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格物致知的意思(致良知的方法论)

《大学》中的“八项”讲的是尊物、知行、至诚、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我们来谈谈从事物中学习。朱在该书的相关章节中补充道:“所谓知之于物,欲知我之

王阳明格物致知的意思(致良知的方法论)插图

《大学》中的“八项”讲的是尊物、知行、至诚、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我们来谈谈从事物中学习。

朱在该书的相关章节中补充道:“所谓知之于物,欲知我之知者,必不知指日可待之事。一个人心灵的灵魂知道一切;而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合理的。不缺道理,所以不缺知识。如果你开始在大学教书,你会让学者,也就是世间万物,因为他们已知的原理而变得更穷,以达到极致。至于用力久了,一下子,所有的东西都是表面的,内在的,精微的,粗糙的,我的心都是大有用处的。这叫事之格,这叫知之。”

意义: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了解和研究一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深入研究其原理。每个人的头脑都有认知能力,世间万物总有一定的原理,但因为这些原理没有被透彻理解,所以知识非常有限。所以大学从一开始就教学习者去接触世间万物,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索,从而透彻地理解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总有一天,会突然变得人脉很广。到那时,内外的一切都会被认清,自己内心所有的认知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发挥,不会再有遮遮掩掩。这就叫万事万物的真相都已经知道了,这就叫认识事物的最高境界,或者说知识的顶点。

认识事物,认识事物,就是观察和研究;物是自我之外的世界,包括人和物;要,就是得到,得到;知识是知识,也是知识;认识事物就是观察和研究事物以获得知识。

英国人霍布斯是政治经典《利维坦》的作者,他把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事实的知识,另一种是关于断言之间推理的知识。前一种知识是感觉和记忆,这是绝对的知识。后一种知识叫学习,是有条件的知识。关于事实的知识被记录下来就叫做历史。一种是自然史(博物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事实或结果的历史。如金属史、植物史、动物史等。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人文历史,即国家人民自觉行为的历史。”

霍布斯同时代的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有一句经典格言“知识就是力量”。在他看来,知识不仅是强国和实现人性自我完善的动力,更重要的是知识是认识和控制自然的力量。他说:“知识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各种精神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就像身体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来改善一样。”

如何获取知识?

一个是读书,读有文字的书。我们不可能经历一切,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阅读间接获得的。半亩见方的池塘开得像一面镜子,清澈见底,天空和云彩都浮在水面上。这么明确的问运河,是因为有活水的源头。“汤芳”永远不会因为“源头活水”的源源不断输入而枯竭、变味、变脏、“变深”、“变干净”。朱的这首诗生动而富有哲理地表达了读书对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充实大脑的作用。书无涯,只是古今中外的人文社科经典。我们几乎一辈子都读不完,每一部经典都是无尽的宝藏。读书的关键是读经典。好书百读不厌,但细读之后你就很懂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一直推崇《道德经》、《论语》、《史记》、《红楼梦》,一直认为它们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史哲和百家争鸣的经典。读书不应该被生吞活剥,也不应该像只从肚子里吐丝结网的蜘蛛,更不应该像只收集利用的蚂蚁。而是应该像蜜蜂一样,从花中采集材料进行整理消化,从而酿造出香甜的蜂蜜。阅读经典的关键是坐下来,专心读下去。只有找对了路,找对了路,才能不入宝山空而归。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广义的)。读哲学和历史,哲学和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眼睛。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

第二是研究和阅读生命之书。洞察世事是知识,善解人情是文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定权。调查研究是求事之基,成事之道。《中国社会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经典著作,都来自毛泽东对国情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延安时期,陈云当了七年中组部部长。他背下了近3000名干部的名字,熟悉干部的情况。我们说知人善任,但不知人善任又如何呢?认识人离不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善于调查研究的典范。他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走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走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走遍所有的县市。形势明朗了,出来的思路、措施、方案才能现实。调查也是一个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

第三,练习,无字读书。古人没有知识,但他们需要时间去学习。很难知道怎么做。陆游的诗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毛泽东说,如果你想知道梨的味道,你必须自己去吃。实践出真知。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写下了《自勉盟》:与人共事要有胆识和勇气,读书不要言传。

知识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很重要,但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如何使用它。用的智慧是知识,知识在书本之外。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应用,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提高。有些人,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历史日期和人物,对国家乃至世界的时事非常熟悉,但他们的态度或观点是错误的。这种人知识广博,但缺乏洞察力或辨别力。知识只是填充了事实或知识,而辨别或知识是基于判断。

在当今这个知识和信息爆炸或者几何级增长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便捷的方式和媒介接触到各种知识和信息。如何学会辨别其真伪和价值很重要,如何学会选择离不开知识和智慧。一个人必须有独立的判断力,才能有洞察力。人们常常把知识和勇气联系在一起,勇气可以说是人类难得的美德。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不学无术的思考是危险的。”所以要学习和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成知识和见识。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屈小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204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