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歌曲(经典老歌50首大联唱)

新华社北京九月九日电。9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题为《希望你我从此不忘……》——缅怀近2000名外国歌词译者薛范。音乐最神奇的魅力之一,就是当一段旋律响起时

新华社北京九月九日电。9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题为《希望你我从此不忘……》——缅怀近2000名外国歌词译者薛范。

音乐最神奇的魅力之一,就是当一段旋律响起时,人的记忆会自动联想到一些人,一些事,一段往事,或者无尽的未知。翻译家薛范的传奇人生奇迹般地创造了这样一组联系——从第一个翻译版本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到近2000首风格各异的外国歌曲,如《草帽歌》、《雪绒花》、《红河谷》、《鸽子》。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经典音乐剧《猫》在上海推出了首个中文版,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歌曲《回忆》也是由他翻译并配唱的。

从音乐到文学,从世界到中国,再到世界……他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音乐之窗”。

2022年9月2日晚,薛范因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噩耗传来,不禁让人回想起宋翻译大师。

50年代歌曲(经典老歌50首大联唱)插图就算是“丑老鸭”也要喊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人喜欢听和唱《莫斯科郊外的夜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薛范翻译了歌词,他是一个残疾人。

薛范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传奇。人们用勤奋、智慧、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来形容他,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的帕维尔·科尔察金”。

薛范于1934年9月出生于上海。他早年患过小儿麻痹症,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腿伤。尽管他的一生都伴随着轮椅和拐杖,但他有勇气控制自己的“生命之舟”。20世纪50年代初,和许多普通中国人一样,他沉浸在苏联小说、电影和歌曲中,他沸腾的生活和燃烧的激情在薛范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翻译搭配歌曲,对应乐谱,把美妙的歌曲变成简单易懂的中文歌词,何乐而不为呢?坐在轮椅上,躺在床上,走在大街上的薛范,向往着火热的青春,认为这是一条值得为之奋斗和坚持的道路。

薛范说:“丑小鸭怎么会变成白天鹅呢?长大后只会变成一只丑陋的老鸭。老实说,我称自己为丑陋的老鸭,但我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2021年5月,他在上海的家中向记者回忆自己的青春。

他一生掌握了多门外语,学习过俄语,后来又自学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等。1953年,薛范翻译的第一首外国歌曲《和平战士之歌》在广播歌曲中发表。1957年,《莫斯科郊外的夜晚》的第一个中文译本问世,当时薛范23岁。

在薛范个人翻译生涯之初,他就与广播结缘,并通过收听广播课程学习外语。翻译后,这些歌曲通过广播电台在全国各地播放。他每天在书桌前孜孜不倦,还设法自学了当时大学中文系的课程,广泛阅读国内已经翻译出版的各种外国诗集,从中汲取文学养分。

万事开头难。薛范选择了翻译和配乐,并且一生都没有放弃。

他一生翻译出版了近2000首外国歌曲。

薛范说音乐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

据中国翻译家协会初步统计,他一生翻译出版了近2000首外国歌曲,其中俄语歌曲800多首,欧美、拉美、亚洲、非洲其他语种歌曲千余首,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走进薛范的家,你可以用“书山书海”来形容。他坐在电脑前,周围是各种印刷品和手稿,包括书籍、杂志、报纸、乐谱和不同时期不同语言的唱片...这些都围绕着他略显单薄的身体。

20世纪90年代,许多媒体采访了已经是著名翻译家的薛范。但记者看到并拍到他,一点“光环”都没有。戴着略重的黑框眼镜,穿着蓝色粗布工装,废寝忘食,埋头于作品的“海洋”中。

2021年初夏的一天,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了。记者如约拜访薛老时,他还没吃完午饭,桌上略显凌乱。显然,对薛范来说,这又是一个“太忙”的日子。面对记者好奇的目光,他赶紧收拾桌子,转过身,再次投入到对宋翻译发行的回顾与展望中。

歌曲翻译和普通翻译有什么区别?薛范花了近70年的时间研究发现,总结出一套教科书级别的方法,如何将外国歌曲翻译成中文版本,供后人参考。

他说,外国歌曲的中文翻译是歌词与音乐的匹配,这是难点。在外国歌曲中,词汇的音节发音(落在乐谱上)多以轻声或重音体现,一般重音必然落在音乐的强拍上;一般汉语没有轻重调,普通话有四声,但大多数外语没有四声。普通的翻译,如果只追求意义的准确,而不考虑与旋律、节拍的恰当配合,往往达不到准确的抒情表达效果,这是翻译匹配工作需要克服的难题。

他曾举过一个例子,有些歌词语境中有“我的马”和“我的母亲”,但由于不适应音乐,用中文演唱时很可能分不清“母亲”和“马”,造成跨文化的误传和误读。

《莫斯科郊外的夜晚》之所以在中国广为传唱,正是因为薛范巧妙地处理了歌词表达与音乐的改编关系。这样就有了“夜绕园静”等经典唱段。

他还告诉记者,翻译一首歌的歌词,并不是简单地从这个字面翻译到那个字面,而是要彻底理解歌词背后的“场景”。对他来说,每一首歌都是“戏剧小品”,他会分析“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1991年初,薛范在《英语世界》杂志上发表了歌曲《回忆》的中译本,于是有了“夜很凉,街上弥漫着寂静,月亮在寻梦,留下孤独的笑影”这样的妙语。

据《英语世界》杂志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薛范翻译并向英语世界的读者介绍了150多首英文歌曲。

在薛范生命的最后十年,上海音乐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薛范60年译作选》、《薛范60年音乐文论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保存和流传了薛范优秀的翻译技巧。

仅《薛范音乐文艺理论选》60年就有一百多万字,主要包括:歌曲的历史故事、歌曲与翻译、歌曲与交响乐、歌曲与人物、歌曲与电影、歌曲与故事、歌曲与文学。读者会发现,薛范是一位真正的“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交响乐、歌剧、音乐和作曲技术等多个领域,此外还翻译了多种语言的歌曲。

毕一生致力于搭建跨文化音乐的桥梁。

薛范的精神世界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这一点可以从一个老人引以为豪的经典译作列表中看出:回忆(英国)、玫瑰人生(法国)、鸽子(西班牙)、莉莉·玛琳(德国)、永别(意大利)、你鼓励我(挪威和爱尔兰)、啤酒桶波尔卡(捷克)。

在音乐界,有这样一个关于薛范的故事。事实上,直到2007年,他才第一次访问俄罗斯。多年来,他第一次实地感受到了“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此外,他还会见了老朋友、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等人。

“薛范把我们的许多歌曲带到了中国。这些歌不仅是满头银发的老兵唱的,也是当今中国很多年轻人唱的。”库里科娃曾在《我的朋友薛范》中这样写道。

英国音乐导演乔·安·鲁滨逊于2012年来到中国执导音乐剧《猫》的第一个中文版,他高度评价了薛范翻译的歌曲《回忆》的中文版。她认为:“中国的翻译和所有工作人员都很棒,他们尽了一切可能还原猫的本质。”

现在薛老三开吊车,有网友感伤。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评论说:“薛范不错,这样的人永远值得纪念。”“他懂得如何将歌词翻译的意境与旋律巧妙结合,他的离去令人遗憾。”英国网友JD说,“他是永远的大师。”澳大利亚网友Dean。h留言:“音乐无国界,他创造了奇迹!愿翻译一路走好。”俄罗斯官方通讯社塔斯社也报道了薛范的死讯。新闻引用了“他的翻译已经并将继续在两国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

改革开放后,薛范热衷于组织和参与各种中外友好音乐交流活动。在音乐厅、排练厅甚至公园里,他和音乐同行、乐迷们一起讨论,有心灵交流的时候笑得最灿烂。

细心的音乐爱好者还发现,其实薛范的一生跨越了翻译、音乐、文学三个领域。他不仅翻译歌曲,还翻译了许多外国诗歌。一张照片记录了2020年12月的一天,已经满头白发的薛范正在家里操作电脑。屏幕显示,他正在校对和翻译一首关于“母亲”的外文诗。虽然他背对着镜头,人们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他微微弯曲的身体和准备敲击键盘的手指,似乎在说“我要走下去,我要再掂量一下我的话”。

去世前,他还在与上海音乐出版社联系,准备编辑出版自己翻译的不同时期的合唱集。但是,这个愿望只能留给后人去完成。

在生命的最后,他不仅希望出版更多的音乐集,举办更多的音乐会,还留下了一部没有排练过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剧本的封面上写着“原编剧:薛范”的字样。这部名为《在歌唱中走向未来》的音乐剧,就是要用不同时期朗朗上口的老歌,串起一个完整的故事。用薛范自己的话说,它关注的是不同时期的人,他们创造了历史。

在他的一生中,薛范搭建了一座跨文化音乐的桥梁。他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的“高级翻译家”荣誉称号和“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去世前,他留下了这样一句充满感情的预言:“只要人类存在,激励我们追求崇高理想和美好生活的歌曲就永远伴随着我们。”

音乐领域的专家认为,他精湛的翻译技巧源于他对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充满了文化自信。他个人的努力实际上是对“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的音乐诠释。

粉丝这样评价他,记住他——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他用音乐传播知识和爱!”

“他用自己的勤奋、智慧和自强不息,凝聚了中外友好的情感‘基因’……”

“天籁之音,不停歇,薛范先生,一路走好!”(记者车云龙对本文亦有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81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