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数据(中国人口最新报告)

韩亚东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关晓普(制图:张寒)(制图:张寒)5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

韩亚东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关晓普

中国人口数据(中国人口最新报告)插图中国人口数据(中国人口最新报告)插图(1)

(制图:张寒)(制图:张寒)

5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并答记者问。

人口问题不是单一的社会学问题,也不是单一的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复杂而环环相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随之而来的养老、房价、城市化、教育等问题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如何看待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等现象?被揭示的中国人口“家庭财富”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中国人口持续低速增长10年。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1亿,平均年龄38.8岁。

人口每分钟都在变化。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启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33972万人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0.53%,比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0.57%低0.04个百分点。全国人口是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mainland China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在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哲看来,中国人口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处于生育期的妇女数量持续下降,人们生育时间推迟,生育和养育成本增加,导致出生人口趋紧。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哲说,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对人口生育观念变化的影响,低生育水平已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普遍问题,也将成为中国的现实问题。

“过去,我们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加人口,但现在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人口增长放缓的影响。”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程德宁教授说。

哲指出,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的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资源、环境将保持紧平衡。与此同时,人口增长正在放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根据普查结果,我国16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有8.8亿,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8.8岁,总体来说还是壮年。美国最近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平均年龄38岁,和中国的水平差不多。

与2010年相比,本次普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000多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指出,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现象。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仍然很大;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将日益提高;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资源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这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口、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每10万人中有15467人受过大学教育,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人口素质稳步提高,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是中国人口形势的重要特征。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21836万人受过大学教育。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从8930人增加到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08年增加到9.91年,16岁至59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67年增加到10.75年,文盲率从4.08%下降到2.67%。

除了教育水平之外,衡量人口质量的两个主要指标是健康状况。中国成立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自此,中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身体素质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2019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城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好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经济学家任泽平曾提出一个公式:“国力=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其他”,即人口数量和质量共同影响国力。在他看来,人口多在需求端形成大市场,在供给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更多的人才。“对于人均GDP来说,人口不仅是分母,也是分子,其作用更为基础和持久。”

人口是人才的基础。人口多意味着人才库巨大,创新能力可以更强。得益于各行各业勇挑重担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我国在一些领域逐渐实现了从“跟随”、“并驾齐驱”到“领先”。

儿童和老年人口比例双双上升,老龄化成为未来中国的基本国情。

近年来,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着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根据普查结果,我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38万人,分别为89438万人和26402万人。与2010年相比,占比分别上升了1.35个百分点、下降了6.79个百分点和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呈现“两升一降”的态势。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比例上升的问题,哲表示,儿童比例上升不仅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作用,也凸显了“一老一少”问题的重要性。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育儿等人口服务体系。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老龄化已成为未来中国的基本国情。

“所有国家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老龄化。这是人类的规律,我们只能迎接挑战。”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指出,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早在本世纪初,中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温和的过程,没必要多谈。”

2020年,我国0-14岁、15-64岁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7.95%、68.55%和13.50%,总抚养比45.88%。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戈表示,人口抚养比低于50%的阶段,一般称为“人口窗口期”。目前,我国仍处于人口抚养比相对较低的黄金时代,但60岁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这将显著增加社会养老负担。

辩证地看,人口老龄化必然减少劳动力供给,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但在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消费、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会有机会。这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也构成了中国超大规模消费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一些国家通过探索社会化养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多种方式努力缓解养老压力,银发经济持续扩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都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将达到4.93亿,约占总人口的35%,人口将继续向沿江、沿海和内陆城区聚集。

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共同构成了人口发展的基本动力。人口流动引起的空人口再分布,不仅会对区域人口规模产生影响,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将达到4.93亿,约占总人口的35%。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情况相当普遍。其中流动人口3.76亿,十年增长近七成。从流向来看,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和内陆城区聚集。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人口快速增长,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十年来,城镇常住人口增加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提高0.7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厉小朝表示,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类似于中国人均GDP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的情况。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推进城镇化的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率将继续上升。

"经济原因是当前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因."程德宁告诉记者,人口迁移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力量:一种是促使某人离开原居住地的“推力”,另一种是吸引某人前往目的地的“拉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流动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婚姻、家庭成员迁移、亲友等社会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流动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目前,中国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主要表现在经济水平和发展机遇上。

我国大都市区城市群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明显,对人口流动具有巨大吸引力。劳动力再分配带来的效率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国家发改委2019年发布的数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以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聚集了近五分之二的人口,创造了国内一半以上的财富总量。

厉小朝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流动人口大幅增加。“这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体现和结果。同时也是包括城市在内的一些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的结果,这与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活跃的人口流动也反映了这些努力取得的巨大进展。”杨威说。

庞大的人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4亿中国人携手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世界地图。

从历史上看,人口问题的解决永远是相对的,但它的存在是绝对的。然而,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问题的特点是不同的。

上世纪50年代,在人们认为“人多力量大”的时候,经济学家马寅初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70年代初,国家开始重视计划生育。改革开放之初,人口多但底子薄作为基本国情提出来,人口多就成了问题。后来,由于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措施相继实施。

市场是现代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谁拥有市场,谁就有话语权。“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把市场做大,然后引导企业根据我们的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和产业链,这样才能在产业链上占据更大的主导地位,促进高水平的自力更生。”程德宁说。

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有资料显示,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开始现代化时,人口数以千万计;20世纪后,美国逐渐率先现代化,人口数以亿计;中国的现代化是拥有“十亿级”人口的现代化。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告诉记者,当今世界,工业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不到10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意味着比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还多的中国人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中国庞大人口的现代化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困难。这样的一群人,实现了全面小康,把五分之一的人类纳入了相对富裕的社会。它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翟振武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快,包括人口的变化,以及根据人口发展战略对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最终都与中国的制度有关。制度的优势使14亿人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不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那些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847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