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女儿怎么称呼(堂哥的女儿我喊什么)

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 “汉代家族宴饮画像砖”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家宴画像砖”今年盛夏期间,腾讯投拍的古装网剧《星汉灿烂》一路热播,剧情设计也很精彩。但这部剧刚开播

哥哥的女儿怎么称呼(堂哥的女儿我喊什么)插图哥哥的女儿怎么称呼(堂哥的女儿我喊什么)插图(1)

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 “汉代家族宴饮画像砖”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家宴画像砖”

哥哥的女儿怎么称呼(堂哥的女儿我喊什么)插图(2)哥哥的女儿怎么称呼(堂哥的女儿我喊什么)插图(3)

今年盛夏期间,腾讯投拍的古装网剧《星汉灿烂》一路热播,剧情设计也很精彩。但这部剧刚开播时,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这些,而是剧中人物的奇怪称谓。例如女主角程少商喊祖母“大母”,程少商的母亲萧元漪喊婆婆“君姑”,萧元漪的弟媳喊大伯子“婿伯”,而萧元漪则称弟媳“娣妇”……今年盛夏期间,腾讯拍摄的古装网剧《锦绣星汉》一路火爆,剧情设计也十分精彩。但这部剧刚开始的时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而是剧中人物奇怪的片头。比如女主角程少商叫奶奶“大妈”,程少商的妈妈小袁遗叫婆婆“顾俊”,小袁遗的小姨子叫姐夫“徐波”,小袁遗叫小姨子“笛福”……

目前很多观众认为《锦绣星汉》以汉朝为历史背景。那么,汉朝的人真的这样称呼自己的亲人吗?大母、姑、夫、妻,这些称谓在汉代真的存在吗?

表兄妹通婚盛行,“叔侄姨”成为当时儿媳妇对公婆的统称。

如果我们仔细查阅相关文献,会发现剧中大部分爵位都是有据可查的,但不一定都是汉朝的爵位。有些称谓直到唐宋元明才诞生,是汉代不存在的“新概念”。

想知道汉人如何称呼亲人,有一个文献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尔雅》。《尔雅》成书时间尚有争议,但最迟不会晚于东汉。在《尔雅·秦时》第四章中,辞书编纂者列举并解释了大量东汉及其以前的亲属称谓。

比如“长女指少妇为‘妾’,妾指长女为‘妾’;叫你老公的爸爸‘叔叔’,叫你老公的妈妈‘阿姨’;阿姨,叔叔,岳‘叔叔’‘阿姨’;死了就说‘一姨’、‘一姨’。”翻译成白话,小姑见小姑要叫“笛福”,小姑见小姑要叫“四福”;媳妇见公公要叫“叔叔”,见婆婆要叫“阿姨”;公婆在世的,叫“君叔”“君婶”;公婆死了,就叫“一叔”“一婶”。根据这份文件,剧中媳妇对婆婆,小姑对小姑,小姑对小姑的称呼都是正确的。

根据中国古代字典,“弟”是弟弟的妻子,“嗣”是哥哥的妻子,弟媳、小姑互称弟、嗣,这是符合逻辑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让媳妇叫公公“叔叔”,婆婆叫“阿姨”,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似乎不可思议。《尔雅·秦时》明确指出:“我父亲的姐姐是我的姑姑……我母亲的哥哥是我的叔叔。”我姑姑是我爸爸的姐姐,我叔叔是我妈妈的哥哥。媳妇怎么能叫公婆“我姑姑”呢?这不是乱套了吗?

俗话说“皮裤盖棉裤必有原因。”儿媳称公婆为“我的姨妈姨夫”,其实源于堂兄妹之间的通婚。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并没有阻碍堂兄妹通婚的法律规定。宋代历史上,苏东坡的妹妹苏八娘嫁给夔州交通使程之子,《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嫁给贾宝玉,都是典型的表亲通婚。至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表亲之间的通婚更为盛行。往往是姑姑的女儿嫁给姑父的儿子,或者是姑姑的儿子嫁给姑父的女儿。也就是说,很多女孩子要么嫁到舅舅家,要么嫁到舅妈家。结婚后,原来习惯的地址没变。他们仍然用“叔”来称呼公公,用“姨”来称呼婆婆,所以“叔-姨”成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媳妇对公婆的总称呼。

姨妈可能是我的公婆,我的公公婆婆,也可能是我真正的叔叔阿姨。

《国语·鲁语》中有一句话:“古之嫁者,不如叔婶,谓之不幸。”如果按照现代的称谓来理解这句话,只能认为新娘的叔叔阿姨去世是不幸的。而正确的理解是什么?新娘的公公婆婆都死了,真是不幸,因为这句古话中的“叔婶”不是叔婶,而是公公婆婆。

因为表亲之间通婚的盛行,不仅是儿媳妇称公婆为“我姨”,女婿也这样称呼公公。《礼记·季芳》描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婚礼:“昏礼,夫之吻,可见于伯母叔伯。”婚礼上,女婿要亲自去新娘家结婚,见见她的“叔叔们”,也就是公公婆婆。

媳妇叫公婆“我姨”,女婿叫公公“我姨”,这种情况非常容易混淆。为了不混淆,《尔雅·秦时》规定“妻子的父亲是‘外九’,妻子的母亲是‘外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叔叔”,岳母为“阿姨”,这是他和儿媳妇称呼公婆为“叔叔阿姨”的区别。

但在古诗词和历史中,叔叔、阿姨、伯伯、伯母都缩写为“叔叔阿姨”,现代读者很难区分。只有对他们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本文中的“叔叔阿姨”到底是媳妇口中的公婆,女婿口中的公婆,还是真正的叔叔阿姨。比如白居易的诗:“鸟伤其翼,惊其弓箭,老婆婆低头侍奉伯母。”因为有“老婆婆低头”,后面的“叔叔阿姨”一定是指公婆。在这首诗里,白居易先是把自己比作一只受惊的小鸟,然后又把自己比作一个在公婆面前瞧不起自己的上了年纪的媳妇。

比如《三国志·第一高手蜀之传》,讲的是汉献帝下密诏的故事,提到“狄咸叔骑将军董成”。贤弟是个男孩。这个董成肯定不是贤弟的岳父,而是他的姑父或者岳父。所以是我叔叔还是我公公?我们得查一下东城的来历。原来他是汉献帝的祖母董皇后的娘家侄儿,也就是汉献帝的身边人,后来成了汉献帝的岳父。所以《三国志·第一高手蜀之传》中“狄咸之叔,董成将军”这句话,只能理解为“汉献帝的岳父董成将军”。

“新娘”不一定是新娘。汉代人用它来称呼自己的媳妇。

《锦绣星汉》剧中,婆婆成夫人称三媳妇,无论是刚过门的三媳妇桑顺华,还是过门十几年的大媳妇小,都称“新娘”,这也符合汉朝的习俗。《后汉书列女传》记载东汉时父亲对女儿的训诫:“新娘子、贤者,宜为贤德之女。”也就是说,女儿过门,做了媳妇,就要劝丈夫走正道。清代学者赵翼为《后汉书》做了一个注解,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汉代,女婿被称为‘新娘’。”汉代人通常称儿媳妇为“新娘”。

在汉乐府中,《新娘》较为常见,最著名的当然是长篇爱情悲剧诗《孔雀东南飞》。焦仲卿的妻子被婆婆赶了出来,和小姑告别:“新娘刚到的时候,小姑就开始帮她铺床。我今天被开除了,嫂子跟我一样长。”当她第一次嫁给焦仲卿时,她的嫂子还年轻,所以她不得不站在床上。等她被赶出家门的时候,她嫂子已经长得和她一样高了。你看,焦仲卿的妻子已经结婚这么久了,但在婆婆面前还是个“新娘”。

其实现代上海话里,“新娘”还是指媳妇。上海有句老话:“丈母娘骂新娘子,是仗着她谦虚。”意思是婆婆指桑骂槐,公然骂孩子,其实是媳妇。上海还有一句老话:“新娘会两面三刀。”意思是媳妇不好做。她被夹在公婆和丈夫之间。她要想缓和矛盾,只能骗公婆,骗老公,骗双方。

有人说“新娘”也可以用来指新娘,这也没错,但要看是哪个朝代。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少师方善画集》中记载:“如今新婚的男子叫‘新郎’,女子叫‘新娘’。”可见,明代的人们称新郎为“新郎”,称新娘为“新娘”。但是,看看宋代学者王德臣《秦史》的记载:“今尊者,卑者之妻,谓之‘新娘’。”宋代社会地位高的人,见到地位低的人的妻子,习惯称对方为“新娘”。可见,在宋代,“新娘”并不是新娘的意思,而是有一些贬低的意思。

汉朝没有“父母”,只有“父亲”和“母亲”

《锦绣星汉》中有没有不符合汉朝习俗的封号?不仅如此,还不少。

第一个不符合汉朝习俗的称谓是“父母”,出现在这部剧的第一集。女主角程少商和女仆莲舫聊天。当她提到她的父母时,她称他们为“父母”。其实在秦汉魏晋时期,“娘”一直是指女孩,而“爹”是南北朝以后才出现的,来源于突厥或古羌。汉朝没有这个称号。

程少商应该怎样称呼父母才符合汉朝的习俗?其实在剧中用了很多次,就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程少商与父亲当面交谈时,必称“阿福”,与母亲小交谈时,必称“阿木”,这在汉代乃至汉后三国魏晋时期都很流行。

《尔雅·秦时》开篇为父母列举子女名字,写“考”“颜”;为祖父母列出孙子女的名字,并写上“王福”和“王牧”。但这种称呼其实只在公文、悼词、墓志铭中使用,应该属于书面语。汉代对父母、祖父母的称谓,应以汉乐府中常见的“阿福”、“阿木”、“大福”、“大木”为准。大爸爸是爷爷,大妈妈是奶奶,“大”字在古汉语中的读音和“太”一样,所以大爸爸、大妈妈也可以写成“太爸爸”、“太妈妈”。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写道:“祖母,祖母也,仍称祖宗为‘大父’。”母亲是祖母,正如古人称祖父为“太傅”。

刚才《父母》是剧中第一个不该出现的片头,那么第二个不该出现的片头是什么呢?是“阿姨”。

程少商的祖母程夫人有一个“手把手的朋友”胡,程少商的父亲见到胡就喊“胡阿姨”。其实在汉代,母亲的妹妹叫“姨”,父亲的妹妹叫“姨”,叔叔的妻子叫“姨”或“小三”。至于“姑”、“姨”等称谓,最早出现在元杂剧中,在元代以前应该是没有的。

再看剧中不该出现的第三个头衔:老公。

程少商的父亲石成是长兄,所以他是程少商的二姨葛石和三姨桑石的妹夫。剧中人们叫叔叔什么?“老公”这四个字都用上了,这是这部剧里最常用也是最错误的称呼。

现存文献中,“婆媳”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翻译的佛经《佛说大和尚经》中。这是一个故事:一位公主与许订婚后,看中了许的弟弟,不得不嫁给他。我哥刚正不阿,坚决不服,对王女说:“叔妻为子,婆媳为父,斯父子关系。有什么办法可以结婚?”嫂子像女儿,姐夫像爸爸,你是我嫂子,那就像我女儿。父亲怎样才能娶到自己的女儿?

除了《佛说大和尚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文献提到「婆媳」?反正南北朝现存文献只有一例。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姐夫”这一习俗不仅在汉代没有,在南北朝时期也不盛行。

那么汉朝的小姨子应该怎么称呼叔叔呢?《尔雅·秦时》载:“我丈夫的兄弟是我的兄弟,我丈夫的兄弟是我的叔叔,我丈夫的姐姐是我的女儿,我丈夫的女儿是我的姐姐。”老公的哥哥要叫“公哥”,老公的哥哥要叫“叔叔”,老公的姐姐要叫“女公”,老公的姐姐要叫“女姐”。所以这部剧要想完全还原汉朝的称号,就不应该用“姐夫”而是用“姐夫”来代替。

严格地说,把一个女人称为“显微镜”是不恰当的。

最后看看宫女和男仆对本剧女主角程少尚的称呼。他们无一例外都尊称程少商为“女公子”。合适吗?严格来说,不合适。

春秋时期,“女公子”是人们用来称呼诸侯女儿的名字。如《左传·庄公三十二年》:“事梁家,显微镜看。”这里的“女公子”指的是鲁庄公的女儿,鲁国的国君。春秋以后,“显微镜”可以作为对别人女儿的尊称,但主要用于第三人称,即当事人不在场时。比如张三提到李四的女儿,就可以说“李福女公子”;如果李四的女儿在现场,张三直接和她说话,再用“显微镜”就太尊贵了。应该叫她“贤惠侄女”。

丫鬟把主人的女儿介绍给别人的时候,可以说是“可鄙的女人”,但是回复主人的女儿的时候,叫她“女人”就不太合适了。我该叫它什么?还打进了朝代。

在元明清时期,“小姐”已经成为一个富裕家庭的普通称谓,但在明清以前,“小夫人”更为恰当。清代学者赵翼在《余从考考》一书中说:“现在南方的士绅女子,多称‘小姐’。宋代闺女称‘小姐’,小姐称贱耳。”意思是宋朝的人习惯用“小娘子”作为尊称。如果称之为“小姐”,则表示青楼、瓦店的从业者会被打。

到了唐代,人们用“排+郎”来称呼男孩子,“排+娘”来称呼女孩子。比如杜甫诗中的“公孙大娘”指的是公孙府的长女,“黄四娘”指的是黄府的四女儿。如果汉代也有类似的习俗,那么程少尚在剧中排行第四,丫鬟要称呼她为“四娘”。

重点是,汉朝有这种习俗吗?在现有的文献中没有看到过,所以我们就把这个问题留给专业人士去解决。供图/李开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024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