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道理()

“你要学孔融,谦虚一点!”想必很多中国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孔融让梨”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是用孔融让梨

“你要学孔融,谦虚一点!”想必很多中国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孔融让梨”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是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学会“谦让”。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

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无数中国家庭传唱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传到了国外,却成了他们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到了外国人口中就成了一场秀?

“孔融让梨”沦为反面教材?

为什么一个被中国誉为“谦让”经典的故事到了美国就成了反面教材?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是怎么解读孔融让梨的!

事实上,美国教科书中“孔融问梨”的故事有两种解读方式。但是,无论你从哪个角度解读,美国人都不认同孔融问梨。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1)

首先,美国人认为孔融四岁的琴梨说明他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给哥哥姐姐,成功赢得了父母和客人的欣赏和关注。小小年纪就懂得用一些手段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可见孔融让梨的目的不是那么简单。

美国人认为,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讲的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做法,无论怎么看都不值得提倡。

其次,还有一种解读孔融在美国教材中对梨的要求。美国人认为孔融选择小梨主要是不敢选大的。这说明孔融平时在家里的家庭地位不高,父母对他也不是特别重视。他的兄弟姐妹甚至可能经常欺负他。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2)

如果孔融没有选择放弃大梨,而是选择“据为己有”,那么事后他的哥哥姐姐很可能会欺负他。

更严重的是,如果孔融不让梨,他以后很难在这个家里生存。所以在美国人眼里,孔融从小就学会了看人脸色,所以长大后很可能会变成一个胆小怕事,喜欢迎合别人的人。对于这种胆小的性格,美国家庭不允许也不会接受这种孩子的存在。

总而言之,以上两个分析只是代表了美国人对孔融让梨的两种看法。把大梨让给别人的孔融,不是懦弱,就是心机。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3)

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相反,美国的大多数家庭鼓励他们的孩子勇敢地选择大梨而不是小梨。他们觉得,培养孩子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利于培养他以后勇敢的性格。所以,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孔融让梨的决定与他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不得不说,美国人对孔融《让梨》的分析是不合理的,美国人把这个故事当成反面教材当然也不奇怪,这与美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但对于深受这种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来说,孔融让梨真的像美国人口中描述的那样“不堪”吗?美国人把孔融的《让梨》当成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需要效仿美国,停止向自己的孩子传递“错误”的教育理念?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4)

事实上,当美国把孔融让梨作为反面教材时,立刻引起了中国网民对孔融让梨的热议。孔融让梨是对是错?网友们也进行了精彩而热烈的讨论。

讨论阵营大致分为两派。“认同美国教育理念”和“坚守中国传统”的人,都对孔融的“让梨”发表了看法。

有人认为孔融让梨显摆都是有心机的,也有人认为孔融让梨的时候才四岁。作为一个中国人,四岁的孩子应该继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5)

那么,孔融让梨是作秀还是美德呢?让孔融梨做反面教材,不值得中国人教育孩子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分析一下。

“让梨”是作秀还是心机

首先我们来看看不赞成孔融让梨的那部分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多的见识和不同的教育观念导致他们对孔融让梨有了自己的看法。

这些人大多认为,作为一个四岁的孩子,孔融的内心应该是很单纯的。按照四岁孩子的正常思维,孩子一定会选择大梨。但是孔融选择了小丽,说明孔融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6)

关于这一点,网友甚至引用了孔融后半生的结局作为佐证。其实孔融长大后的变化真的很让人吃惊。

最后,孔融被曹操以“不忠不孝”、“谤朝廷”为由杀死。他死后,甚至没有人愿意收他的尸体。

孔融最后的结局听起来确实和他之前让梨被夸的故事大相径庭。历史上对孔融的评价真的不太好,尤其是从他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真正的“孔融”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7)

有了孔融第二次生命的结局做铺垫,那些对孔融“让梨”事件不以为然的人就更有道理了。他们认为孔融的悲剧结局恰恰证明了他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作秀人。

其次,认同《孔融》中孔融让梨传为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人,必须有据可依。三字经上有句话叫“生命之初性本善”。四岁的孔融可能连善恶都分不清。他是怎么知道用让·梨的行为来“作秀”的?

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把大梨送给亲人,体现了孩子内心最纯真善良的一面。至于说孔融做梨是作秀的,完全是过度解读。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8)

中国人之所以把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为教育孩子的典范流传下来,是想让孩子学会尊老爱幼、谦恭有礼的思想。毕竟儒家思想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对于孔融最后的结局,很多人认为人的后天天性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证明他天生就是“坏人”。况且孔融的生活背景很特殊。战争年代本来就是一个特殊时期。那时候人们的教育和环境影响都没有现在这么彻底。

简单来说,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来评判古人。毕竟生活在那个时代,哪里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9)

其实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两种观点都要根据相应的依据来确认。所以不能简单的判断他们是对是错。无论我们选择站在哪一边,对孔融让梨的评判都是非常片面和不理智的。

作为一个接受过新时代教育的年轻人,片面地看待问题并不是理性的做法。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严谨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看待孔融让梨呢?或者说,以后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不是应该以孔融让梨为例来告诉孩子?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10)

深入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是否应该全盘否定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重要性

透过中美对孔融的不同看法,人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或未来”。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美国的教育理念,但也不能完全认同。以孔融让梨为例。事实上,正是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两国对此事的不同看法。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11)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崇尚谦逊,不崇尚个人主义而是注重整个团队的利益。所以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个人和家庭或者个人和团队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照顾整体。在更深的层面上,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比较可能更好理解。

所以对于崇尚以大局为重的中国人来说,懂得谦虚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中国的传统美德已经被历史和中国人不断的实践所证明,证明了“谦让”的确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当然,我们不能抛弃这样的美德。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12)

俗话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几千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难免会暴露出一些不足。对于不赞成孔融让梨的人来说,反对孔融让梨更多的是反对“谦让”。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一些特点,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良和提升”,摒弃其缺点,扩大其优点,才是发展传统文化的正确途径。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13)

另外,关于孩子的教育,以前父母多是说教,比如给孩子讲一些经典故事,让孩子效仿。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听起来很可笑。

所以在教育方面,不能完全按照课本来,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现在随着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很多人认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孩子能做的事情可能更容易接受。

其次,对于崇尚个人主义和自由平等的美国来说。“自由至上”可以说是每个美国人追求的梦想。在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他们会觉得孔融让梨是对“自由平等”的束缚,所以美国人一时接受不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14)

但是,不接受不代表可以盲目否定。通过对美国教科书中孔融让梨的分析,也反映出美国人看待事物的一种极端方式。是不是对个人主义和自由的过分推崇,对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都是弊大于利?

总的来说,人们接受的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的差异,是造成中美民众对孔融让梨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骨子里流淌的思想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不应该丢弃的。毕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谦让”并没有错,不仅如此,还应该发扬光大。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15)

尤其对于现在很多受西方教育影响的年轻人来说,一味的“崇洋媚外”是绝对不可取的。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我们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希望。

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其进行改进,找到更好的方法将其发扬光大,而不是站在西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盲目的攻击和否定。

“孔融要梨”不被美国人接受的事实也提醒了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善它,让更多的人接受它,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成功而努力。

孔融让梨的道理()插图(16)

现在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新时代青年的肩上。接下来要用自己的实践不断验证和完善,争取更多人接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033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