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开仓济民的道理)

原文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他以画竹子和兰花而闻名。曾任范县都督,爱民如子。房间里没有行贿,案子也没有告状。闲暇时,他和文士们一起喝诗,甚至忘了自己是个长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开仓济民的道理)插图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他以画竹子和兰花而闻名。曾任范县都督,爱民如子。房间里没有行贿,案子也没有告状。闲暇时,他和文士们一起喝诗,甚至忘了自己是个长官。

⑤迁魏县值⑥岁,人相食。谢开仓救灾,还是⑦拦着说:& # 34;这时候如果重复申报,人民怎么生活?如果有任务,我会放手。"也就是山谷和人民,住着一万多人。去⑨的日子,长辈会沿途送。

注释范县:古县名,今河南境内。牍(dú):公文。余:空闲。辄(zhé):就。迁:调动。值:遇,遇到。或:有人。岂:怎么。去:离开。

译文

郑燮(Xi),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擅画竹兰。郑燮曾经在范县当过县令,关心百姓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是个清官,不受贿,处理公务很快,没有文件积压。郑燮空闲暇之余与文人饮酒赋诗,有人甚至忘了他是一县之长。

后来,郑燮被调到魏县做官。当他遇到饥荒时,人们饥饿到了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发粮济民,有人拦住。郑燮说:& # 34;这个时候,老百姓如果向当局举报,来回奔波,怎么生活?如果上级处罚我,我一个人承担责任。"于是食物立即被分发到人民手中,成千上万的人得以生存。在他的任期结束的那一天,魏县的人们在路上为他送行。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开仓济民的道理)插图(1)

文言知识

说& # 34;Do & # 34:"Do & # 34是文言文中的副词,解释为& # 34;只是& # 34;、"经常& # 34;、"总是& # 34;。以上& # 34;闲暇时,他和文士们一起喝诗& # 34;,意思是& # 34;郑燮空闲时与文人饮酒赋诗& # 34;。成语& # 34;处处受到责备& # 34;意思是动不动就被批评。另一个例子是& # 34;每天晚上& # 34;意思是每天晚上都要守着它。

人物介绍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黎安,板桥人,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画家、作家。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开仓济民的道理)插图(2)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任范县、魏县县令,政绩显著。定居扬州后,他靠卖画为生,为& # 34;扬州八怪& # 34;一个重要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 # 34;四时之兰,万古之竹,千古无敌之石,千古不变之人& # 34;。他的诗歌、绘画和书法闻名于世& # 34;三& # 34;,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启发与借鉴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开仓济民的道理)插图(3)

从文章来看,郑板桥并没有被收买,他果断开仓救民。可见,郑板桥是一个清正廉明、关心百姓、敢于担当的好官。郑板桥去了办公室后,& # 34;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 34;他只有一只黄狗和一盆兰花,隐居在村里,靠卖字画为生。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官员只要做点实事,为老百姓谋点利益,就一定会被老百姓记住。

(本文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896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