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有杂音怎么办(小音箱杂音怎么办)

很多时候,一件乐器单独听起来很悦耳,但还是需要平衡,使其频率响应不与其他乐器冲突,突出最亮的部分,才能融入作品。这是平衡调整的主要目的。我们来看看常用乐器和人声

很多时候,一件乐器单独听起来很悦耳,但还是需要平衡,使其频率响应不与其他乐器冲突,突出最亮的部分,才能融入作品。这是平衡调整的主要目的。我们来看看常用乐器和人声均衡调节的一些小技巧:1。底鼓:底鼓是歌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它推动节奏前进。在这里,我们讨论如何应对三种常见的底鼓:第一种,我称之为“80后”,你一定很熟悉:强劲有力,中频丰富,重击声。要得到这种怀旧的底鼓声,可以先滤除60Hz以下的频率,然后根据情况在78-84Hz提高3到6dB(Q值约为1),让它听起来像敲脑袋。接下来在1.5-2.5kHz提高6dB左右增加bang (Q值1.5-2.5合适),最后在120Hz降低4 dB左右(Q值1.0)。参数可以反复调整,直到它听起来像白狮。第二个是现今最流行的邦汉岩底鼓。我通常在120-240Hz时提高4dB或更多来获得这种声音。我还需要过滤掉1.5kHz以上的所有频率。有时,我可能需要在80Hz时将频率稍微降低1-2dB,在60hz时将频率稍微提高2-3dB。还有一种现在常用的底鼓:比较空,有摩擦声。为了获得这种声音,你可以过滤掉所有低于100赫兹的声音,在125赫兹时增加大约3dB,在250-350赫兹时增加4dB。然后过滤掉2kHz以上的所有频率。2.小鼓: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小鼓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紧凑而有力的,另一种是松散而相对较长的(通常用于民谣风格的歌曲)。首先,任何小鼓都不需要150Hz以下的声音,所以要过滤掉。小鼓的中心频率通常在1kHz左右几百Hz的频段,所以在这个频段提高3-6dB通常是非常有利的。对于紧凑型小鼓,可以尝试分别升级中高频(5kHz左右)和部分高频(8-9kHz),升级量可以从3dB开始逐渐增加。左右变换升级的频点,直到得到想要的效果。过滤掉250赫兹以下和11千赫兹以上的频率会让这个小军鼓听起来很舒服。对于宽松的小鼓,需要在低端(250Hz左右)升级,我一般升级6dB。不需要像紧凑型小军鼓那样把高频提高那么多,但在7kHz附近稍微提高一下通常是有好处的,可以把高频带滤掉。关键是中频。先把频点移到800Hz-2kHz,找到能共振的频点,然后调整推广的幅度和Q值。对于这种小鼓,往往需要加上起音时间长,混响大的压缩来配合。3.钹:对于这些高频丰富的鼓,4kHz以下的频率可以降低,高频区(10-14kHz)可以根据情况提高3dB左右。4.摇床、铃鼓、康加舞、拍手等。:shaker和铃鼓很像,要明亮,贯穿高频区。对于沙锤,我一般会过滤掉2kHz以下的所有频率,稍微提高高频,比如9kHz时提高60。铃声应该会发出轻微的叮当声,所以我过滤掉了800Hz以下的频率,在1.5或2kHz时增加了4dB,在7kHz时稍微增加了一些。对于铃鼓(康加琴),我一般是用扫频找到共振频率点,根据情况稍微调高或调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抬得太大,尤其是共振频率低的时候,可能会干扰鼓和低音。为了突出康加舞的冲击效果,我一般会在中频(5kHz左右)稍微提高,比如6dB。对于拍手声,可以通过提高中低频使其变粗,一般在250Hz时为2db(Q值1.5)。同样,为了加强冲击力,可以提高中频(1.5kHz左右4dB)和高频(8kHz左右2-3dB)。5.钢琴:如果钢琴是主要乐器,而且只是用人声或少数伴奏乐器作曲,那么就不需要做太多的调整。如果没有低音,我一般会把低频稍微调高一点(140Hz左右),另外在高频区(8.5kHz左右)也可以稍微调高一点,比如3dB。如果钢琴和其他7-8种乐器构成非常饱满的音乐,就需要对钢琴做一些衰减均衡处理。由于钢琴演奏大多集中在中音范围,您可能需要在中音范围(3或4kHz)稍微衰减它,使它听起来不那么响亮。过滤掉140Hz以下的频率,因为这个频率无疑会干扰底鼓和低音。在8kHz附近稍微提高可以让高音键听起来更亮。另外,尽量让中频到高频的过渡自然。6.电贝司:电贝司有很多种,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低音:丰满,厚实,每个音都很突出。对于这种低音,我一般是这样处理的:把100Hz以下的频段全部过滤掉,把520Hz以上的频段降低,260Hz时音调提高6dB,730Hz时拨弦噪音提高3dB,然后配合合适的限压效果装置,产生这种适合各种音乐风格的低音。对于slapsandpunches,处理方法一般同上,但有两点不同:不需要从520Hz开始降低高频,在中频(2kHz左右)提高4-6dB突出的拍击声;低频滤波点可以设置为50Hz,以保持足够的隆隆声。7.电吉他:和钢琴一样,需要根据整部作品的配器来决定?对不起,但是我不能帮助你。我帮不了你。我帮不了你。我帮不了你。我帮不了你。宋?160Hz提高3dB以上,注意与低音的融合。另外,根据电吉他的声音特点,在700-800Hz可以稍微提高。有时候需要突出中频,可以提高到3kHz左右。如果你想得到那种更脆的声音,在高频区(7kHz)可以提高6dB左右。同样,过滤掉不需要的低频和高频——这是一个好习惯,但要仔细听,以免过滤掉有用的泛音和谐波。以第二大乐队为例,假设还有另外两把电吉他。首先过滤掉200Hz以下和9kHz以上的频率,重点是中频。你可以先确定哪些频段需要升级,哪些频段需要扫频衰减。我发现提高4kHz,衰减6kHz,一般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但有时候正好相反,主要还是看作品的整体要求。在多把电吉他同时演奏的情况下,要确保它们的声音略有不同,否则听起来会非常刺耳。8.木吉他和弦乐:对于不同的混音,木吉他的平衡处理会有很大的不同。90Hz以下的频率全部滤除,360Hz有一点改善。中频和高频有了很大的提升:2kHz时10dB,7.1kHz时9dB,让木吉他的声音比其他乐器更明亮。请看图7。除了木吉他,这部作品中只有人声和少数打击乐器。为了让木吉他声音更饱满,我把低频滤波点降低到43Hz,在166Hz时提高了3.4dB。中频的提升点设为3.1kHz,只提升了7dB,在平衡曲线更平滑的高频区(7.1以上)提升了9dB。琴弦的平衡处理和木吉他很像。在有很多乐器的音乐中,我一般会过滤掉大部分低频,然后在中高频(7kHz)提高4dB左右。最后,我可能会在高频(10kHz)用斜率曲线提高它们,以增加一些空呼吸。9.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通常中频比较突出,处理好很重要。对于小号等乐器,低频滤波点可以设置在200Hz甚至更高,处理中频时要注意避免浑浊。对于那些低音突出的铜管乐器,情况正好相反。需要滤除高频部分,比如9kHz以上的,通常会调高中低频,比如1.5kHz左右的为大尺寸,记得滤除40Hz以下的频段,以免造成部分音箱发出低频噪音。大部分木管乐器都需要突出气流声,这通常可以通过将频段提高到9kHz以上来实现。低音管可以演奏非常低的音符,所以不要过滤掉它的低频。但是对于大多数木管乐器来说,滤除低频是有好处的。10.主唱:往往需要在音乐中处于突出、靠前的位置,这通常可以通过提高中频来实现。主唱是音乐中最关键的部分,要求每个字都听清楚,不扰民。对于不同特征的声音,处理方法也不一样,需要多听判断。必须指出的是,处理男性和女性声音的方式非常不同。前阵子刚完成一首男女声对唱的歌。男歌手和女歌手在同一个录音棚录音,用的是U67麦克风,但是声音的差异让我很惊讶。我分别平衡了它们。男声用斜率平衡曲线在高频区提高了1dB,女声在8.8kHz降低了3dB因为那天男歌手感冒了,鼻音重,我在5.1kHz降低了5dB,在7.5kHz提高了2dB我在733Hz和283Hz分别提高了4dB的女声低频,为的是用女声的低频补充男声。有意思的是,我把男声和女声都升级到了2.5kHz,可见人声升级中频有多重要。11.背景人声:背景人声有两种,一种是标准的高八度合唱,我一般用和主唱一样的平衡设置;另一种是3-4个不同声部的背景和声,声像范围跨越整个声场。这时候我会用不同的均衡设置,让它们听起来富有空和超凡脱俗:对于高音和声,我一般会过滤掉400Hz以下的频率,对于低音和声,我会过滤掉100Hz以下的频率,在不损失合唱清晰度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中频(1我在中高频做了很大的提升,直到听到天使般的声音。12.白念咒:对于那种不允许和音乐融合的白念咒,可以把声音做得尽量粗,尽量保持低频。如果想让演讲者的声音听起来像上帝一样响亮,可以根据情况提高60Hz和120Hz。然后把高频提高到7kHz左右。有时候需要把中频降低一点,但是注意不要失去声音的清晰度。正确的平衡处理可以成就一件作品,而错误的平衡处理则会毁掉它。这个主要看操作者的听力、经验和知识。经验是课堂上教不出来的,只有多实践,多体会,多创新。总之混音的时候别忘了多转均衡键!

音箱有杂音怎么办(小音箱杂音怎么办)插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154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