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家(关于地理的哲理句子)

1983年,在广西桂林市召开的纪念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会议上,著名地理学家谭栖祥发表了题为《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杰出地理学家王士行》的演讲,指出“从自然地理看,徐胜

1983年,在广西桂林市召开的纪念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会议上,著名地理学家谭栖祥发表了题为《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杰出地理学家王士行》的演讲,指出“从自然地理看,徐胜于王,从人文地理(包括经济)看,胜于徐”。1985年,在徐霞客全国座谈会上,谭栖祥再次高度评价王士行,称他与徐“平起平坐”。

徐霞客是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过30年的考察,写出了60万字的地理巨著《徐霞客游记》,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人”。它在中国科学史上留下了伟大的印记,早已家喻户晓。那么,王士行是谁,为什么能和徐霞客“平起平坐”?

地理学家(关于地理的哲理句子)插图

说起明朝的历史人物,在如今清宫剧的洗脑下,很多人都觉得仅此而已,和清朝根本没法比。事实上,到了明朝中期,禁锢思想的理学已经不再占据主流。当时社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思想自由的心理学。在这种背景下,明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奇葩”人物,远不及袁枚的《我》诗《规训人才》所表达的对僵化的社会思想的无奈,而王士行就是“明代奇葩”之一——一个特别喜欢旅游的文人。

王世兴,浙江台州临海人,出生于明代临海四大世家之一。他和徐霞客一样,都是富家子弟,却比徐霞客早出生40年。所谓“穷家致富”,今天如此,古代更是如此。如今,偶尔有“穷游”的方法。但是,古人没有足够的钱是不可能走遍全国的。王士行和徐霞客的钱是他们周游列国的物质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临海章安王氏族谱记载,王氏家族始于一个千年名门——“太原王氏”,是秦代王俭的曾孙所创立的家族之一,琅琊王氏是另一个王俭的曾孙所创立。

据文献记载,王士行生于嘉靖年间,爱好旅游。“他不太喜欢子平(东汉一位游遍山河的隐士)的野心,想游遍五岳”。万历五年(1577年),王世行成为高中状元,开始了仕途,也使王世行得以游遍明朝。当时中国划分为15个省级行政区划,徐霞客和王士行各占14个地方,王缺福建,徐缺四川。由于王士行早于徐霞客,所以明朝第一个旅行家应该是王士行,而不是徐霞客。

地理学家(关于地理的哲理句子)插图(1)

在古代社会,中国地理虽然一直是显学,但处于边缘地位。古代学者偏重考证,口口相传多,实地考察少,自然产生很多谬误。与传统文人不同,王士行是亲力亲为的。“每个人都知道他的所见所闻,但如果他不知道,他就会沉默。”“贫穷和闭塞是极其危险的。每一块岩石,每一个洞,每一棵草,每一棵树,一切都是精致的。”

但与徐霞客的“驴友”自助游不同,王世行的游览更多得益于他的官方身份。自1577年起,王士行在河南省确山县任知府。之后历任礼仪官、广西参事、河南进士、山东参政员、右属御史、南京刺史。他的官职身份为王士行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后人评价他“无时无处不在,无官不游”,这也使王士行与徐霞有别。徐霞客的旅行带有探索的性质,没有走成熟路线,也没有走变态路线。他每天写日记,记录当天所见所闻,更注重自然地理环境的描写,是以自然环境为主的旅游真实记录。王世行专注于成熟路线,事后记录游记,更关注人文地理、国计民生,分析性、总结性强。因此,他的《五岳行旅》、《广友志》、《广智易》、《余》等作品具有较深的价值。其中有易、尤草、广有智等。已被编辑成王士行的三部地理书,是王士行的代表作。

著名地理学家周在《王士行著作序》中写道:“自《史记》、《列传》和《汉书·地理志》开创中国人文地理研究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超过历史和汉代的水平。可以说,直到《广友志》和《广智易》的出版,才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就是说,周认为王士行是中国地理学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人物。中国地理理论自汉代以来基本上停滞了1500年,是王士行用自己的努力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评价之高令人惊讶,那么王士行的作品中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观点呢?

地理学家(关于地理的哲理句子)插图(2)

如今,我们都知道自然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西北大漠的居民的行为必然与江南的居民大相径庭。但是,古人并不知道这种情况,即使也许有些人知道一二,也没有表达清楚。但王士行写得很详细,看完仍能发人深省。

以浙江为例,王世兴认为浙江可分为水乡、丘陵、海滨三个区域。其中杭州、嘉兴、湖州为平原水乡,属于“泽国之民”,物产丰富。同时水网密布,舟楫密布,百货商场云集于此。所以当地比较富裕,士绅很厉害,风俗比较奢靡;临海的宁波、绍兴、温州属于“海滨之民”。他们有海滨的优势,但因为做生意不多,不是很有钱,风俗“半奢半俭”。金华、衢州等。都位于丘陵地带,属于“山谷人”。他们有“忠于石头,意志坚强,节俭”的特点,当地人并不看不起有钱人。今天回头看王世兴的分析,至少浙江的经济形势大体如此,可见王世兴眼光独到,见解不凡。

地理学家(关于地理的哲理句子)插图(3)

更让人惊讶的是,王世兴的眼光非常超前。早在400年前,他就提出了贵州和广东大开发的可能性。

王士行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十分关注与国计民生相关的社会经济、交通、地理、民风民俗和人民疾苦,注重对各地社会文化差异的研究,因此提出了一个观点:从秦汉到宋明,中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王士行在《广祐志》中指出:“从前雍、姬、贺、罗为中国,而楚、吴、罗则愈为蛮夷。今东南名文物繁盛,大江南北不缺。”客有云:此天道循环,地脉相动,相乘相分。如果你说是,那你就尴尬了。“也就是说,吴楚过去是蛮夷之地,但现在它比过去的‘中国’之地更加繁荣。原因在于“命运的循环,地球脉络的运动,互乘互除的原理”。虽然把经济重心南移看作是时运和地理脉动的原因还不够科学,但是从当时的认知层面来总结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原因的分析和总结还是非常少见的。

王士行在《广志义》中指出:“江南美人,不足千年。六朝时期,孙的健康状况非常好。虽然古今无与伦比,但也终结在南京的一个角落。至唐代钱氏开国,吴越五王继位,浙江开始兴盛。赵只在宋六七百年,何时转贵州、广东,不得而知。”他认为,宋朝以前,整个江南还不够繁华,三国时富了吴栋,富了南京。直到五代的吴越,浙赣之地才开始繁盛,现在正处于鼎盛时期。按照这个规律,未来的经济重心可能会从长江以南转移到贵州、广东等地。事实证明,近几十年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虽然不能说经济中心南移,但广东经济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王世兴的眼光。

地理学家(关于地理的哲理句子)插图(4)

王士行是个做官做得好、玩得好、学得好、写诗写文章、更新视角独特的人,可惜英年早逝,享年52岁。更何况王士行的作品并没有引起关注。尽管徐霞客在游记中称王士行为“王”并给予高度评价,顾在著作中多处引用王士行的理论,甚至整段记录王士行的原文,但王士行仍然没有得到清朝统治者和学者的重视,而是沉寂了400多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人注意到。可惜时至今日仍不多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775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