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

瓶子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容器。随着文明和物质水平的进步,实用的瓶子越来越艺术化。在陶瓷的造型中,瓶子是一个很大的类别,有各种各样的瓶子,形状各异。如何正确称呼

瓶子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容器。随着文明和物质水平的进步,实用的瓶子越来越艺术化。

在陶瓷的造型中,瓶子是一个很大的类别,有各种各样的瓶子,形状各异。如何正确称呼瓷瓶真的难倒了很多人!

【盘龙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扁龙瓶

这是一个初始设备。因瓶颈和瓶肩都覆有一条扁龙,故名。也称为“拉瓶”或“招魂瓶”。它有一个长长的脖子,一个盖子,盖子顶部的按钮被塑造成各种形式,如老虎,凤凰,鹤等。,圆肚皮,圆脚。常见于宋、元、明。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

雍正在黄土地上画珐琅彩盘龙瓶。

[多管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

北宋龙泉窑青瓷多管瓶(五管)

因为身体的肩部呈直立的管状,所以得名。直口,上面有花形扣盖,瓶体上有圆筒型和多节葫芦型。宋代南北瓷窑都烧,龙泉窑出的品多,都是五管。

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身短而圆,肩部有六根竖管,粗而短。中间的管子是空,大部分都没有和瓶子连接。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

宋清华多管瓶(五管)

[梅子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

北宋繁昌窑影青釉梅瓶(两件)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细底、圆满的瓶子。因嘴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细长,宋代称为“京瓶”,作为盛酒容器使用。其器形清秀,明代以后称为梅瓶。宋元时期瓷窑都有烧制,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美。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莲花梅花瓶

[口罐]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

嘉庆掐丝珐琅香花郭蕊瓜边罐

因瓶口如张开的花瓣,颈窄,腹圆,左脚而得名。唐代就有,宋代开始流行。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

清釉青花凤凰纹(双龙头耳)花口瓶

“汆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8)

清光绪粉彩八卦棕瓶

褐瓶最早见于宋代,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宋。至于褐瓶是否产于北宋,至今仍无统一意见。宋代盛行仿古风格,这种瓶体风格是仿照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的玉褐色造型。南宋官窑、龙泉窑都有此形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9)

民国粉彩五彩山水棕瓶。

[象腿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0)

康熙象腿瓶

腿瓶,也就是统一瓶,瓶口宽,瓶颈短。其肩宽与口相近,体直而扁平,形状似粗大象腿,故又称“腿瓶”。因“通”与“通”谐音,有“大清一个通”之意。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朝,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1)

清代彩字故事酷似腿瓶。

[橄榄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2)

透明粉彩三星橄榄瓶

撇口,短颈,肩颈内收,腹部略鼓,向外撇足,瓶口与瓶底大小相近,瓶状似橄榄,故名。河南宋代登封窑造,仍为清代,形制略有变化,颈略长,对称美。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3)

民国粉彩花卉宝健橄榄瓶

[凤味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4)

康熙五彩麒麟凤尾瓶(荣誉)

口呈喇叭状,颈长,腹鼓,下敛,底宽,略呈凤尾状,故名。景德镇窑为清代康熙所创。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5)

雍正粉彩凤尾瓶(荣誉)

[大蒜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6)

元代姚鹏(瓜岭)蒜瓶

明清景德镇窑中常见的瓶型之一,因汉代青铜蒜头壶而得名,长颈、切肩、圆腹、全圆、蒜头状口。形似大蒜,颈部略长,也可称为虎爪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7)

明静青花五彩龙大蒜瓶

[槌球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8)

清代康熙五彩人物——门球瓶

康熙早期的门球瓶造型短小,康熙中期以后,门球瓶的造型趋于细长。为了与雍正时期的门球瓶相区别,命名为硬门球瓶。常见的品种有青花、五彩、绘蓝金、五彩。

方形门球瓶,撇子,短颈,略折平肩,四筒形,长方形腹部上部略宽下部略窄,底部方足,凹底上釉。现代叫方瓶。有青花瓷和三色瓷。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19)

清康熙蓝釉五彩人物画棒门球瓶

软门球瓶,相对于硬门球瓶,指雍正初年烧制的一种器物造型。它的形状不像硬门球瓶那样直,小口,扎颈,斜挎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脚趾光滑。常见的青花,五颜六色。光绪、民国时期仿方形门球瓶较多,但胎体较厚,瓶口较薄,不规则。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0)

清雍正五彩门球瓶

[油锤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1)

一种叠粉绿豆绿花油锤瓶

嘴巴小,脖子细长,肚子圆,圆圆的,形似榨油厂用的油锤,故名。景德镇窑为清代康熙所创,品种有青花和琉璃。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2)

康熙帝上釉油锤瓶,绘有赤金和珍奇动物。

[口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3)

北宋玛瑙黄釉三阳盘口瓶

流行于北朝至隋朝。菜,短颈,平底。因瓶口看起来像浅碟而得名。朝北的花瓶腹部细长,最大的腹部直径在底部附近。隋代的瓶子颈部细长,腹部丰满,形状略呈椭圆形。也是明清制作,品种有青花、五彩、单色釉。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4)

清晰的彩色粉笔,开放的人物故事线,双耳碟瓶

【瓜边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5)

龙泉明双龙二瓜冷平

宋瓷中常见的瓶型之一。其特征是瓶身由凸凹弧线构成,形似瓜边形。南北窑都烧,景德镇产品居多。形状为左唇直颈长方形瓜棱形腹,圆足作花瓣状外卷。瓶子既漂亮又灵巧。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6)

茶粉釉瓜边瓶

[穿耳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7)

清光绪青花花耳瓶

流行于中国宋代。器物造型仿汉代抛壶之风,颈长直,腹平,圆饱满,颈两侧竖有管状耳。哥窑、官窑、龙泉窑等。经常被解雇。清代也有仿作。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8)

民国青花不露身,粉彩海府加一瓶有纹有耳。

[葫芦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29)

明崇祯青花逻辑汉图葫芦瓶

葫芦形瓶因其谐音“福禄”,自唐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成为一种传统的形状。到了明朝嘉靖的时候,因为皇帝对黄老的喜爱,特别流行,花样繁多。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0)

清末青粉彩葫芦瓶

[干净的瓶子]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1)

唐代白釉瓶

佛教高僧“十八般东西”之一,出行储水或洗手时可随身携带。他发源于佛教国家印度,后随佛教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及南洋群岛各国。唐宋辽代流行纯瓷瓶。形状为管状细长瓶,颈部中间突出如圆盘,长圆肚、足圆、肩上翘的短流多为瑞士猛兽的头型。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2)

元明珙县窑网瓶

元明以后,体扁圆,颈短,流肥。清代以后,这种器物的形制为皇家专卖,演变为直颈、丰肩、收腹、高圈足、铺开如盖、无流。成了清政府赐给高级藏僧为佛种草的东西,所以改名为“藏草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3)

绿色双龙戏珠网瓶

【玉壶春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4)

洪武釉红牡丹玉壶春瓶

又称玉壶瓶鉴赏,流行区域广,使用时间长。宋代以后,在世界各地的窑中烧制。它的形状是从唐朝寺庙里的纯净水瓶演变而来的。基本造型是撇嘴,细脖子,垂肚,圈脚。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5)

清光绪青花芭蕉竹石玉壶春瓶

玉春瓶是一种以平缓的曲线为轮廓线的瓶子。其造型的独特之处在于:颈部较细,颈中心略缢,颈部逐渐向下变宽,变成杏形下垂肚,曲线变化缓慢;圈子比较大,或内向或外向。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6)

清釉玉壶春瓶

[字符串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7)

南宋龙泉串瓶

又称串瓶,因瓶身饰有凸串花纹而得名。定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等。在宋代被解雇。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8)

清德化鱼耳串纹双鱼耳瓶

[洗涤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39)

简瑶洗涤瓶

因瓶口浅洗而得名,流行于宋代,以龙泉窑烧制量最大。南北方窑烧制的洗瓶有两种:一种是洗,直颈、叠肩、筒腹、浅圈足;另一种是漱口,长颈,扁圆肚,圆脚。这种瓶子可能是从油灯发展而来的。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0)

清中叶三色搪瓷洗圈瓶

[鸡腿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1)

奶白色釉面棕色萱草鸡腿瓶

又称鼓槌坛,是辽金时期典型的陶瓷之一。一个微小的嘴外卷,肩滑,腹部细长如鸡腿,故名。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2)

[冯寿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3)

唐/辽白釉凤头瓶

辽代的一种瓷器。把它做成直立的凤凰形状,有许多延伸的脖子,折叠的翅膀。花式杯口,凤首眼弯口,长颈,宽肩,足外展。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4)

辽黄釉凤头瓶

[连接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5)

南宋龙泉窑有一瓶吉祥字。

因瓶身与瓶底连为一体而得名,盛行于元代。

【扁腹丝带葫芦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6)

永乐甜白扁腹丝带葫芦瓶

形状像扁葫芦,颈部有对称的双系统。它也被称为“捧月瓶”或“宝月瓶”,因为它的肚子是满月。这种瓶型最早见于明代洪武御窑,盛行于永乐、宣德两朝,之后直到明末才出现。到了清代,康雍三代官窑都有仿制或稍加改动,改称“马挂瓶”,供皇族骑马时使用。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7)

清雍正仿汝釉扁腹丝带葫芦瓶

[天体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8)

清光绪青花扇红龙纹天坛瓶

天空瓶是一种深受西亚文化影响的瓷器造型。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造烧,青花常见。海水的龙纹很珍贵。永乐开始成为观赏瓶,宣德时期更为流行。瓶形为小口、直颈、满肩、假圈足、微凹砂底。因球腹巨大,似从天而降,故名。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49)

清末穆迪五彩童子鸡牡丹图地球仪瓶

[方形日本牛角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0)

青花人物图案方形日本牛角瓶

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窑造的一种瓶,只有青花器。它呈唇形,嘴巴很小,动物耳朵卡在直颈的两侧,方形腹部有八棱锤,深圆和脚留在外面,底部呈阶梯状。清代雍正官窑青花方形日本牛角瓶,规格大,做工好。在干旱期,模仿的动物脖子上的耳朵更小,脚更短。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1)

雍正白釉方形日本牛角瓶

[壁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2)

专为挂在墙上或挂在轿子里而设计的瓶型,又称“吊瓶”或“轿子瓶”,最早出现于明代宣德年间。瓶身都是半切开的,背面是平的,穿孔,可以用系绳挂起来。挂在鸟笼里。万历年间,有多种造型,如莲花、葫芦、瓜边、瘿等。清代甘龙官窑生产的产品很多,造型规整,工艺精湛,品种丰富,题御诗很多。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3)

蓝白粉彩婴儿玩耍画穿耳洞壁瓶

[循环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4)

干豆,青釉,青花釉,双象头,耳环瓶

这个瓶子是根据它耳朵周围的活动环命名的。装饰环是明代嘉靖以来流行的一种形式。嘉靖年间,活环的形制为卷唇、缚颈、长腹下垂、高而卷足、平底、双兽耳附颈、活动环。这种瓶型烧制于清朝康熙年间,民国时期。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5)

民国时期双象头双耳活环瓶一对(一对)

[胆汁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6)

康熙青花龙纹胆瓶

动物的胆囊,有长颈、下垂的肩部、下垂的腹部和下垂的形状。它类似于锥形柄瓶子,但不同的是瓶颈更短更粗。最早见于明代,流行于清代。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7)

清光绪苏三色龙纹胆瓶

[六角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8)

中期虎皮釉六角瓶

也称为六角瓶。明代中后期流行的瓶型之一,因其六棱柱形而得名。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9)

民国蓝釉粉彩花卉画六角瓶

【菱角扁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0)

青龙花青夔峰戴着一个有图案的菱角扁瓶

脖子粗而直,又可分为撇嘴和直嘴。它的肚子又扁又圆,形状像菱角,圆滚滚的。最早创作于清代康熙,多为直颈。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官窑又流行此形,但粗短锥颈,菱角形扁圆腹,圆饱满,造型千奇百怪,变化不大。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1)

光绪粉彩云朵蝙蝠图案菱角扁瓶

[纸槌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2)

南宋龙泉窑纸槌瓶(肩折瓶)

因形似纸槌而得名,嘴小,颈细,肩丰,腹圆。宋代有很多汝窑。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2)

康熙孔雀绿釉暗雕蜻蜓纸锤瓶(折肩瓶)

【菊花花瓣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3)

清康熙豇豆红菊花花瓣长颈瓶

形状是左嘴唇,长颈,肩挎,收腹,脚环,下腹部浮雕装饰有周菊花皮瓣。是清代康熙朝特有的形制之一。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4)

清康熙豇豆红菊花瓣(长颈)瓶(残)

[柳树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52)

清光绪卢俊釉柳瓶

小嘴,窄脖子,细长的肚子,后倾的脚。造型曲折,婉约飘逸。如果悬挂的柳叶看起来像婀娜多姿的美人,它也被称为“美人的肩膀”。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5)

清光绪五彩刀马柳瓶(一对)

[观音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6)

康熙青花月影,梅双清图观音瓶

又名“观音尊”,流行于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康熙朝景德镇窑烧制的瓶型很多。有时候,瓶子和尊的名字不太好区分。一般来说,嘴大肚子小的叫瓶子。观音瓶的特点是小口、短颈、宽肩、肩下内收、气皮以下外卷、浅圆、瓶身细长、线条流畅。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7)

民国粉彩开观音瓶。

[灯笼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8)

青干龙蓝釉蝙蝠纹灯笼瓶

它以长方形灯笼命名。流行于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形制为直口、短颈、丰肩、筒腹、圈足。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69)

雍正莫迪粉彩花蝶图案灯笼瓶

[草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0)

青龙斗菜绞草瓶(一对)

又称甘露瓶,是清廷烧制的供藏族僧人插草供佛的专用器皿,故称藏草瓶。雍正年间,产品被烧制。乾隆时期的产品为唇圆、颈直弦凸纹、肩丰、小腹渐收、胫束、足撇。这种瓶型,书上不认可,干货一样多。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1)

青龙范宏彩色草瓶

[查看瓶子]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2)

光绪节蓝釉描金绞花瓶

清代雍正新造的形制延续到清末宣彤,成为官窑的传统形制。瓶子有一个卷曲的嘴,一个长颈,一个圆肚子和脚。多以青花莲花装饰,其“清廉”的谐音,专供皇帝赏赐臣下,意在使其“廉洁从政”。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3)

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交泰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4)

清末,黄帝滚道粉彩交泰瓶

胃中部雕成如意头形,钩呈之字形或倒或正T形。瓶的顶部和底部在纹饰上相互勾连,可动不可离,寓意“天地之谊”。清乾隆初年御窑厂陶监唐颖和崔总老哥特意制作了精美的器物供乾隆皇帝享用,传世品极少。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5)

民国粉彩滚道八卦如意交泰瓶

[旋转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6)

透明粉彩花瓶

一种清代创造的瓶式。在一个雕花的瓶子里,套着一个可旋转的内瓶,上面画着各种图案。“旋转瓶”的瓶体由分别烧制的内瓶、外瓶和底座组成。瓶的上部为外露瓶口,瓶体呈圆柱形,有装饰画、四季风景、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移动内瓶时,透过外瓶的雕花孔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就像一盏灯笼。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7)

[双瓶]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8)

青龙粉彩花鸟双(扁)瓶

形似连体双鱼,又称“连体瓶”、“双鱼瓶”或“合欢瓶”,出现于唐代三色,流行于清代。它是由两个瓶子组合而成的。通常是两个瓶子的肚子粘在一起或者从嘴到底连在一起。

陶瓷器型(陶瓷制作的四大步骤)插图(79)

咸丰粉彩金宝香花双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1444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