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点是什么意思(13点西西是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13不是一个好数字,因为人们经常称之为愚人或不认真说话、行事愚蠢、总是出丑、疯狂为“13点”的人。但知道“十三点”来历的人可能不多。以下是一些有趣的说

众所周知,13不是一个好数字,因为人们经常称之为愚人或不认真说话、行事愚蠢、总是出丑、疯狂为“13点”的人。但知道“十三点”来历的人可能不多。以下是一些有趣的说法:

1.“点”是英文ding(竟陵)的音译。它最初指的是鸣响的钟声。13点钟,铃声响了13下,明显不正常。因为正常情况下,铃声最多响12下,响13下的铃声一定是坏了。所以人们用13点来指代那些“精神病”、“愚蠢”、“鲁莽”、“做违背常理的事”的人。

2.和骰子有关。众所周知,一个方形骰子有六个平面,分别刻有1、2、3、4、5、6个点。每次扔的时候,上面只有一个平面,所以最多只能6分。一般情况下,赌博的时候,比如打麻将,会用两个骰子来决定起始位置,所以骰子最多能掷出6+6=12点,掷出13点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理解的。所以,人们用13点来代替那些行为怪异的怪人。

资料来源:google.com

3.和牌九有关。牌九是中国古老的赌博工具之一,澳门葡京赌场至今仍有牌九。在32张牌九牌中,有两张是“吴耀”(6点)和“刘玥”(7点)。这两张卡对在一起的时候正好是13点。然而,吴耀刘玥的形状像蜡烛串,而且有高有低,所以无法搭配。所以用这种情况来形容疯狂的,不符合套路的人。

4.这与汉字“吃”的形成有关。因为“池”字的笔画正好是13笔,所以用13点来指代“池”字,表示某人是个不讲理的“傻逼”。

5.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关。在《十八别》剧中,祝英台多次向梁山伯求爱,向他抛媚眼,多次向梁山伯示爱,而傻梁山伯却无动于衷,百思不得其解。当然,这是剧作家有意的艺术处理,是后来悲剧的铺垫和伏笔,但给人的感觉是,梁山伯真的是一个爱情白痴,甚至到了这个地步还这么蠢!上海话中的梁山伯与“238”谐音,这三个数之和正好是2+3+8=13,所以人们用“13点”来嘲讽不懂的人。

6.和西方普遍忌讳“13”有关。大多数西方人认为13是一个不祥的数字,因为“最后的晚餐”。故事讲耶稣和13个门徒共进晚餐,第13个人是犹大。正是因为犹大的背叛,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受难的日期又是13号,所以西方的基督徒讨厌13号也是合理的。同时,古代文献表明夏娃给亚当吃禁果的日子也是13号。在古希腊,数学家讨厌13,认为它是一个“不完整”的数字。罗马野史上说,男女巫师都是12个人聚在一起,等着第十三个人来,第十三个人就是魔鬼本人。此外,在挪威神话中,12位神在瓦尔哈拉共进晚餐,第13位奸计之神洛基·强闯入,杀死了一位受欢迎的神巴拉达。中世纪时,绞人的刽子手的工资是13个硬币,绞台上有13个绳环和13个关卡。因此,被视为邪恶的大杀人犯数量受到冷遇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数字13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人们总是试图避免或跳过它。今天西方很多酒店和写字楼都没有13楼。有些航空公司空公司没有13号航班,甚至没有13排座位。12号之后是12号半,这里是14号。宴会厅里的桌子,12号接着是14号。西方人忌讳“13”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纽约布洛克林大学的英语教授安娜·阿什利曾指出,最普遍的迷信是13号是不吉利的。这种“13号恐惧症”还有一个术语。下面的例子很有代表性:

《最后的晚餐》来源:Baidu.com

庐山牯岭西路上的蒋介石故居,原编号正好13号。蒋介石夫妇都是基督徒,当然不能容忍自己的别墅被勾到13号,但是门牌号码已经编好了,不能再重新编了,于是有智者献计,改成12B。但蒋介石以万成之尊,可降B,故改为14A,而原来的十四只能降14B。当然国内的人没那么重视。他们只要有房子住就满足了,不管是13号还是14A。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西方也有一些不信的人,他们甚至和13有着特殊的缘分。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1926年10月13日出生,1951年12月13日结婚。不知道是人设还是天意。整整三年后,1954年12月13日,双喜临门:双胞胎出生了。1976年11月13日,为她的儿子举行了订婚仪式。你要知道,你不能选择出生日期,但你可以选择结婚和订婚的日期。撒切尔夫人特意选了13日,但她就是不信邪,说她是铁娘子真是名副其实。相比之下,来自中国的蒋介石和宋美龄就逊色多了!

来源:Baidu.com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如果科学理性地看待13,它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普通数字,根本谈不上好坏。把13作为不吉利的标志,纯粹是一种不靠谱的数字迷信,就像中国人喜欢8只是因为它的谐音“法”。所谓的原因和由来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我只是在错误听到的时候嘲笑博君。

征文启事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稿件内容以防伪、破谜为核心思想,可涉及科普、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旨在将科学探索成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旦被采用,就要付酬。

提交电子邮件:

kpsbsh2017@163.com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倡导科学对抗虚假,打破神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503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