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在中国,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等地区。傣族有许多节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在中国,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等地区。傣族有许多节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关门街

傣语叫“入坳”,意思是佛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在傣族历九年十五(农历七月中旬)举行,持续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月初九,佛随母去西天讲经,三月才能回人间。有一次,正逢佛祖经期要去西方传教,成千上万的佛教徒下乡传教,践踏人民的庄稼,耽误人民的生产。人们怨声载道,对佛教徒非常不满。佛陀得知此事后,心中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次佛陀去西方讲经,所有的佛门弟子都聚在一起,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准去任何地方,只能忏悔赎罪。因此,人们称之为“关门节”秒。

开幕式

傣语叫“楚瓦”,是佛祖出寺的意思。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它在每年傣族历的12月15日举行。其活动与闭幕节相同。傣历十二月十五日,把进入洼地时放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来烧,表示佛已走出洼地。16日,和尚出了洼,全家男女老少都去庙里拜佛。17日,举行了盛大的“抓花”活动。这一天,佛祖西行三个月后又回到人间,于是每个村寨都要敲锣打鼓,举行隆重的大会迎接佛祖,同时在佛祖的房间里向佛祖忏悔过去一年的罪过。僧侣们利用这段时间向年轻男女传播他们的教义。开业典礼时,农忙季节已过,天气渐冷,佛事活动不多,年轻人可以谈恋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外出经商或走亲访友。这个季节是傣族人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燃放火花,点燃灯,高高飞翔,周游村落,好不热闹。

隆史

有些地方也叫“长驱直入”。傣语中的“龙”是指一棵树或一片森林,“秀”或“冲”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长秀”就是祭祀树神。在古代,傣族人要种树来纪念建村,所以傣族人把建村时种下的树视为村落的守护神。“龙市”的时间在农历二月,具体时间因村而异。一般都是李寨人的后代带头,村里的男人都在一棵特别的树下祭拜。在“龙展”期间,他们互相拜访,互致节日祝贺。青年男女穿越山川村庄,唱着山歌,寻找伴侣。顺斋一带“龙市”的第二天,青年男女相邀到河里鱼虾。直到晚上,他们每种鱼和虾各取一点放入河中,意思是在未来的一年里,河流将充满鱼虾,鱼虾永远不会被捞出来。那天晚上,他们在河边吃了晚饭,这对年轻男女在一起玩得很开心。“龙秀”期间,允许客人进出,必须待客待客,才能如愿。

对街

每年五月的端阳日,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都会聚集在马街乡五湾村那冰大龙潭,欢度“歌节”。在这一天,所有村庄的年轻男女都盛装前来,举行男女之间和村庄之间的歌唱比赛,从日出到日落。老小孩带着干粮来听歌。歌会是青年男女交友和寻找伴侣的绝佳机会。

角骨魂

又称“昭谷魂”。每年农历十月,粮食入库,傣族人选择月底的最后一个龙日,称为谷魂。那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在田里杀一只母鸡,点燃一堆稻草或米糠作为祭品。祭祀结束后,带少量糯米回家,放在仓库里。涩谷的灵魂已经回家了,以后可以开仓使用。

泼水节

1.起源

泼水节是傣族新年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它在每年农历四月(相当于傣族日历的五月)举行,通常持续三到四天。第一天是“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万朵上汉”,意思是送旧。这个时候,人们要收拾屋子,打扫卫生,为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和节日之间的各种活动做准备。第二天叫做“愤怒日”,意思是“空”。按照习俗,这一天既不是前一年,也不是后一年,所以是“空日”;第三天被称为“Maipaya Wanma”,据说是paya Wanma的灵魂带着新的日历返回地球的日子。人们习惯把这一天看作天王的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起源于印度,是古代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为佛教所吸收。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作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了数百年。在泼水节的传播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相结合,赋予了泼水节更加神奇的意义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神话:古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妖魔,作恶多端,滥用职权,致使庄稼歉收,人心不宁,民生悲惨。人们讨厌他,但是尝试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他。后来,魔鬼占领了七个苦老婆。看到他们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女孩们决心找到杀死魔鬼的方法。聪明的七姑娘在魔鬼的话中发现了他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只有魔鬼自己的头发才能杀死他。一天晚上,魔鬼喝醉后陷入了沉睡,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地绑在他的脖子上。

果然,魔鬼的头立刻掉了下来。但我的头刚一着地,地上就着了火。眼看要酿成大祸,姑娘们立刻拿起头,火灭了,魔鬼也不见了。为了防止大火再次燃烧,伤害人民,姐妹们决定轮流抱着魔鬼的头,每年都要换一次。每年换人的时候,都有人用头冲女孩,以洗去身上的血迹和成年后的疲惫。后来,为了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傣族人民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而形成了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2.泼水节的祝福

在“迈日”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会在佛寺里采花采叶进行朝拜,并拿着干净的水去“浴佛”——为佛像洗去灰尘。“浴佛”后,开始集体互泼。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溅到每个人身上。“泼,戴家人疯了”,“泼遍了,幸福一辈子”!空中绽放出象征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人们尽情地泼洒着,大声地笑着,开心极了,浑身湿透,兴高采烈...

3.泼水节的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爱情、培养幸福的美好时光。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玩“丢包”游戏。女孩手里精心制作的花包是爱的信物。丢包那天,女生们费尽心思打扮一番,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袋来到“预订室”,与两边的男生分开,相隔三四十步,开始互相扔花袋。如果小伙子接不到姑娘扔过来的花包,就要把准备好的花插在姑娘的头发里。如果女孩接不到小伙子扔过来的包,他就得把花插在小伙子的胸前...从而逐渐选择对方,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4.泼水节的力量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活动之一,通常在泼水节的第三天举行。那天,人们穿着节日的服装聚集在澜沧江和瑞丽河畔观看龙舟比赛。河上停泊着一艘龙船,船上坐着几十名精英水手。一声令下,整装待发的龙舟箭一般向前飞奔。顿时,鼓声、锣声、号角声、欢呼声响彻大江南北,此起彼伏,声音相应。节日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5.泼水节舞蹈

傣族人能歌善舞,所以泼水节少不了舞蹈。大型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村里的广场上参加集体舞。象脚舞温暖、稳重、潇洒。舞者围成一个圈,用锰锣和象脚鼓跳舞,边跳边鼓掌“我,我”或“水,水”!孔雀舞优美、典雅、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势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体现了傣族儿童的审美旨趣。还有很多舞者沉迷于自己的即兴创作,有的载歌载舞,有的甚至边跳舞边喝酒。他们痴情狂野,日日夜夜舞而不倦。

6.泼水节“玫瑰”

《展翅高飞》是泼水节的另一个保留节目。高盛是傣族人制作的一种烟火。竹竿的底部装有火药和其他成分,放在用竹子制成的高架子上,用一根引线连接,经常在夜间引爆。提升时,点燃导火索使火药燃烧,会产生强大的推力,像火箭一样把竹子推进高空。竹子放出白烟和口哨声,同时在空中放出绚烂的烟花,像花朵一样,炫目而奇妙。然后地上的欢呼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评论、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田坝节

游田坝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节歌会。正月十三上午,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村里的大绿树下,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歌手们端着美味的米酒,唱着春节和四季的欢乐歌曲。人们随着鼓声跳舞。

当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一位长者大声宣布“天霸巡”开始时,陶醉在歌舞中的人们自动组成队伍,由八名手持彩旗的青年带领。一路吹喇叭,敲锣鼓,放鞭炮,放火枪,向田坝进军...“田坝巡”可谓是傣家农业春耕生产的“巡”。通过这次活动,结合

比如全坝子的早稻,必须在正月十三前种下;灌溉,不得偷水、抢水;任何人都不允许在禁区内砍树。否则,普罗大众将被罚三十碗酒,三十斤鲜肉。村干部将被加倍处罚。“田巡坝”体现了傣族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美德。

沃杰

它是傣族人民祈求渔业和水稻丰收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在大窑湾碧邑举行。相传古时候,外族入侵,傣族的祖先绿百王不幸去世。在青格王子和红梅公主的带领下,戴家继续奋勇作战,但最终寡不敌众,退守金沙江。清哥和红姐也被敌人俘虏,关进了河边的一个山洞里。为了消灭戴家,仇人与江垭中一个名叫石蛾的妖魔勾结,共同消灭戴家。飞蛾扑火,乌云翻滚,河水暴涨,惊涛骇浪,山洪暴发,岩石崩塌,饱受折磨的戴氏家族将遭受灭顶之灾。

就在这时,青哥和红梅冲出山洞,与石蛾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搏斗,最终杀死了石蛾,使得河水退去,岩石稳固。云开了,河退了,山洪止了,戴家得救了。傣家人定居在金沙江边,过着优裕的生活。但在与石蛾的战斗中,青哥和红梅被施了魔法,变成了青色和红色的鱼。为纪念庆哥和红梅拯救傣家的功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傣家男女老少,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背上好酒,来到金沙江边,载歌载舞,举行纪念庆典,庆祝打败妖怪——傣家的胜利。

这天早上,人们早早地来到了金沙江边。当太阳照在河上时,盛大的节日仪式开始了。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傣族长者的指挥下,两个傣族壮汉抬着两条大木鱼,一条是青鱼,一条是红鱼。以三戒火枪为信号,哨子引路,吹打着木鱼来到河边的沙滩。他们跟着到了河边,在长辈的带领下,用锅到了河边,在欢唱声中纷纷溅起木鱼。

然后长辈们用傣语念诵吉祥话,在河里蘸松枝,轻轻地洒在每个人的头上。人们互相倒水,送上美好的祝愿。在唢呐、芒锣、象脚鼓的伴奏下,男女老少欢快地跳起了“嘎阳舞”,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鱼满筐、稻子丰收。如今,沃巴节的聚集地已成为楚雄、丽江及川滇毗邻地区各族人民交流文化和物资的场所。每年都有超过10,000人前来参加节日和土特产交易。

花街节

又称“热水塘花街节”。云南省元江县的傣族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持续一天。戴亚人也庆祝花街节,其活动基本上与傣族人相同,但节日是在农历五月初六。花节的主要目的是辞旧迎新。节日的早晨,当太阳升起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沅江东岸的热水塘草坪上,欢歌笑语庆祝节日。老人谈往事,年轻人载歌载舞,孩子追逐游戏,其乐融融。人们还在热水池塘里泡温泉,以摆脱旧年的污秽,干净凉爽地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会举行二重唱来寻找伴侣。

声明:转载自网络,不用于商业宣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0335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