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梅山(南京梅山钢铁集团)

前不久,一组老梅山照片被刷屏,不少老梅岗人泪流满面。照片作者是詹女士,在梅钢生活工作了25年。回到上海后,这些年她去过梅岗五六次。当她来的时候,她必须拍一些照片

前不久,一组老梅山照片被刷屏,不少老梅岗人泪流满面。照片作者是詹女士,在梅钢生活工作了25年。回到上海后,这些年她去过梅岗五六次。当她来的时候,她必须拍一些照片。“那是我们青春的回忆。”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眉山老照片

眉山位于南京的西南角。因为地下有铁矿,所以一直作为上海的钢铁原料基地。1998年,梅钢成为宝钢集团的子公司。长期以来,眉山被称为“小上海”。其工资与上海挂钩,约为南京的两倍,福利条件不错。“官方语言”是上海话。梅钢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多次变迁,有太多的回忆。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

2018年底,宝钢发布公告:根据江苏、南京沿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调整方案,研究制定了梅钢区域产业转移和新基地建设方案。很多人将此解读为“梅岗要走了”,其实不然。记者近日了解到,梅钢是带着钢铁冶炼产能迁出南京的,公司其他部分还在原区域,还会布局新的产业,不能简单说梅钢走了。

梅钢今天是什么样子?把光辉岁月留在那里的梅岗人去了哪里?

有人从上海到上海来回。

有人从上海来,成为南京人。

今年冬天南京没有强烈的寒意。12月10日,记者来到梅钢生活区。再过20天,王大妈就要离开眉山回上海了,老公4年后从梅钢退休回去。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都在上海定居了。通过公司的一个购房政策,上世纪末她的朋友几乎都在上海买了房,留下了户口。现在梅钢上海的同事不多了。

王大妈住在尚义新村的一栋楼里。五楼的房子即将收拾空,要带走的行李已经分批打包。40年前,她随父母来到梅岗,也是这样收拾行李的。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

类似的回忆也是王大妈这一代梅岗人共有的。58岁的陈新将在20个月后从梅钢退休,这意味着他和爱人在梅山的生活进入倒计时,然后他们将返回上海。1980年,18岁的他来到眉山。他的父亲是第一批到眉山工作的行政人员,全家先后搬来这里。陈新回忆说,“我一直住在矿区,在眉山二中读书,后来进了矿,在选矿厂做最基层的操作工。”这一呆就是40年。

与大部分上海人想要返璞归真不同,周发奎打算把南京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地”。年初妻子去世,给她准备墓地的时候,周发奎也给自己准备了。周发奎,老上海人,1941年生。他先在上海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工作,1970年随公司来到眉山。当时他在建筑部门工作,参与打桩等基础工程设施的建设。他于1998年退休,又被重新雇用了三年。来南京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儿子女儿都已经在南京成家立业了。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

秦,重庆人,1940年生。1972年,她被调到眉山,她的儿子和女儿都在那里工作。她也有上海户口,但她不想回上海。“我在眉山习惯了,上海不方便。”很少有上海人留在梅岗。留在这里的人如果要去上海,大多会选择坐高铁,又快又便宜。眉山到上海的班车以前一天两三趟,现在一周只有四趟。还有两个等车的地方,但是等车的人少了。

有许多学校、医院和电影院。

国营工厂的标准让南京人羡慕。

梅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西善桥的矿部,负责挖掘和细分原料,另一部分是板桥的公司,负责把铁矿石冶炼成钢铁。两地相隔十几公里,有宁武公路和宁武铁路相连。内部小火车负责把矿部的矿石运到板桥。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梅山生活区老照片

两地有很多共同点,比如生活设施齐全,这是国有大厂的标准。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电影院等娱乐场所等各种福利设施一应俱全。厂区和生活区形成十分钟生活圈。这个生活圈是南京人羡慕的。

上世纪末,王大妈的表姐在市区一家医院工作,工资只有眉山医院的一半左右,福利待遇也相差很大。她一度想从市里调到眉山。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

除了来自上海的员工,梅钢的员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眉山本地人。土地被征用,工厂建成后,这些居民大多选择到工厂打工。1983年出生的肖旭就是这样,因为他的父亲早年是进厂的员工,他也是从梅山转到梅钢的。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

在肖旭看来,这种改变也改写了他的一部分命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他的物质条件,也改变了他所接触的世界。他读书的时候,班里有一半左右上海户口的同学,考试地点也包含在上海。当时用的教材也是上海教育版出版的。这个政策当时被江苏考生羡慕。但是2008年以后出生的梅岗孩子已经统一使用了江苏教育版出版的教材,不能再在上海参加考试了。

年轻一代

期待更好的梅钢

“那是我们青春的回忆。”曾在梅岗生活工作25年的詹女士拍摄的照片,引发了老梅岗人的集体回忆。这些记忆是属于梅岗人的,那些繁华和幸福也是一代代拓荒者奋斗出来的。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眉山电厂老照片

陈新的父亲是第一个来到眉山的人。“他们住的是‘芦苇席棚’,就是把芦苇晒干后,把秸秆压扁做成席子做成屋顶,然后搭棚子,盖上塑料布防雨,当房子用。”周发奎老人也清楚地记得,“1970年8月,梅山1号高炉出铁成功,一年就把梅山铁抢出来了。”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梅岗区的老照片

陈新说,近年来,西善桥矿区的人越来越少了。最高峰时有几万人,现在只剩下2000人左右,主要从事采矿和选矿。梅岗的生活区已经地方化,过去那堵看不见的“墙”已经被时代悄然拆除,梅岗的位置已经成为与墙外世界没有区别的普通存在。

因为房价比较低,很多人在这里买刚需的房子。他们在附近的梅钢上班,或者花很长的通勤时间在市里上班。本来梅钢的房产交易是自成体系的,不对外交易。2000年,王大妈卖掉了自己的两室一厅,换成了现在的三室一厅。“当时这里每个员工只能买一套房。”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交通运输部车辆老照片

生活区很多老照片里存在的老建筑都被拆了。居民指着小公园附近空的地方告诉记者,电影院在被拆之前就在那里,那个小公园曾经是所有梅岗人拍照留念的指定地点。小公园这边没有眉山一中,只剩下眉山一中。夜幕降临,可以看到很多穿着梅钢工作服的父亲带着穿着校服的孩子走回家。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

也有人选择在附近的板桥新城买房,依然在梅钢工作。徐的堂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梅钢工作,梅钢是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在上海读完中专和大专后,他回到梅钢工作,但他不再住在生活区。

在年轻一代的梅钢人心中,虽然没有令人羡慕的福利待遇,但梅钢现在显然更好。“以前随意进出工厂大门是不安全的。现在管理得非常好。你需要刷门禁卡才能进出。这样更安全。”

梅钢搬迁,说了半个世纪的“双城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

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他大概知道梅钢搬迁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留恋了,跳槽也不再是那么大的事情了。他和他的同事们甚至期待当新的工业计划出台时,一个更好的“梅钢”。

运营着一个地区微信官方账号的肖旭也回到了他长大的地方工作。虽然通勤时间很长,但肖旭坚持每天花两个小时从市中心的家到城南的办公室。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慢慢开始。

(内容来源/现代快报编辑/张艳娟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075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