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在哪里(镇江市的地理位置)

镇江是个好地方。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长江自东向西,运河连接南北。四面环山,峰峦起伏,天然河堤,天然屏障。它不仅是一座波光粼粼的河城,

镇江是个好地方。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长江自东向西,运河连接南北。四面环山,峰峦起伏,天然河堤,天然屏障。它不仅是一座波光粼粼的河城,更是一座青翠欲滴的山城。既有北方山川的豪放,又有江南的山川之美,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最佳结合。

有时候,历史老人总喜欢开一个似是而非的“历史玩笑”。但是,这个所谓的“历史笑话”属于同时出现在很多地方的历史现象。具有历史沧桑感,极具历史研究价值。也留下了一串串珍珠般的历史地名,供后人品味和记忆。从悠久历史中走过来的镇江也不例外。

镇江名称的历史演变

镇江原本不叫“镇江”。镇江,原名“邑”,是镇江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地名。周朝时,封第四代孙为宜侯,古代镇江成为宜侯的封地,故名“宜”。

春秋时称,属吴。镇江被称为“朱芳”,因为它位于吴国的东部,靠近望江,红色的太阳从东方的冉冉升起,给你一个美丽的日出景观。

战国时称为“固阳”。在越国灭吴、楚国灭岳之后,楚国将“朱芳”改名为“固阳”,意思是“水北阴,山南阳”。镇江位于顾北山南,所以它被称为固阳。

秦朝的时候叫丹徒。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见镇江“因山临海”。形势凶险,吉祥吉祥,有王者之气,于是派3000袍泽俘虏去截荆仙山,为的是破除“王者之气”,把固阳变成丹徒。

三国时,孙权举在镇江建铁翁城,开发吴栋,称京口。

唐代曾称润州。

中唐以后称为镇水师。当时镇江被称为“海门”,是一个重要的出海口,这标志着人们对镇江地形、地理位置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标志着镇江的地名从沿袭历史命名向注重地理命名转变。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镇海军改为镇江军。由于沧桑巨变,到了宋代,镇江不再是“海门”,而是长江防御的重地。“镇海”的功能已经成为历史,“镇江”的功能已经成为现实。

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镇江的地理位置更加明显,由镇江军升为镇江府,一直延续到清朝。“镇江”作为一个地名,被载入史册,流传于世。如果从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镇海军改为镇江军算起,“镇江”已经是一千多年的地名了。

可以说:把“镇江”二字作为地名。一是由于镇江先民的智慧,赋予了它特定的文化内涵;二是因为镇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这片土地上产生了“镇江”二字。可见,地名的演变并不是简单的改名。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积淀。留给历史,呈现给现在的人,期待后人继承,续写。

守卫河防重地

镇江是镇守江防的重地。这部经典不是空一时兴起评论的结果,更不是语言渲染和夸张。是一代又一代人对这片土地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结果。镇江为什么会成为守河防的重地?“姚”在哪里?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就是“面朝山河,形势险要”。大江横亘于此,峰峦三面拱,也是一处巍峨之地。它不仅是守卫江防的重地,也是历代守卫镇江的重地。守住这个重要的地方,可以稳固河防,守住河防,守住一方平安。宋代著名学者陈亮曾以其敏锐的眼光认识到镇江的危险。他说:“京口(即镇江)三面接岗,大江横跨大江,势如虎穴,而非虎穴藏虎。”三言两语,地处“三连岗”与“大江大河”之间的镇江,有着得天独厚的风险。《读史·郁芳·蒋芳志·纪要》一书是这样记载的:“京口(镇江)西以石(南靖)为界,东临大海,北接广陵(扬州),金(山)与焦(山)挡其中间,实为天降之危”。

回顾过去,历史早已证明,镇江的确是镇守河防的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镇江第一次发生战争是早在春秋时期的吴越朱芳之战。战争的结果是,楚国在朱芳打败了吴国。三国孙权选择镇江,修建铁翁城,是因为看中了镇江依山傍水的形势。镇江还帮助孙权熟悉河防,了解水战,使孙权得以经营著名的镇江赤壁之战。在清代镇江志中,不仅记载了赤壁之战,而且对赤壁之战也进行了评述。“虽胜赤壁,定丹徒(即镇江)”。东晋总督郗鉴率领京口。平定苏军叛乱时“守京口不动,清壁待之”。镇江作为镇守江防的重地,在当时的战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南宋时期,镇江成为抗金运动的前沿和战略要地。宗泽、岳飞、韩世忠等著名抗金战士一直镇守镇江河防,屡战屡胜,捷报也从镇江传来。其中著名的梁红玉击鼓攻打金山的战例在镇江可谓家喻户晓,能攻能守地势险要也是镇江人的骄傲。

梁红玉击鼓打金山。其著名的战争和历史故事发生在南宋建言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大将金兀术领兵南下,袭扰建康(南京)、临安(杭州)。一路走来,他掳掠了大量妇女,抢劫了大量财物。金兵到了镇江,要渡江,部队回北方。宋命韩世忠保护镇江一带的阻击手。论兵力,韩世忠的部下只有八千人马,而金兵号称十万人。双方在金山地区展开了决战。韩世忠和他的妻子,巾帼英雄梁红玉,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事先已经实地考察了地形,制定了消灭游牧民族的战略战术。针对游牧民族不善于水战的弱点,设置利用长江天险,在河上设置“扰乱”,歼灭游牧民族。专门锻造了大量的铁瓢和铁钩,专门装备了一批战船,隐蔽在沿河的芦苇丛中。为了鼓舞士气,英勇高尚的梁宏宇身着戎装,精神抖擞地站在金山的精彩讲台上敲锣打鼓。当载着游牧民的船只一艘接一艘进入金山附近的河道时,梁红玉以鼓为号,激励着宋军纷纷敲打铁瓢。伤亡惨重,再加上河水汹涌,风大浪高,使得游牧民无法渡河。他们被迫进入鲶鱼陷阱的芦苇荡和黄荡,被困了7749天,几乎没有食物。命令金兵连夜打开鹳河,乘着黑夜狼狈地逃离黄天荡。

文武双全有镇江之美。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名称。既是历史的,也是人文的。这里的名字和那里的地名,各有渊源,各有内涵,各有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方的地名也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一种历史的提炼。在历史演变和演变过程中,各地曾经有过许多地名和各种称谓,演变之后趋于稳定。稳定的是更能代表地方特色和特色的地名。地名就是一本书,地名就是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镇江的地名也是一本书,一本厚重的书。这本书里的目录包括:守卫长江防线的重地,兵家必争之地,天下第一山,城市山林,等等。应该说镇江是一座“文武双全”的多彩之城,既有守卫江防重地的风险,又有江南山川的秀美气质。古人云:“京口江山,天下第一。清启,傅伯,随钟上民,世代不乏人才。”自古以来,镇江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董之歌》中写道:

丹阳北固山公园是古代的武关,如画的河塔地图就藏在塔间。

如今,泰坦尼和大海的战争已经燃烧起来,王勇大军东巡,战旗绕河绕过,飘扬在蓝山之间。

四首短诗既道出了镇江地势的险要,又赞美了镇江的壮美风光。

宋代著名诗人钟书非常欣赏镇江险峻的地势和秀丽的风光,也非常欣赏镇江是一座游客众多的古城,是一个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商埠。他曾经连续写了十首《好南徐》,也就是著名的《好南徐》的十首咏。现在选择其中一个并唱:

徐浩潞水桥

徐浩,在桥下,海浪是平的。

画千年尝仙鹤,垂杨三月未闻莺声。

享受清明节。

南北两岸,花市在玩弦。

邀客楼上饮双酒,晴夜两条街烧船。

上个月天气晴朗。

是的,镇江很美。祝镇江更美好。“镇江”作为一个地名,是一本书的封面,也是一本书的书名。翻开这本书,你会觉得《镇江》这本书是多么的厚重和深情,你是多么想读它,多么爱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92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