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皮图片(骆驼祥子书皮图片)

本报记者刘郭楚阳在演讲中举了一个例子。五年级语文课本收录的《地震中的父子》一文,开篇是“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不到四分钟30万人不同程度受伤。”这个开头

本报记者刘

郭楚阳在演讲中举了一个例子。

五年级语文课本收录的《地震中的父子》一文,开篇是“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不到四分钟30万人不同程度受伤。”

这个开头已经改了好几次了。最初的版本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但是那年洛杉矶没有大地震的记录。后来教材修改为“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这个故事讲的是地震发生的时候,学校正在上课,教学楼倒塌了。一位父亲在废墟中挖掘了30多个小时来营救他的儿子和同学。但是1994年洛杉矶地震发生在凌晨,所以学生不太可能在上课。有人指出问题,最后开头改成了“一年”。

在过去26年的教学生涯中,语文老师郭楚阳遇到过很多类似的“事实缺失”。2010年,他和另外两位朋友在研究了三套常用语文教材后,发表了《小学教材整理与批判》的报告,在当时掀起了一股教材批判的浪潮。

一线教师:人教版语文书也有插图问题,教材选择要避免一家独大

郭楚阳郭楚阳个人微信官方账号图

郭楚阳的《拯救儿童:小学语文教科书批判》一书出版至今已有十二年,关于教科书的讨论仍在继续。

5月28日,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事件发生后,教育部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进行整改,并安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排查中小学教材,设立教材问题快速反映通道。

最近,郭楚阳还重读了中小学语文课本。他告诉该报,插图和文本可以讨论的地方不仅仅是少数。

从中学辞职后,郭楚阳一直以一个更为独立的老师的身份在推动阅读,探索语文教育。在他看来,学习语文不仅仅是“语文书”,语文教材的选择也需要引入市场机制,避免“一家独大”,让学生用上质量更好的书。

[对话郭楚阳]

学完三套教材,写下“教材批判”

《华尔街日报》: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汉语教材的编写的?

郭楚阳:2008年,我的一个朋友是某杂志的主编。他让我关注小学语文课本。我关注后发现问题很大。2010年,我和另外两个朋友成立了三个教材课题组,对当时常用的三套语文教材(1-6年级)——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进行研究。我们写了几十万字的调研报告,出了一本书,叫《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我们认为当时常用的几套教材有几大缺陷,包括经典的缺陷、儿童(或童心)的缺陷、快乐的缺陷、事实的缺陷。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北师大版、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再也买不到了。人教版是唯一的,可能不太容易听批评。

我举个小例子: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叫《大悲剧》,选自茨威格的《当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候》。但《当人类群星闪耀》的版本已经更新过多次,人教版教材仍然使用三联书店1986年出版的版本。我们为此写过批判文章,但没有改变。

一线教师:人教版语文书也有插图问题,教材选择要避免一家独大

《大悲剧》节选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人教版(部编)语文电子教材。

论文: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编写教材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寻求社会最大共识”,“尽量考虑这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一本教材出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批评和非议。“面对不同版本时,教材编辑有没有自己的考虑?

郭楚阳:比如我说的大悲剧,并没有版本的区别,只是一个版本的更新。为什么201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的教材还在用1986年的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编辑教材的过程中,除了鲁迅先生的文字没有任何变化。托尔斯泰、郭沫若、沈从文、萧红的作品都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的。

论文:在你看来,什么样的文本将被纳入中国的教科书?

郭楚阳:首先是文字的古典性。选进教材的肯定是经典课文。第二点是匹配度。这篇课文是否符合这个地方、这个年级、这个单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第三点是从老师的角度,也就是可教性。因为教材是老师教的,有些东西读起来很容易,但教起来没那么容易,所以要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考虑。

据我所知,一些小学语文教材,一些教材编写的参与者可能会很自然地放入一些自己或者相关朋友的作品。我不太赞同这样的行为。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读文学作品是有一个基本标准的,不是读活人的作品。这当然是一个过于硬性的标准,无非是强调作品能否成为经典,需要时间来检验。

“引入市场机制,让教材优胜劣汰”

论文:近日,人教版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你们用语文课本的时候,有没有插图的问题?

郭楚阳:我查阅了2019年起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的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教材,发现教材插图不统一,有的配了作者图片,有的没有。一本书中有照片、素描等多种画风。

其实我也不知道课本上插图的逻辑。比如茨威格、普希金的作品旁边会有作者的照片,却没有《紫藤瀑布》的作者宗璞和《天空中的一个市场》的作者郭沫若的照片。

比如七年级第二册19班,两首外国诗,其中一首是弗罗斯特的《未选之路》。正文旁边有作者的照片,但弗罗斯特的照片不太合适。这张图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著名诗人博尔赫斯,因为后者患有严重的眼疾,双眼几乎失明,晚年无法行走。所以博尔赫斯中后期照片的典型特征是拄着拐杖,闭着眼睛。

此外,《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在1915年写的,当时他只有41岁,但他活到了89岁。一个诗人一生中有很多照片。为什么他选择晚年的画面,识别模糊?

一线教师:人教版语文书也有插图问题,教材选择要避免一家独大

节选自《未选择的路》。

报纸:有很多类似图片不合适的例子吗?

郭楚阳:比如八年级上册16班汪曾祺写的《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介绍了昆明的雨的特点,提到了他画的一幅写实的画——一株倒挂着,还在盛开的仙人掌。后面还提到昆明的蘑菇,缅甸雨季的杨梅和桂花,引他怀念昆明的雨,回忆自己在西南联大的时光。这篇课文里有两张图片。一张是汪曾祺头像的小图,一张是一个屋檐下有门的大图。没有图片的标注,很难理解这幅图想表达什么。

一线教师:人教版语文书也有插图问题,教材选择要避免一家独大

摘自《昆明的雨》

出版社可能没有考虑到文章和插图之间非常重要的关系。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也需要用文章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八年级第九册第二册很少有整版插图,但很明显选这个插图的人没看懂《桃花源记》的正文。因为《桃花源记》里说得很清楚,他下船以后,通过一个小洞往里走,看到桃花源里的土地是平坦的,房子也就那样。但在这幅插图中,有一艘船停在过去,远处有层层群山。插图与文章内容不符。

一线教师:人教版语文书也有插图问题,教材选择要避免一家独大

桃花源插画。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八年级第二册11班,核船的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微雕,在一只小船上雕刻了五个人,还有桨、珠、香炉、水壶等物件。是不是应该直接找一张这个文物的图片或者至少找一张仿图作为插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图文对应,但是文章里没有插图。

茅盾《赞美白杨》八年级第十四课的课文也没有插图。南方很多孩子都没见过白杨。如果配上一张白杨的图片会不会更好看?

论文:你曾经提到教科书中的常识性错误。

郭楚阳:我们做过专门的研究。比如八年级19班法布尔的一篇文章《蝉》,提到蝉是用尖锐的工具在细树枝上刺一排小洞,在胸部产卵的。有了一点生物学知识,我们就知道如何用胸腔里的工具下蛋了。母体腹部末端有一根针,是它的产卵器官。它插在树枝上产卵。

一线教师:人教版语文书也有插图问题,教材选择要避免一家独大

《蝉》节选

然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修订出版的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仍然使用胸前有利器的蝉产卵版本。

法布尔是法国人,我们教材的翻译版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的,容易出问题。

《华尔街日报》:你和你的同事以前向出版社报告过这些问题吗?

郭楚阳: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没有通过邮件反馈过,也不知道内部反馈渠道。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首先要的是文字靠谱,而不是删了或者不靠谱;其次,准确的注解、适当的课后练习、友好的插图都很重要。所以好的教材设计应该结合教学过程给老师提供一些帮助。

1996年开始在浙江杭州教书。当时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教材,所以我在教学的前六年都是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从2002年开始,我又用了6年人教版的教材,从1年级到3年级,我教了一轮。

我非常希望能在一个教学大纲中引入教材的市场机制,这样才能做到优胜劣汰,让我们的学生用上质量相对较好的教材。

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对于一个农场来说,如果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从作物安全性来说是不可靠的。如果发生专门针对玉米或小麦的灾难,可能会没有收成。

“学习中文,不仅仅是中文书籍”

论文:当你讲课时,你会为你的同学纠正课本上的问题吗?

郭楚阳:当然,因为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知识、共同追求真理的过程,课本只是我们阅读的文本。文字不好,就要发现不好,通过批评提高自己的审美。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室都有批判性思维。大部分语文老师把课本当成经典,不加思考地接受,把错误的东西转嫁给学生。想想是多么的悲哀。

报纸:你希望学生把课本放在什么样的位置?

郭楚阳:我在学校教书的时候,半周用语文课本,另半周我们有自己的阅读内容。例如,我们会阅读《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千首诗》和其他作品。我们将以批判的方式有选择地学习上述课文。因为我任教的杭州外国语学校不参加杭州的中考,教学氛围比较自由。

论文:有没有学生质疑语文书的内容?

郭楚阳:是的,当然。比如林清玄的《红木》旧教材里有一段文字。文中提到,有一片小树林需要浇水,树木种植者时不时会来给树苗浇水。令作者感到奇怪的是,有时植树机每隔很长时间才浇一次水。植树者告诉他,树苗将来要经历风雨,他是在模仿大自然来浇灌。

刚看的时候觉得种树人很有智慧,但是有同学问:“树苗本身是在室外,不是在温室里。户外不是自然吗?为什么要把自然模仿成水呢?”我是对的,这是个好问题,但是有些老师叫你坐下来,不要得意忘形。

一线教师:人教版语文书也有插图问题,教材选择要避免一家独大

郭楚阳郭楚阳个人微信官方账号图

论文:一些有争议的插图是带有其他国家国旗或品牌元素的儿童服装。你觉得他们当老师怎么样?

郭楚阳:嗯,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紧张。想想中国的唐朝有多开放,多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一个小孩穿日本品牌t恤的插画,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为什么这么小家子气?

我认为(其他图片)中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张图)不仅仅是一个光头男生,他前面还有两个女生,男生的手放在前面女生的胸上。我觉得很不雅。因为不是对性教育的好态度,只是有点猥琐。

一线教师:人教版语文书也有插图问题,教材选择要避免一家独大

这本传记有争议的插图。

论文:涉及的部分教材已经出版了10年左右。在你看来,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才引起广泛关注?

郭楚阳:我觉得可以。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大家都很关心下一代,所以自然关心下一代用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很仔细的翻看那些东西,而且孩子还小,有时候也不会太在意。现在传播很快。可能某个点爆发后,大家开始关注这套教材,才发现更多的其他关节问题。

我觉得孩子的长相和一些不雅的动作需要整改。但不同教材引发的新闻事件,应该有不同的判断和处理方式。

几年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了一套儿童性教育读物。阅读书籍中有男女生殖器和性交的图片。有家长看到后很惊讶,拍了照片上传到论坛,最后成了新闻事件。

在我看来,北师大编的教材很好。是一套性教育书籍,但是有些家长的性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我们应该用好的方式和孩子坦诚的谈这个问题。

论文:据你观察,这本教材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培养会有什么影响?

郭楚阳:因为学生每天都在看这些课本,很多学校也禁止看课外书,所以有些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就很聪明,口语表达很好。这本教材是他们小学六年里看的最多的一本,但是没有以前那么精神了。

所以我说,在学习汉语的时候,迫切需要引进高质量的名著作为我们的教材。有时候还不如没有语文书。

比如我在教高中的时候,让大家一起玩雷雨。《雷雨》只有一部分摘自语文课本,但我们通读了整本书,并表演了出来。

要在实践中锻炼语文能力,在现实任务中培养语文能力,让伟大的书籍与成长中的少年产生非常密切的关系,成为他们成长的营养。不然光靠中小学总共24本课本,孩子就真的成了“空心了。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

汉语的载体是语言。在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语文老师确实更方便,或者说语文老师要做更多更重要的工作。

编辑:黄芳图片编辑:蒋立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4709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