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击落韩国客机()

当一枚破坏性的导弹击中一架毫无防御能力的民用飞机会发生什么?历史上超级大国苏联的飞行员用导弹击落了一架偏离航线进入苏联领海的韩国客机空,造成240名乘客和29名

当一枚破坏性的导弹击中一架毫无防御能力的民用飞机会发生什么?历史上超级大国苏联的飞行员用导弹击落了一架偏离航线进入苏联领海的韩国客机空,造成240名乘客和29名机组人员死亡,全部269人。这就是1983年著名的大韩航空空007 空号航班空难。(作为科普作家,本文不仅会介绍这个空难点的前因后果,还会详细讲解飞机如何保持正确航向。而这架韩国客机为什么会偏航?)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

资料图源地图

1983年8月31日晚10点,大韩航空空007航班在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加油后起飞,目的地是韩国首尔。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飞机在起飞10分钟后就开始偏航,并在接下来的5个半小时里继续向北飞行,终于飞到了一个当时所有民航飞机都去不了的地方,那就是苏联的堪察加半岛。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1)

007号航班07航班

堪察加半岛是当时苏联太平洋舰队核潜艇的基地。核潜艇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武器之一,所以它的基地是非常重要的秘密。当年,美苏冷战对抗达到古巴导弹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侦察机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入侵堪察加半岛,企图获取苏联机密。而且当时美军也很擅长用客机当侦察机。从外表看,是一架客机,但可能装满了侦察用的电子设备。所以韩国007航班闯入堪察加半岛空会让苏联很紧张。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2)

当007号航班飞到堪察加半岛时,苏联的地面雷达很快发现了007号航班的入侵,苏军反[/k0/]军事指挥部命令战斗机升空空对其进行拦截。虽然苏联战斗机接近007航班,但由于夜间能见度差,飞行员很难识别这是客机还是伪装的美国侦察机。07航班机组人员没有发现苏联战斗机的接近。真巧。不幸的是,就在这时,007航班机组突然联系东京的交通管制中心空,要求将飞行高度提高到10668米以节省燃油。东京控制中心没有发现异常,批准了机组人员的请求。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3)

随后007航班开始爬升,但在苏联飞行员看来,这是007航班为躲避自己的拦截而做出的规避动作。在司令部的命令下,苏联飞行员向007号航班开了三枪示警,但007号航班的机组人员很可能没有看到,因为苏联战斗机的枪支没有配备专门用于警告的曳光弹。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4)

07航班还在苏联领事馆空飞行。几分钟后,苏军指挥部终于忍无可忍,下达了进攻命令。苏联飞行员向007号航班发射了两枚空对空导弹,导弹击中了007号航班的尾翼,导致飞机的液压系统和动力系统受损,最终坠毁。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5)

说到这里,相信读者朋友们会疑惑。为什么007航班偏离这么远?国际调查组调查后发现,007航班机长在飞行过程中未能执行标准飞行模式,忘记将磁航向(HDG)模式改为惯性导航系统(INS)模式。这就是007航班偏航进入苏联领海空的原因。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6)

时任俄总统叶利钦将007号航班黑匣子交给韩国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007航班黑匣子交给韩国。

那么什么是磁航向模式,什么是惯性导航系统(INS)模式呢?由于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不重合,导致磁误差,只能先测量磁航向,再计算真航向。简单来说,在007航班上,磁航向模式只能为飞机指示一个固定的方向,让飞机可以直线飞过去。所以我们从007航班实际飞行的路线图上可以看到,保持磁航向模式的007航班的航迹在地图上几乎是一条直线投影的。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7)

实线为实际飞行轨迹,虚线为预设的航线实线为实际飞行路径,虚线为预设路线。

只有打开惯性导航系统模式,飞机才能按照预定航线飞行。这种导航模式的原理非常简单。航空空公司会在航线上设置若干点,这些点被称为航向点,就像海上的灯塔为船只指明方向一样。飞机进入自动驾驶模式后,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帮助飞机沿着航向点飞行。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8)

资料图源地图

07航班起飞后,韩国机长将飞机设置为自动驾驶,但忘记打开惯性导航系统。本来路线是绕过苏联的空,他却直接进去了,酿成悲剧。苏联也犯了一些错误。后来解密的苏联高层备忘录显示,苏军飞行员没有试图与007航班进行无线电联系,战斗机也没有配备专门用于预警的曳光弹。可以说,这个空困难的发生,是双方的结果。

苏联击落韩国客机()插图(9)

资料图源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210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