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在哪个省(满洲里在哪个省)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8日电题:钩住百年口岸寻找城市芳华——记内蒙古满洲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铁桥新华社记者柴、卜、报道65岁的王铁桥在中俄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生活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8日电题:钩住百年口岸寻找城市芳华——记内蒙古满洲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铁桥

新华社记者柴、卜、报道

65岁的王铁桥在中俄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生活了58年。他做过官,干过岗,经历过商,经历过人生的悲欢离合,见证过城市的兴衰。

王铁桥是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30年来,他用脚、用心、用笔、用镜头,记录了这座被誉为“东亚之窗”的中国边城的变迁,“打捞”出满洲里这座百年大港的历史碎片。

1901年,修建中东铁路的俄国人在满洲里修建了一个小火车站,并开始在火车站周围修建城市。10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边城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陆路运输口岸城市。狭窄的街道已经被宽阔的柏油路取代,低矮的木刻和石屋已经被摩天大楼吞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抛弃了,除了破旧的建筑,贫穷的生活,还有对城市历史的记忆。”王铁桥说,在童年的记忆里,沉默的满洲里几十年来变化不大。直到改革开放第10年,炮轰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满洲里被设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试验区和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中俄客商蜂拥而至。

从此,王铁桥投身于“打捞历史碎片”的事业,记录满洲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迅速消失的旧貌。2009年,他开始近乎痴迷地收集有关满洲的历史文献,尤其是老照片。基于他对满洲里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当地人称他为满洲里的“活字典”。

俄罗斯导演斯塔罗斯·吉娜·斯维特拉娜·亚历山大·罗夫娜计划拍摄一部关于她曾祖父的纪录片,名为《普希金街》,这是她曾祖父100多年前在满洲里生活的街道。1901年,她的曾祖父从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来到正在开发的满洲里“淘金”。凭着勤奋和精明,她成了这个地区最富有的家庭。直到1954年夏天,这一家人才离开满洲里,回到祖国。

普希金街在哪里?现在,站在满洲里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亚历山大·罗夫娜已经找不到亲人深情地描述的那条街了。最后,在“活字典”王铁桥的指引下,她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找到了曾经的普希金街。为了纪念中苏友谊,这条街在20世纪50年代改名为中苏街,一座熊猫和北极熊手拉手的雕像矗立在街口。

多少个深夜,年过六旬的王铁桥在国外拍卖网站上“徘徊”,搜索关于满洲里的历史照片和文献。最让他兴奋的是去年在一个美国网站上拍摄的一张明信片,这张明信片是一个名叫Timofeevich的年轻人于1903年从哈尔滨寄给他在平安夜的父母的。

印在这张明信片上的伊诺根蒂耶夫教堂是满洲历史上修建的第二座教堂。据地方志记载,它建于1906年,建成后不久就毁于大火。但1903年这张明信片的发现,纠正了地方志中的错误记载,让他再次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满洲里市政府制定了老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保护规划。在今年的“两会”上,满洲里市CPPCC委员王铁桥提出,要把改造后的满洲里塞拉菲姆教堂打造成满洲里城市变迁的展厅,用丰富的画面展示这座百年港口城市的历史变迁。

“我有幸见证了满洲里近60年的发展。在这半个世纪里,满洲里随着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而崛起。”王铁桥说,1992年,成为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之一的满洲里,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口岸的优惠政策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当时他还在市委工作,需要想办法给一些重要的商家订酒店和火车票。如果酒店不够,就在写字楼的走廊里搭个床;为了给客人让座,他在火车上帮忙拿手套、帽子和围兜...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创纪录的1070亿美元。满洲里口岸承担了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业务。目前,以满洲里为枢纽的中欧班列进出境数量已达52列,2018年通过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口的中欧班列达1801列。

满洲里的发展让王铁桥兴奋,满洲里的过去也让王铁桥留恋。从2011年开始,他在《满洲里日报》开设“钩沉”专题页,介绍满洲里的百年历史,至今已发布近200个专题页,30多万字。他编著了《满洲里百年》、《满洲里转运五十年》等书籍,向人们讲述满洲里多姿多彩的过去。

"保护和追溯历史就是观察现实,展示未来."王铁桥说,让他担心的是无序的城市建设会成为破坏城市历史文化的“洪水猛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606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