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习字()

在《论语》中,一句“边学边学”通常是指复习时的“学”。其实这个解释值得商榷。《论语》里还有一句话,“温故而知新”,这里的“温”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意思。对“学”最恰

文明习字()插图

在《论语》中,一句“边学边学”通常是指复习时的“学”。其实这个解释值得商榷。《论语》里还有一句话,“温故而知新”,这里的“温”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意思。对“学”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实践,实践。

我们都知道孔子教导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其中有72人被称为“圣人”。那时候当然没有义务教育法,没有官方层面的国民教育计划,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试。既没有语文、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孔子自己也是“说而不做”。他没有课本,没有教案,甚至没有备课笔记。孔子教什么?他教的是如何把“礼”融入生活,融入做人。

文明习字()插图(1)

我们今天所读的《论语》,记录了日常生活中孔子讲课和谈话的片段,内容集中在如何思考、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这些教学内容不是课堂上教的,然后学生可以在考试前记下来。都很实用。听孔子讲课,看孔子怎么做,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然后,你可以把自己的做法和处理事情的方法汇报给老师,老师点评后你就可以练习了。这样你就可以通过实践掌握孔子思想的精髓。当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字。

那时候的“礼”并不是指今天的文明礼貌。那是一整套复杂的规则,比如如何穿衣吃饭,如何祭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关于生活中一切的规则,敬酒的时候从左到右,应该向谁鞠躬90度,应该向谁鞠躬45度,如何问候邻居的阿姨叔叔。这些东西对于裤腿卷着,脚踩着泥的底层工人来说,意义不大。所谓“礼遇不亚于庶人”。

文明习字()插图(2)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孔子是“古人”。其实这些“礼”对于孔子那个时代来说已经是落后的古代礼了,大家都不太重视。普通人不注意也就罢了,毕竟“庶人”。但当时的王公都不太重视,尤其是用多少盆,用多高的盆,祭祀活动用多少猪、牛、羊、鸡这些细节。我们对它们了解不多,所以只能如此不小心地完成它们。但是孔子看了不喜欢。他一心要纠正这些君臣:你这样不讲“礼”是不对的。这些重要的仪式应该严格按照古代的仪式来操作。不懂也没关系。我会教你...于是孔周游列国,劝各国君主谈“礼”。所以孔子是一个崇尚古代,不满当代的复古主义者。当时孔子被视为不合时宜的“顽固派”,社会对他的思想和为人普遍持嘲讽态度。他在其他国家对“礼”的宣传往往被忽视,很多君主对他很不耐烦。一开始他们对他还算客气,后来直接把他赶走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就像一条“迷途的狗”。

文明习字()插图(3)

可见孔子的教学内容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如果非要比的话,应该是侧重于技巧,是关于“礼”的技巧。当然这些不是上课记笔记然后考试,而是练习,所以这个“学”解释为练,练是最合适的。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孔子有一个著名的弟子叫鲁兹,他的死因很可笑。鲁在一次战斗中非常勇敢。他和敌人战斗,他的帽子歪了。鲁觉得这样衣冠不整不符合“礼”的规矩,就放下武器整理帽子,被敌人砍死了。对鲁兹来说,确保衣帽整洁比生命安全重要得多。孔子得知此事后,也是痛哭流涕。看来,鲁兹在学习过程中对“礼”的实际理解过于僵化,不懂得变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583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