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金蟾(三足金蟾纹身禁忌)

首先给大家说明一下,今天介绍的这只蛤蟆不是蛤蟆,而是浙江慈溪收藏的北宋三足蟾砚坠。不要小看这个瓷器。它不仅承载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法和水墨文化,更是古代陶瓷文化中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首先给大家说明一下,今天介绍的这只蛤蟆不是蛤蟆,而是浙江慈溪收藏的北宋三足蟾砚坠。不要小看这个瓷器。它不仅承载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法和水墨文化,更是古代陶瓷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是越窑青瓷中非常罕见的国宝。据易美君所知,这件北宋的三足蟾砚滴,曾经只卖30元,现在却成了国宝。有什么故事?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先讲一个感人的故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慈溪市文物局接到一个电话。当时电话响得很快,工作人员一个个慌慌张张地从楼上跑到楼下。拿起电话后,这是不行的,大事情发生了!只听到对方焦急的说:“不!在董鹏镇这里挖了一个地方,出了一件非常罕见的文物,已经被转卖了!清文物局会派人来调查的!”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文物局办公室主任袁占儒一想,虎山离彭东祥有十几公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到达那里是不是太晚了?但是,晚一秒钟就可能导致文物流失。馆长自然是关心文物的,不敢怠慢。近年来,慈溪出土了青瓷等文物,国内的文物炒家也变得十分活跃。稍有疏忽就会导致珍贵文物的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流失和追回的文物

袁占儒立即派童到现场抢救文物,并以最快的速度一路骑马赶到彭东乡政府,由当地群众陪同前往出土现场。在路上,童得知这件文物出土后,立即以30元的价格卖给了另一个会员。社员买了之后就秘而不宣了,连村干部都想看一看,却被婉转谢绝了。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因为这件神器的形状比较特殊,而且在场的人很多,消息传播的很快。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后来,村干部召集成员开座谈会。会上,童给大家认真宣传了国家的文物政策和保护国家文物的重要性。他还与购买文物的成员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后来,该成员承认,自己之前并不了解文物法律法规,只觉得好玩,喜欢,什么都没想过。如果不是听了这些文物的宣讲,过几天他可能就要卖给家里收藏文物的贩子了。“他当场表示愿意把文物捐献给国家。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这只三条腿的蟾蜍。

1983年在慈溪市董鹏镇庙龙桥头的沉积物中出土的就是这块北宋三足蟾砚。经专家鉴定为越窑青瓷,是极其罕见的国宝。1985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在这件文物在慈溪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慈溪博物馆里有3000多件历代文物,其中越窑青瓷1000多件,但这一件只是越窑。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这件北宋越窑青瓷三足蟾砚坠,高6.2厘米,长10.4厘米,盘高1.5厘米,直径10.8厘米,底径3.5厘米。荷叶当托盘,三脚蛤蟆昂首挺胸站在荷叶上。它的眼睛呈桃叶状,前腿自然支撑,后腿弯曲,像蹲伏的姿势。蟾蜍背部开有进水孔,并留有一小口出水。这个设备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这块蟾砚滴水成空,背面的孔是注水孔和出水孔。当然是蛤蟆微微张开的嘴。水滴入砚台,墨水慢慢被磨掉。在这个薄而漫的过程中,随着墨色逐渐变浓,淡雅的色调就出来了。制瓷大师将形态优雅、形神兼备的蛤蟆与不沾泥的荷叶巧妙结合,不仅符合文人雅士。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为什么要用蛤蟆题材塑造砚滴?

这种“三足蟾蜍”的地位,在中国首批窑址博物馆合作打造精品瓷器展中可见一斑。当时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有20多件,但慈溪的这只“蟾蜍”受到了最特殊的待遇,被陈列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国宝青瓷“北宋蟾砚滴”的名声也不胫而走。谣言四起的时候,恰逢莫言的新书《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网友们更是纷纷猜测。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古人磨墨前需要滴一些清水,但水量难以控制,于是有了砚滴,做工精致。除了金属、玉石和玛瑙外,大部分都是由陶瓷材料制成的。造型设计上,他们也是做工差,堪比后世的紫砂壶艺术。它们大多古朴独特,色彩斑斓,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砚滴做成蟾蜍,汉代就有了。

这只“三足蟾蜍”,曾经卖了30元,现在却是国宝级文物

南宋陆游有句话叫“水冷砚蟾薄冻”。在民间,三条腿的蟾蜍又被称为“金蟾”、“金豹”。他们只以硬币为食,他们富有而和平。北宋越窑三足蟾砚坠,金蟾与泥荷叶融为一体,形制罕见。经专家鉴定,形似北宋三足蟾砚滴的形状。

=========================

这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也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智慧,

也是血里写的祖宗密码。

你留下来聆听生命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起感受陶瓷的艺术之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792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