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一李白(塞下曲王昌龄)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夏塞曲”源于韩乐府(属“横吹曲”)的《赛赛》、《入塞》等歌曲。

塞下曲其一李白(塞下曲王昌龄)插图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夏塞曲”源于韩乐府(属“横吹曲”)的《赛赛》、《入塞》等歌曲。是唐代新乐府的歌名,歌词多为边塞军旅生活。李白写了六首诗,这是第一首。作者宗昊的天才,作为一首格律诗,也很容易逃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局面。像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了用对联连接诗句的套路。一般来说,前四句,五六句,后两句是连在一起的,完全是独一无二的。

从“天山雪”到“东西”,都是极度的苦寒。“五月”是内地炎热的夏天,而天山还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雪。虽然没有满满的空飘动的雪花(“没有花”),但只觉得寒意袭人。盛夏和五月的“无花”依旧,可想而知其他三个小时(尤其是冬天)有多冷。所以这两句话一轻一重,举一反三,语言轻浊。同时“无花”的双关并不代表花开,而是三句话:“闻一闻笛子里的杨柳”。“折柳”是宋《折柳》的省名。这句话表面上看是边写边闻笛声,实则有弦外之音,意思是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在笛声中听到。明花暗柳是春天的象征。“无花”也无柳,即“从未见过春”。这四句话的意思贯穿始终,“怒则不缚”(沈德潜《谈诗话》)。遣词造句自然,寓意深刻含蓄,毫无模式可言。比如古诗开头,前人没有这个格局。

五句话承载了过去的意义,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如锤子、手镯等。)和咚咚,迈着整齐的步伐,停止了前进和后退。写《金鼓》烘托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如果只说“肖战”,整天行军打仗什么的就说不出来了。晚上只能在马鞍上打个盹,可见部队生活的紧张。本来睡枕头和玉鞍可能更符合军人习惯。很容易说“抱”而不说“枕”,紧张感特别突出。似乎只要一报警,“抱鞍”的人就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用四句话写“可能”使它快四点了;第二句只写了一个“黎明”和一个“夜晚”,没有描述一整天的生活,也是泛泛而谈。这两句是全篇唯一的对仗,工整的形式适合严肃的内容,增强了表达效果。

以上六句都是写边塞生活的艰辛,若有怨念,最后两句急着换词,音容笑貌突变。这里用的是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王贪财,屡次杀害出使西域的汉人使臣,傅介子被霍光派往西域,将楼兰王斩首示众,为国建功。在这首诗的结尾,第二句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我愿挥剑于腰,直斩楼兰”。“可”和“直为”两个字,语气斩钉截铁,慷慨大方,足以引起整篇文章的共鸣。这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

结尾的力度,离不开前六句的反面对比。没有这么硬的背景,表现出这么突出的精神是不够的。“总是为后两种语言造前六句”(王夫之)。这首诗苍凉瑰丽,意境浑浑。一开口就大胆的说出来,会觉得力不从心。这个写法类似于“黄沙百战穿金甲,楼兰破才还”这句话。这首诗不仅在篇法上独树一帜,在对仗上也不落俗套。“法之体,远而远之思”(姚鼐)是五律的集大成之作。

(周啸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404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