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皇后铃声(皇上来电话了铃声版)

1000年的敦煌遇到了600年的故宫。—“走得远——故宫敦煌特展”印象光明日报记者李云600多年前,一位高僧在中国西北戈壁滩的一个悬崖上挖了一个石窟。几千年后,

1000年的敦煌遇到了600年的故宫。

—“走得远——故宫敦煌特展”印象

光明日报记者李云

600多年前,一位高僧在中国西北戈壁滩的一个悬崖上挖了一个石窟。几千年后,在这个悬崖上开凿了大大小小700多个石窟。它无与伦比的壁画和彩色雕塑让世界了解了这个艺术宝库——敦煌。

时隔一千年,六百年前,一位皇帝在华北平原的北京建了一座宫城。经过明清两代的修缮和建设,其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宫殿建筑群和数量庞大、令人眼花缭乱的国宝,让世人了解了这座神秘的宫殿——紫禁城。

今天,千年敦煌和六百年故宫正在参与的盛会——“故宫敦煌大展”于9月17日在故宫博物院隆重开幕。

展览设在午门-雁翅楼展厅,共展出188件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展览还使用了35幅临时敦煌壁画、6件彩色雕塑、70多幅高保真数字壁画,以及20多件仿华盖、佛塔等辅助展品。同时在午门西马路下设立临时展厅,复原莫高窟第285、220、320窟。走进展览,观众可以感受到敦煌和故宫这两个中华文明千年伟大代表的独特魅力。

国王皇后铃声(皇上来电话了铃声版)插图中唐莫高窟第159窟菩萨像(临摹)

首先,记录民族历史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敦煌到西域,到达中亚、印度、西亚甚至欧洲。位于丝绸之路枢纽的敦煌,见证了这条千百年长路的沧桑和悠久历史。

敦煌壁画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地图。这幅壁画展示了张骞出使空西域的历史。张骞是第一个代表国家的使节,这标志着丝绸之路上各国大交融的开始。这是一部彪炳史册的伟大历史。

还有许多描绘外国使团、商队进出、贸易等的壁画。,而且这些壁画的内容都有出土文物为证。展柜里有一张看似不起眼的汉简,上面记载着汉代驿站用18吨小米喂乌孙国使团的马匹,相当于486斤粮食。从数量上看,乌孙使者群体非常庞大。这件事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它确实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某个时刻。是无数个瞬间,成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

当时,丝绸之路对商务旅行者来说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不仅道路艰险,气候恶劣,而且土匪横行。壁画《商旅遇盗图》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商旅者在丝绸之路上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图中马背上用来载货的马鞍已经卸下。深鼻大胡子满腮的胡商,有的用葛藤布扎头,有的戴着高高的玉米尖顶白毡帽。面对刀匪,他们双手合十,喃喃自语,祈求保佑。

西域胡人商队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主体。胡商形象常见于敦煌壁画中,在出土文物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展柜中有一块唐代的砖,以杨版画的形式显示了一个胡人牵着骆驼驮着货物。这是古代商队在丝绸之路上艰难跋涉的反映,也是唐代诗人张继在凉州词中“无数的钟声要带到Xi安”的例证。

国王皇后铃声(皇上来电话了铃声版)插图(1)唐代手持驼砖的胡人

在丝绸之路上,不仅有商品的交换,还有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展台上的一个唐代小铜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形象与唐诗中描绘的胡腾舞情景极为相似,造型生动。胡腾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男性独舞,流行于北朝至唐代,当时赢得了中原贵族的欣赏,风靡一时。舞蹈以跳跃和快速多变的步伐为主,矫健迅捷,刚毅奔放,柔美潇洒,幽默风趣。隋唐时期的“西凉乐”被视为国乐,常伴有胡腾舞。

高木石像塔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本土化的产物。这座北凉时期的石塔,大如炮弹,是印度佛塔的风格,但其底座的八面都刻有“八卦”图像,表示八个方向。开创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八角佛塔,是最早的八卦资料之一。塔顶刻有北斗七星,代表了宝塔庙坐北朝南的传统风水观念。

放在石塔不远处的景教铜饰,也是文化交融的证据。在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是佩戴的徽章。景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托教派,十字架装饰是信徒信仰的象征。还有一套回鹘木活字,也值得一提。虽然史料中没有回鹘木活字的确切记载,但这组出土木活字上有明显的墨迹,显然是使用过的。经过研究,专家推测这组木制活字的年代为12世纪至13世纪上半叶,比开创了拼音活字印刷术的德国古腾堡使用金属活字早约200年。

国王皇后铃声(皇上来电话了铃声版)插图(2)元代回鹘木活字(左)与景教十字铜饰。

透过展览,我们仿佛看到,几千年前,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僧侣、探险家以及不同种族、不同身份的人们,在一望无际的黄沙中跋涉,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串联起思想和文化在欧亚大陆传播的轨迹,见证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包容、互鉴的过程。

第二,描述佛家天堂。

宗教题材是敦煌壁画和造像最重要的内容。

著名的佛教故事,如九色鹿,老虎的牺牲,强盗成佛,都在敦煌壁画中得到了精彩的呈现。展览精选了北朝至元代的105幅敦煌壁画,展出了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图片,让观众直观地领略到敦煌壁画的独特魅力。

莫高窟第257窟西壁绘有九色鹿的故事。画家采用了中国传统长卷连环画的形式,从两端向中心详细描述故事发展。这个节目是九色鹿告诉国王发生了什么的场景,它高耸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宗教壁画中,音乐和舞蹈的形象可谓“最美”。资料显示,敦煌石窟370多个洞窟绘有乐舞图。壁画中的乐器涵盖了弹、拨、拨、击等类型,约有50种7000多件;壁画中有多达38个大乐队。敦煌壁画中最著名的舞蹈形象是“飞天”。它融合了汉唐时期的舞蹈传统、古印度佛教文化以及周边众多民族的舞蹈,独具特色。通过丝路花雨、千手观音等舞蹈作品深入人心,令人陶醉。

国王皇后铃声(皇上来电话了铃声版)插图(3)有一面飞墙,带领观众进入敦煌的意境。

《反弹琵琶》是敦煌的经典舞蹈,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莫高窟第112窟的壁画《吉洛特反弹琵琶》。乐天,艺妓,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在敦煌壁画中,也指在天宫中演奏音乐的艺妓。在这幅壁画中,吉洛特琴和弹拨琵琶的造型非常独特。据专家介绍,西藏定日至今仍有弹唱尤克里里的舞蹈。敦煌壁画中的琵琶舞形象自中唐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可能与这一时期吐蕃对敦煌的统治有关。

走进复制的莫高窟第220窟,一定要仔细看看北墙上的乐舞图。绘于初唐,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壁画,描绘了佛教界乐舞表演的场景。画面中间有一座灯楼,两边各有一个树灯轮;左右厢有28个乐队,分两组,演奏中原和西域的各种打击乐器、管乐器和弹拨乐器;两对舞妓在圆形的小地毯上旋转,飞舞着毛巾和丝绸,跳着唐代流行的胡璇舞。

第三,描绘世界。

在敦煌壁画中,除了描绘宗教故事之外,还有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这些内容很多都得到了文物的证实。

壁画中有很多食客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人的样子。比如展览总结了一些女主顾的妆容,无论是粉面、红唇、眉毛、发饰,精致程度不亚于当代。回头看看一些古装电视剧里的人物,有一些不符合现代审美的地方,比如唐朝的女人,嘴唇只画中间部分的红色,眉毛剃掉再用笔画。其实这是还原历史。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唐代女子是这样“点唇”和“使眉黑”的。

国王皇后铃声(皇上来电话了铃声版)插图(4)莫高窟第112窟壁画《寄落弹琵琶》(临摹)

在展厅的一角,有一个一人高的木架。乍一看,它像一个落地式衣架,但它的中上部分为两层,每排固定着八个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金属块。看了说明书才知道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打击乐器——,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梁,流行于隋唐。在它附近的展柜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小和伊等唐代乐器,以及一些唐代风格的乐器,都是稀世珍品。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第220窟的乐舞图中寻找那些古代乐器的图像。

国王皇后铃声(皇上来电话了铃声版)插图(5)唐代的小雷虎

东方的古建筑几乎都是木结构。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古建筑实物所剩无几。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建筑图案,为湮灭的建筑实物留下了影像资料。这些建筑形象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而且以其丰富而相对准确的细节弥补了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空无知。如敦煌玉林石窟第三窟西夏壁画《西天净土之变》,是敦煌壁画中建筑界画的杰作。“界面”是中国画的一个范畴。是用界笔和尺子画直线的绘画方法,用直线描绘细致工整的建筑。如壁画中的正殿为双檐歇山顶,上覆青绿色琉璃瓦,大殿左右回廊与两侧双檐加垫的方亭相连。这幅画为研究西夏时期的建筑方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国王皇后铃声(皇上来电话了铃声版)插图(6)北凉高山木石像塔

本版图片由李云/光明影业提供

敦煌壁画也有大量反映古代社会生产生活的画面。农民耕种、收割、脱粒、养田;工匠建造、制作陶器、冶炼和酿酒;集市上的各种交易,肉铺,酒铺,棋局,反映婚丧习俗的图片。可以说,各种各样的人类都能在壁画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这些丰富生动的壁画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喜、怒、忧、思,以及由此产生的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是我们了解古代人生活的珍贵资料。

20世纪50年代,敦煌研究院在故宫午门举办展览。70年后的今天,故宫和敦煌再次相遇。两大文化古迹,以其超越时间空和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创造、大活力。

《光明日报》(2021年9月26日第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1759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