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指数报告(睡不着觉有什么好办法)

华商报讯(记者陈)日益壮大的失眠大军正在支撑一个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大市场。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从2616.3亿元

华商报讯(记者陈)日益壮大的失眠大军正在支撑一个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大市场。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增长44.42%,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从睡眠需求中挖掘商机,一个广阔的蓝海市场悄然催生。

超过70%的职场人士睡眠不足

近年来,职场人的睡眠健康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智联研究院、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职场青年睡眠质量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职场青年每天熬夜到深夜0点以后,其中只有2%的人每天能获得10小时的充足睡眠,超过70%的年轻人平均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

睡眠不足7小时的职场人群中,从事交通/运输/物流/仓储(84.1%)、房地产/建筑(82.0%)和IT/通信/电子/互联网(80.5%)工作的人最多。

大众印象中工作时间满满的R&D和技术人员,对睡眠时间相对不苛刻。数据显示,30%的R&D人员每天能睡8小时以上。相反,法务、运营、营销/公关/广告岗位的工作者形成“深夜先锋队”,其中29%的法务工作者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

根据上述报告,白天犯困、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已成为困扰当代职场人的三大睡眠问题。其中,因职场压力而失眠的男性占47.7%,女性占44.3%;41%的男性因孤独而失眠,而女性为30.3%。显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因职场压力和孤独而失眠,而女性更容易产生妄想,这一比例占到了67.1%。此外,27岁以后,职场压力成为大多数人失眠的主要因素(53%)。

从职场压力分析来看,同伴压力带来的压力、公司要求的工作时间过长、随时受工作消息影响成为年轻人因职场压力而失眠的三大原因,分别占23%、17.6%和17%。其中,24.9%的女性更容易感到内向,比男性多占21.4%;男性(19.8%)对工作时间长的感知更明显;对同行内卷感受最深的三个行业是互联网、房地产和金融,占比超过30%,三个岗位分别是设计(36.9%)、财务(36.6%)和采购(33.9%)。

催生睡眠十亿市场。

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碍直接催生了一个千亿元的市场。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睡眠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睡眠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2016年至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增长44.42%,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得到释放,睡眠相关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天眼查App的数据,目前全国睡眠相关企业超过2700家,其中1年内成立的约占18%,1-5年内成立的占52%。从企业发展趋势来看,近五年睡眠经济相关企业年度注册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每年注册企业超400家。

风口之上,越来越多的助眠产品被开发出来。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现有“睡眠/助眠”相关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床上用品、眼罩、助眠保健品、保健仪器和助眠app。其中,广东拥有睡眠/助眠企业867家,居全国首位;北京排名第二,相关企业共384家;山东排名第三,相关企业136家。

随着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患有睡眠障碍的消费者会选择助眠药物来改善睡眠质量。艾媒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40.36%的消费者在面对睡眠问题时会选择购买助眠产品,助眠产品接受度较高。70.02%和39.22%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综合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购买助眠产品,线上渠道是助眠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在所选产品方面,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67.4%的受访者购买过足浴、助眠枕、睡眠仪、脑白金、蒸汽眼罩等网络名人助眠产品。

此外,与睡眠息息相关的床和床垫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JD.COM消费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在线睡眠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智能床垫销量增长2.4倍,26-35岁人群智能床成交额增长106%。

企业加速了行业的发展。

当人们愿意为“睡眠”买单的时候,助眠器市场早已打开,众多企业争相进入市场,试图在睡眠行业分得一杯羹。据了解,相关助眠产品不仅包括床上用品,还包括各种医疗保健品、器械、食品、书籍、音像制品等。即能促进睡眠,又能让手机软件来凑热闹的“睡眠经济”。

在数字医疗轨道上,互联网厂商正在积极拓展医疗服务。例如,阿里健康通过完善医药电商,进一步丰富了包括睡眠障碍在内的药品和保健品,完善了医疗保健服务;丁香医生通过专业医生搭建一站式诊疗服务,为睡眠障碍患者答疑解惑;百度健康通过健康知识搜索入口,在用户健康管理初期建立用户对睡眠障碍的认知,并在后续为患者提供服务;与京东健康中国睡眠研究会、素眠共同成立京东健康优眠中心,提供在线睡眠障碍疾病管理服务。

除了互联网公司,科技和快消品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比如三星、科大讯飞、亚马逊、苹果等科技公司相继推出睡眠监测手表、手环等仪器;蒙牛、伊利、可口可乐等快消企业都推出了具有助眠功能的饮品。

从事睡眠业务的企业也推出了各种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助眠产品。比如作用于嗅觉的精油“香薰”,舒缓眼睛的蒸汽眼罩,隔绝声音的降噪耳塞,播放白噪音的硬件或软件。此外,睡眠喷雾、睡眠霜、睡眠贴等新产品。也正在出现。

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青睐。目前,睡眠产品已经渗透到家居五金、医疗保健品、科技产品、食品饮料、辅助商品等多个领域,产品品类丰富。业内人士认为,睡眠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潜力,它将吸引大量创客、商家和资本。对于商家来说,正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才是最重要的,才能助推睡眠经济的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前途无量。

来源:中国商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471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