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地图(罗马帝国地图最大版图)

从公元1世纪开始,罗马人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为了有效治理国家,罗马人在波斯帝国和希腊帝国的基础上,修建了从大西洋沿岸的不列颠省到地中海东岸的叙

从公元1世纪开始,罗马人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为了有效治理国家,罗马人在波斯帝国和希腊帝国的基础上,修建了从大西洋沿岸的不列颠省到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省和两河地区的罗马大道,并沿途设立驿站。他们以29条主要公路为中心,修建了连接帝国113个省的372条大道,促进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发展。同时,罗马人在希腊人和迦太基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远洋航线,沿印度洋建立补给点,开辟了从地中海、红海、波斯湾、印度洋到东南亚和中国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的海上香料和丝绸贸易日益繁荣。

实用的罗马人在古希腊世界地图的基础上,结合思辨的希腊人的地理和地图遗产,绘制了陆海丝绸之路的地图——《征途图》和《周行图》。行程单(拉丁文)和周行录(古希腊π ε υ π λ υ,拉丁文Periplus)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陆路交通站和海路的地理地图。前者主要描述陆地城镇、车站和交通里程,后者主要描述海上港口、补给点、通航点、航线里程、贸易产品和沿线风土人情。以《三世纪安东尼行记》、《四世纪罗马帝国邮政路线图》、《一世纪厄立特里亚周行记》和《二世纪黑海周行记》为代表的两份行记和两份游记,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陆海交通地理地图,也是罗马帝国陆海丝绸之路地理地图。

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情结与航路开辟

从海陆交通格局看,罗马帝国在幼发拉底河地区与安息帝国对峙,陆上丝绸之路受制于安息帝国。为了垄断丝绸之路贸易,安息阻止了韩与罗马建立直接的官方和经济联系。《后汉书·西域传》是这样记载的:“其王常欲使道于汉,欲使其安息,不能自至。”

公元97年,汉朝使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的使团先在沙漠绿洲通过丝绸之路前往西域,途经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岳丛岭(今帕米尔),再经大湾(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河谷)、大岳氏(今乌兹别克河中游地区)到达安息(今伊朗波斯帕提亚王国首都、椽实)。希腊文Hekatompylos,意为百门之城),经过曼、旋、罗瑜等地,到达西海西岸(今波斯湾),其余船夫却以危险的话拦住了甘英一行。《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何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到大秦抵调治。面向大海(今波斯湾),西界船工曰:“海阔,来来往往者,风好三月得度。晚风的话,有的人是两岁,所以每个下海的人都是三岁的粮食。海的好,让人向往大地,死了几个。“英语的味道是支票。其实从波斯湾到罗马帝国的叙利亚东部行省,再到罗马的首都是很方便的。而甘英却因为听信了其余人的危言耸听,没能完成去大秦的使命。所谓“海中之恩,令人向往大地”其余的人应该是指古希腊神话中的海妖塞壬,她长着鸟头,用天籁之歌迷倒水手,使他们触礁而沉默。

据2世纪托勒密的《地理编年史》引用马里努斯的《地理学导论》记载,一个名叫梅斯·提提阿纳斯(马其顿商人)的蒙奇杜恩先从幼发拉底河到中亚的利希诺斯·普里戈斯,再从石塔到塞雷斯的色拉那。这与公元100年11月孟齐都乐的使臣抵达洛阳,受到东汉政府的接待并授予“金绶带”的时间和史实是一致的。

为了绕过休息的屏障,罗马人积极开辟了一条海上航线。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人掌握了印度洋季风航海的知识,从地中海经红海、波斯湾到印度的印度洋航线日益繁荣。《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与安息天竺在海”。托勒密的《地理志》记载了从汉朝都城洛阳到交趾郡(今越南)出海口喀提格拉,再从喀提格拉航行到印度洋的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东尼(汉书安敦王)派遣的使节,终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越南抵达东汉首都洛阳,向汉桓帝献上象牙、犀牛角、玳瑁,开启了汉朝与罗马东西帝国直接接触的新时代。

从公元一世纪厄立特里亚海洋编年史看海上丝绸之路

厄立特里亚海的航行(古希腊语)

罗马地图(罗马帝国地图最大版图)插图

在1997年吕斯的《大世界观》中,“厄立特里亚海是红海”是周航的地图

《厄立特里亚海域航行记录》一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中叶(约公元40 ~ 70年)。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的希腊商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秘书描述了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地中海世界以及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堪称罗马帝国时期的印度洋航海贸易百科全书。

罗马地图(罗马帝国地图最大版图)插图(1)

厄立特里亚每周航海手册中的地名、产品和路线复原图

厄立特里亚海编年史至今没有地图。吕斯(1527-1598)在比利时文艺复兴时期出版的拉丁文版《大世界观》中有一幅厄立特里亚海即红海的周航图,是根据文献整理的。这幅画描绘了从红海通过繁荣的阿拉伯和非洲之角,以及印度次大陆到波斯湾的路线、重要港口和岛屿。最右边的中亚和中南半岛用大段文字注释,描述了吕斯的观点,即罗马帝国1世纪的将军阿里纳斯撰写了《厄立特里亚海周记》。红海海岸、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和印度次大陆的海岸线和港口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

从罗马到印度有三条主要路线,在《厄立特里亚海的航行》等罗马文献中有描述。一是从安提阿到帕尔米拉,沿陆路或河道穿过两河流域,进入波斯湾后,沿海岸线到达印度。安息意味着帕提亚和罗马争夺两河流域和波斯湾的控制权,有时会影响商路的安全和稳定。二是从地中海东部沿海到佩特拉,南下到阿拉伯半岛南部,再经印度洋到印度等地。阿拉伯半岛是陆地的枢纽,也是东方香料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路线被各种分裂势力控制,沿途有很多检查站,经常因局势变化而被封锁。第三,从尼罗河到埃及港口穿越沙漠,出红海,过印度洋到印度,以海上为主的埃及-红海-印度洋-印度的商路。在入海之前,陆上商业路线和路线上的重要港口都在罗马帝国的控制之下,全程相对安全,成为罗马帝国与东方的主要贸易路线。《厄立特里亚周记》也记载了丝绸面料从钦奈城,即汉朝的首都洛阳城,通过陆路运到印度西部的港口,再通过海路运到罗马的丝绸之路进行贸易。

从公元1世纪开始,汉、罗马两大帝国在印度洋交汇,双方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印度洋相连。《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斯里兰卡。正好与《厄立特里亚海上周记》中描绘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全面通海后,罗马人通过远洋贸易获得的中国丝绸在罗马价格昂贵,导致罗马帝国黄金外流。罗马元老院曾下令贵族妇女不能穿像纱线一样轻的丝绸衣服。但从古罗马庞贝城壁画中的花之女神弗洛拉和酒神巴克斯的侍女梅纳德的丝绸礼服来看,丝绸衣服是古罗马贵族所向往的时尚。从1世纪到2世纪,罗马、安息、贵爽和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建立了直接联系,促进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罗马地图(罗马帝国地图最大版图)插图(2)

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有1世纪庞贝的壁画。穿着丝绸衣服的花之女神弗洛拉。

罗马地图(罗马帝国地图最大版图)插图(3)

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有1世纪庞贝的壁画。密纳德,穿丝绸的狄俄尼索斯的女仆。

5世纪《罗马帝国邮政路线图》中的海陆丝绸之路

罗马幅员辽阔,测绘水陆交通,编制行程目录是管理帝国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从公元前1世纪凯撒统治开始,罗马人就试图绘制整个帝国的地图。凯撒的养子屋大维继位奥古斯都(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在位)后,任命其女婿、罗马将军、地理学家阿格里帕负责绘制帝国交通驿站地图。测绘完成后,经过不断完善,于公元5世纪定型,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驿道模型。古罗马现存的行程单和行程单主要有安东尼行程单、波尔多行程单和Tabula Peutingeriana。

古罗马行程单的编制受到希腊裔帕提亚人查拉克斯的伊西多尔和帕提亚之旅(古希腊σρορρρρη,Stathmoi Parthikoi)的影响。奥古斯都,与伊西多尔同时代的人,他的家乡是沙哈克斯,在波斯海湾沿两河下游,在帝国其余时期。公元前26年后,伊西多尔编撰了古希腊著作《帕提亚邮报之旅》,记载了安息帝国从地中海东岸主要城市安提阿到印度的陆路交通站。是研究当时安息帝国国内交通和早期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公元一年左右,《帕提亚邮报编年史》传入奥古斯都统治下的罗马帝国,成为东方启蒙资料和罗马休息的地理信息,并影响了罗马行程的编制。

位于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有一幅罗马帝国邮路地图——波廷加地图,长675厘米,宽34厘米。它绘制在许多长羊皮卷上,是唯一流传下来的已知罗马帝国邮政路线图。现存的图片中,公元328年建成的君士坦丁堡城和公元402年以来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拉韦纳都被突出显示出来,而公元5世纪中叶被毁的莱茵河西岸的下日耳曼城市仍存在于图片上,表明图片是在公元5世纪初显示的。13世纪,德国科尔马的一位基督教僧侣根据5世纪的手稿制作了现存的卷轴。14世纪,维也纳学者康拉德·塞尔特(Conrad Celtes,1459-1508)在德国沃姆斯的一个图书馆里发现了这幅画,1507年,他把它交给德国人文主义者和古文物学家康拉德·佩廷格(Conrad Peutinger,1465-1547)出版。此后,这幅画被波廷加家族长期收藏,因此被命名为“波廷加”

598年,地图出版商约翰内斯·莫雷特斯和吕斯在安特卫普出版了该地图,而原始地图仍由波廷加家族收藏。1714年,波廷加家族重新发现并出售了这幅画。几经转手,终于在1753年被奥地利的欧也妮王子收购,存放在奥地利维也纳哈布斯堡王室的霍夫堡宫图书馆,一直保存至今。这幅画进入赞霍夫堡皇宫图书馆后,被多次复制出版。1887年,德国学者康拉德·米勒(Konrad Miller)重建了画面缺失的最西端部分,使人们能够了解画面的全貌。2007年,见证了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交通状况和欧洲地图发展史的波廷加地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空。

波廷加的地图覆盖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亚洲中西部、南亚和北非,西起大西洋和不列颠群岛,东至中国的太平洋,南至北非和印度洋,北至斯基台人居住的欧亚草原。它用拉丁文描绘了三大洲的重要山脉、河流、湖泊、森林、海洋和岛屿,555个城镇和3500多个地名。图中描绘的海洋西起大西洋,东至印度洋和太平洋,环绕整个大陆,表明海洋是罗马人所知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不同大陆的重要通道。以地中海和黑海为中心的真实海洋世界和海上航线在地图中清晰显示,沿途的重要港口城市和岛屿也用图像符号描绘出来。Taprobana(今斯里兰卡)被夸大以显示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罗马地图(罗马帝国地图最大版图)插图(4)

波兰的地中海和亚平宁半岛航线——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地图

罗马地图(罗马帝国地图最大版图)插图(5)

波廷加地图中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罗马地图(罗马帝国地图最大版图)插图(6)

从红海和波斯湾到印度和中国印度洋的航线在波廷加地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画卷图案和地理知识等因素,画面中的海岸线轮廓扭曲严重,东南亚尤其是中国东部海岸线的表现,多是出于谣言和想象。地图的中国部分只标注了“Sera Maior”,即“Grand Sierra”,而没有绘制其他有效的地理信息,说明当时罗马人的实际地理知识边界只是沿着印度洋到达了东南亚。

波廷加地图绘制了西亚、中亚和南亚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实际上并不属于罗马帝国,而是属于安息帝国和贵爽帝国。标注了亚历山大大帝十字军东征以来的各省市历史地名,标注了希腊化时代以来的东方驿站、驿道名称。反映了奥古斯都以来的罗马皇帝继承了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以来的世界观念和思想遗产,将古罗马的西方地理学与古希腊的东方历史地理学相融合的政治取向。

在古希腊,欧洲人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在波斯帝国的基础上完善了陆路官道驿站系统,以地中海为中心,开辟了从大西洋经红海、波斯湾到印度洋的航线。开通了陆海丝绸之路西段,与中国从东方开辟的丝绸之路东段相连。此外,陆海丝绸之路在疆域开发、海洋探险和商业实践方面也汲取了大量的书籍。

古希腊的地图多以世界地图的形式来展现三大洲的轮廓和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走向。大部分是个别学者编的,具体路线的表现不够清晰。而古罗马帝国的行路图和周行地图,多由国家组织编制,用于领土管理、道路测绘、行军作战和商业贸易,体现了罗马人善于实践、工程化、实用化的民族性。总的来说,古罗马帝国时期编制的《丝绸之路地图集》见证了古罗马人探索东方、开辟航路、开辟海洋贸易的壮举。是研究古典时期丝绸之路西段历史地理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实现明史、证史、补史的目的,促进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景观的再现。是重要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吐温/Xi惠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554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