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恭亲王的儿子叫什么称呼)

文/匿名行动/葛翔这一天,载湉还不到四岁。这一天,他被强行带进皇宫,成为光绪皇帝。而把他推上皇位,提升他历史眼光的人,是他的“亲爱的爸爸”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并不

文/匿名行动/葛翔

这一天,载湉还不到四岁。这一天,他被强行带进皇宫,成为光绪皇帝。而把他推上皇位,提升他历史眼光的人,是他的“亲爱的爸爸”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并不是光绪的亲生母亲,但自从载湉被带进宫的那一刻起,两人骤然成为母子,这段“母子关系”的历史画上了戏剧性的一笔。

1908年11月14日下午5时,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突然去世。然后,第二天下午一点,慈禧太后驾着鹤西去了。两人死亡时间仅相差20小时,留下了关于光绪死因的百年疑问。光绪死因尚无定论。真的是慈禧太后谋杀了他吗?如果光绪登基是慈禧安排的,那为什么慈禧最后又杀了光绪?“母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恭亲王的儿子叫什么(清朝恭亲王奕䜣)插图

在1875年12月5日的晚上,载湉被带离他的家,带进了紫禁城。这天早上,同治皇帝驾崩,摇摇欲坠的大清国突然落在一个四岁的孩子身上。下令强行带走载湉的人是慈禧(图1)。当时,慈禧和载湉的关系更加密切。载湉的父亲奕譞亲王(图2)是同治皇帝的七叔,而载湉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婉珍(图1)。也就是说,载湉既是慈禧的侄子,也是她的外甥。

这天晚上,一场权力斗争刚刚结束。在养心殿西暖阁,慈禧太后召开御前会议讨论皇位继承问题,史称西暖阁会议。当时有资格继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恭亲王奕劻十七岁的儿子程程,一个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当时不满四岁。两个孩子之间的较量,其实是两个父亲之间的较量。古有荀,国有赖昌俊。按照祖制,在成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慈禧太后另有考虑。第二次要听政的慈禧,自然需要一个“孩子王”,而和她一起发动辛酉政变的易,对她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为易已经大权在握,身兼三职。如果他的儿子被允许继承王位,他肯定会很难掌权。于是,在这次御前会议上,嗜权如命的慈禧又玩起了政治。

会议结束时,慈禧宣布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成为大清国的第九任皇帝。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奕譞闻讯后当场晕倒。所有在场的朝臣都认为奕譞昏过去了,这是由兴奋引起的。没有人理解这位父亲此刻复杂的心情。

载湉的话”姠“意味着和平与安宁。它最初的名字是因为载湉是奕譞夫妇的第一个儿子,他们视他为珍宝,希望他能过上远离纷争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一纸奏折彻底改变了这个吊包子孩子的人生。

1874年12月9日,慈禧发布圣旨,昭告天下,光绪皇帝登基。第二年,是光绪元年。上谕(载于《华东光绪实录》)有这样一句值得注意的话:“玉龙皇帝是客,不得已,以酒鬼王奕譞之子载湉为文宗宪的儿子,为文宗宪的继承人。从前皇帝有一个王子。这里的“文宗宪皇帝”指的是咸丰,“继位文宗宪皇帝为子,承统为嗣帝”是指光绪的父母必须收养光绪到咸丰皇帝为子,这是光绪继位的前提。

慈禧心里很清楚,光绪这个年纪的孩子,最依赖父母。他要想真心认自己为“母亲”,成为他的傀儡,就必须断绝光绪与亲生父母的一切联系。慈禧在谕旨上告诉世人,同治皇帝没有子嗣,我只好选光绪继位。这一切都是慈禧为她第二次参政铺路。据《清史稿》记载,小载湉入宫前被描述为性情温和,聪明伶俐,喜画善写,喜谈花鸟。然而宫里的礼仪和规矩很快抹杀了孩子的天真。入宫后,为了让陛下迅速在光绪心中打上烙印,慈禧制定了“断亲疏,立陛下传孝”的教育方针。慈禧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光绪皇帝的母亲,而是光绪的主子。光绪初入宫时不到四岁,连奶都没断过。“亲爱的爸爸”是慈禧命光绪称呼她的。很明显,尊严、权力、孝顺,慈禧想对光绪强调的所有要求,都在“亲爱的爸爸”这个头衔里。

光绪四岁登基,是当时清朝最年轻的皇位继承人。初朝之上,有些朝政他是看不懂的。时间长了,坐不住的光绪必然自娱自乐,天天招惹慈禧。西太后如何对待年幼的光绪,在梁启超的1898年政变中有记载,说西太后“总像狮虎”,“皇帝被它吓坏了”。这样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只是例行的申斥,慈禧经常惩罚光绪,不仅让他下跪,还不给他饭吃。曾经的统治者连饭都吃不上,多可怜啊。小光绪入宫前,曾在春王府患过痢疾,很严重,几近致命,所以身材瘦弱,比同龄人矮了很多。事实上,光绪的父亲奕譞曾多次请求慈禧照顾光绪的饮食起居。但是,慈禧这位大姨妈,对自己的外甥,却是一点爱都没有。如果小光绪不按时吃饭,她就下令太监一天不给他饭吃,好让他得到“教训”。因为光绪经常受到慈禧的严厉训斥和惩罚,照顾他的宦官对他很不尊重。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及时改变了小皇帝的处境。他就是光绪的师父——翁同龢。

状元翁同龢曾是同治皇帝的老师。他为人正直,胸怀天下。慈禧希望翁同龢教光绪做一个“温顺”的皇帝。但翁同龢很快发现,这个孩子和同治皇帝小时候的倔强不同,精明好学,非常努力。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小光绪身体不好,却经常“一天吃五剂药,仍读书不止”,而光绪却天真地告诉他,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免受亲爱爸爸的责骂,这让翁同龢感到可惜。除了当老师,他还像父亲一样照顾光绪的生活。为了断绝小皇帝和父母的感情,慈禧曾经对翁同龢下过命令,对光绪的父母只字不提。“你姑姑去西部了。”翁同龢诱骗小光绪的时候,心不在焉的光绪会拉着他的袖子,弱弱地问:“等姑姑回来,叫她来宫里看看我。”

光绪翁与父子俩分享感受。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在礼仪、宗制、学识、德行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同治皇帝。当时,孱弱的晚清充满危机。沉重的危机感刺痛了一肚子热血的光绪。16岁时,他就努力成为康熙那样的一代君主。光绪4岁登基时,为了笼络人心,慈禧曾在朝廷上公开许下这样的诺言,“一旦皇帝在典学上取得成就,就重返朝政”,但慈禧实在不想兑现自己的诺言。

对于慈禧来说,故宫不是光绪的地盘,皇帝只是她慈禧行使权力的工具。在她眼里,光绪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她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胆小懦弱。她感到不安,不愿意把权力交给这样一个孩子。光绪16岁时,朝野大臣开始推举光绪执掌朝政。但慈禧为了继续享受站在权力巅峰的快感,违背了自己的诺言,推迟了两年才重返政府。尽管有清朝的祖制和惯例,慈禧在这个节骨眼上从来不管这一套,就像清朝没有“太后垂帘听政”这一说一样,但她还是一轮又一轮地执行。当她到达光绪,慈禧自然不会简单地回到政府。她已经在自己的政治棋盘上下了一招。

此举是军用飞机的一大变化,史称“沈嘉一树”。总之,慈禧在1884年中法战争失败时大做文章,把上尉军政大臣易拉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她一向忠厚老实的妹夫,光绪的生父,淳大皇子奕譞。表面上看,把慈禧奕譞拉上来的目的是为光绪的亲政扫清道路,实际上是为她自己日后摄政和政治锻炼做铺垫。光绪十二年六月十日,慈禧召集所有王公大臣,召见光绪皇帝。光绪一到,他就发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面,因为他在朝臣中看到了他的父亲奕譞亲王。这一天,慈禧发布圣旨(现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今日召见淳亲王、军务大臣李世铎,明年赐个人礼,从今年冬至开始,皇帝亲自行礼,秦择吉日。”这道圣旨表明慈禧正式宣布光绪亲政。此时的光绪,已经饱读诗书,踌躇满志。终于在这一天执政的时候,他非常激动。

然而,就在圣旨的第三天,6月13日,一份请求慈禧太后撤命的折子送到了慈禧手中。“我真够傻的,以为回到政府后,我就必须一直遵守现在的规定。所有的大事都要先下诏书,然后在《皇帝序曲》中审理,也就是说现在由皇帝来当家不合适。即使他现在想接手,也要等到20岁。如果他现在掌权,太后也会要求皇帝每日请示后再做决定。让光绪万万没想到的是,递存折的人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奕譞亲王。奕譞为什么要这样做?奕譞担心光绪宫里的“亲爱的爸爸”。1875年,就在他的儿子被选为皇族继承人的第二天,酒精王子奕譞向慈禧提出辞去所有官职,退休回家。然后,皇帝的生父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假装与世无争。然而,十年后,当慈禧要求奕譞再次走上政治舞台,帮助她完成《沈嘉遗书》这部政治剧时,奕譞欣然同意。奕譞态度的转变是为他的儿子管理未来。奕譞知道慈禧迟早会重返政府,但重返政府只是一种装饰,他绝不会轻易放弃权力。奕譞觉得他必须向慈禧渗透一个信息,那就是我绝不会冒充皇帝的“生父”。他知道,只有不断表达自己的忠诚,才能救儿子。

光绪对奕譞回归国家充满喜悦,他和慈禧即将面临政权交接之战。这个时候,他迫切需要一个可以真正信任的人。然而,他父亲入宫后的所作所为让光绪很失望。他不仅阻碍了自己的亲政,还做了一件让光绪极为反感的事,那就是为慈禧修缮清漪园。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其实恢复清漪园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因为重建清漪园势必会赢得慈禧的好感,同时可以把她送到清漪园照顾生活,减少她在紫禁城的时间,让光绪真正实现亲政。但是,清朝根本没有多少钱。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奕譞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偷梁换柱的办法。他提出,中法战争失败,要大力加强海军建设,派八旗子弟去练水战,地点就选在了清漪园。因此,建造花园成了一项海军工程。这个计划让光绪很生气。外国列强围着他,海军衙门经费短缺。他不得不花费数千万美元来修复花园。从小身体虚弱,不敢明确反对慈禧。他只能拿他父亲出气。然而,奕譞无法向儿子解释他的意图。他只能默默承受光绪的指责,同时下大力气为慈禧建园。这项巨大的工程完成后不久,奕譞就因精疲力竭而死。

【评论不一,真相只有一个:还原最精彩最有趣的历史细节。】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4706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