鹤绂当时没有回国,他本可以获得诺奖,但他从未为此感到遗憾。有人曾问卢鹤绂,为什么中国大陆人总是与诺奖失之交臂,卢鹤绂简洁地回答:

“创造一个新领域是很自然的。仿练,精游旧山河,只能失落。”

可见,卢鹤绂并没有把是否获得诺贝尔奖作为评判一个人成就的标准,而是把是否有所创新作为科学研究的基调。

我国核能之父,放弃诺贝尔奖毅然回国,还是七位两弹元勋的老师

卢鹤绂回国后,立即收到了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广西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的聘书。但当时中国各地饱受战乱之苦,连大学也不例外,教学资源非常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卢鹤绂经常不得不点燃油灯准备功课,甚至在寺庙里教学生。在美国,卢鹤绂享有最好的科研资源和生活环境。面对如此急剧下降的物质条件,卢鹤绂毫无怨言。他的讲座内容广泛,包括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学、力学和地球物理石油勘探。在教学的同时,卢鹤绂也在继续他自己的研究工作。

二战中,美国让全世界见识了原子弹的威力。一时间,拥有原子弹成为国家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先决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的学者开始研究原子弹,卢鹤绂也不例外。经过研究,卢鹤绂找到了估算铀-235临界质量的方法,并把它写进了自己的文章《原子弹物理学》。随即,美国《物理月刊》发表了这篇文章。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发表的关于这一原理的文章。可以看出,卢鹤绂对他的研究成果并不吝啬。他曾经说过:

我国核能之父,放弃诺贝尔奖毅然回国,还是七位两弹元勋的老师

“一个是进行发现、发明和开发,最终目标是开辟新的领域;另一个是坦诚,不虚伪;弄虚作假欺骗的人是站不住脚的。知人论世,实话实说,与人为善。”这既是他对青年学生的劝诫,也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不久之后,卢鹤绂提出了体积相关粘度理论,随后退出了体积相关弛豫方程。这个方程一经发表,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命名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同时,这也是卢鹤绂最引以为豪的科研成果。

2014年,复旦大学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庆祝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的百年诞辰。尽管卢鹤绂从未在复旦大学学习过,但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复旦大学,有这样一个神秘的系“物理系二”,成立于1959年。整个教学楼隐藏在一个封闭的院子里,周围有一条“护城河”,外观十分破旧。

令人惊讶的是,这栋破旧的建筑造价非常高,甚至远超其他教学楼。同时,这个系招收的学生,分数是全校最高的。为什么?事实上,这个系是专门研究原子能的。不仅建筑材料采用特殊防辐射材料,内部还配备了先进的化学实验室。

我国核能之父,放弃诺贝尔奖毅然回国,还是七位两弹元勋的老师

建国初期,卢鹤绂从浙江大学调到复旦大学当老师。当时,浙江大学已经被誉为“东方剑桥”,但复旦大学的名气和教学成就与之相去甚远。卢鹤绂的到来无疑为复旦大学的教学和资本实力增添了巨大的帮助。不幸的是,仅仅三年后,卢鹤绂就被调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担任中子物理教研室主任。

当时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处于准备阶段,但全国对原子能技术还很陌生。即使有苏联的帮助,研究人员仍然短缺。因此,卢鹤绂进入了一个秘密培训班“546信箱”,而不是一个普通班。在两年的教学期间,卢鹤绂坚持“治学严谨、教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对陋习批评严厉”的四项原则,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

教书和育人是一样的。卢鹤绂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他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此外,他还要求学生“正直而不虚伪,方正而不圆滑”。在11位“两弹一星”创始人中,有7位是来自卢鹤绂的学生。

我国核能之父,放弃诺贝尔奖毅然回国,还是七位两弹元勋的老师

1957年,“546信箱”停止招生,卢鹤绂回到复旦大学。1959年,在卢鹤绂的帮助下,上海复旦大学仅用一年时间就成立了原子能系,这是一门被称为“物理学II”的神秘学科。然后,卢鹤绂在复旦大学任教了很长一段时间。此后近半个世纪,他为祖国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卢鹤绂的贡献不仅仅是学术研究。他无所不知的良好品行和创新的科研精神深深影响着每一代复旦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5250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