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清风是什么意思(拂面清风是什么意思)

焦尤鲁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培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突出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

焦尤鲁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培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突出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指出,“焦尤鲁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并存。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这样的精神来构成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这样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从科学总结焦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到提出特别值得学习和弘扬的‘公仆情怀、实事求是、战斗精神、道德情操’;从学习和弘扬焦同志“对群众要亲切,对工作要顽强,对事业要努力”的重要指示,到强调做一个县委书记就是要做一个焦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学习焦精神的亲身经历,对焦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极大地丰富了焦精神的内涵和精髓,赋予了焦精神新的时代价值,为新时期弘扬和传承焦精神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赤诚清风是什么意思(拂面清风是什么意思)

1.焦精神诠释了一个“心中有足够的党力”的中国共产党人形象。

感动人,先不要感伤。焦尤鲁于1962年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直到1964年5月去世。用一年多的短暂工作,在党的精神谱系中创造了一座永恒的丰碑。焦在实际工作中发出的“兰考三誓”,充分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赤诚情怀。从河南开封尉氏县第二书记到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迎难而上,丝毫不畏惧“灾区干部栽赃”的谣言,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临危受命带着家人和家人一起工作。他去了当时最艰苦、最艰苦、最贫困的重灾区兰考县,靠的是一个铁架子的坚定誓言带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感谢党把我送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请放心,我绝不会在不改变兰考面貌的情况下离开兰考。"

正视困难,积极工作。焦所面临的兰考,是一个“饥荒压头、人口外流、干部忧”的困境。与此同时,焦还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三难”,即在重灾区担任县委书记的困难,在工作过的地区按降薪生活的困难,三年自然灾害造成营养不良肝炎的身体困难。面对困难越来越大的不利局面,到兰考后,焦没有坐等政策、靠资助、求援,而是主动投入工作。面对困难,焦许下了第二个誓言,“奋力拼搏,下大力气改变兰考面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兰考后,焦到处调研,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奋力拼搏,以自己的革命豪情和冲天干劲,为治理和消除兰考“三害”,从根本上改变兰考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他实在支持不了去治理“三害”了。临终之际,他许下了“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就死不瞑目”“我死了以后,就埋在沙丘里,我看着你把沙丘治好”的第三个誓言。“兰考三誓词”,没有太多感人肺腑的话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语,展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和党的基层干部在面临困难和危机时的无限忠诚和使命担当。

大德源于真情。在焦42年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从抗日战争时期被敌人俘虏为苦力,到剿匪运动中的英勇战士,从土地改革运动中熟练演奏二胡的党员,到坚决听从指挥抗击自然灾害的干部,焦始终是一个从不把命运押在生命上的硬汉,一个能文能武的孤胆英雄,一个敢于战胜困难的勇者。正是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焦怀着对党无尽的真情,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磨砺精神,勇往直前,奋勇拼搏。

其次,焦精神诠释了一个“心中有人民,方向正确”的共产党人形象。

人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设时期,丰富而艰苦的人生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对亲人的恩情、对党的真情和对人民的热情,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焦一生都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美好的事物或他认为美好的人称为“娘”。焦口中的“妈”就是养他、养他的妈、救他的党、爱他、敬他的人。“娘”一直是焦生命的起点,情感的支点,力量的源泉。正是这种人间最温暖、最真挚、最感人的情感,使得焦在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考验、挫折和打击时,无论担任什么角色,处于什么处境,面临什么选择,都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对至亲的好,对党的真情,对人民的热情。

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人。到兰考上任后,焦意识到,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面对具体工作,是“看客”、“游客”、“路人”。党员中也有一些干部不正直,不努力,说话不自信。因此,他们总是充满懦弱。焦提出“干部不拿,水牛落井”,即党员中的党的基层干部一方面要精力充沛、积极果断,另一方面要更加主动地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从而充分依靠群众,调动群众开展具体工作。焦认为,干群关系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党员干部缺乏能力、知识和方法,而在于党员干部的认知和定位不准确。

群众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当时,毛泽东同志曾把人民群众比作“土地”,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强调“种子”要发芽、结果,一刻也不能离开正在生长的“土地”。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焦提出党员干部必须“先示范,后要求”。比如去农村调研,一定要去村里最穷的人家,吃住都要和老百姓一模一样。你要“不是拍脑袋做决定,也不是拍屁股做姿态”,而是要先调查再说话。你们在饭桌前,在田间地头,在人民群众面前,真的要“甜甜蜜蜜”,“荣辱与共”。在焦的心目中,他不仅真诚地把穷人和基层人民当作“母亲”,而且意识到他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在人民中间想办法”。在满足人的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让人们萌发梦想,看到希望,有改变人生、改变命运、改变人生的理想。

没有什么比热爱人民更高尚,也没有什么比造福人民更高尚。焦曾经说过:“我浑身是铁,我能打多少钉子”“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焦尤鲁果断“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审时度势,想办法,大胆试,勇于改,艰苦奋斗,巧干实干,把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整盘棋搞活了,满足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焦尤鲁用他短暂的一生成就了兰考36万人;另一方面,也是兰考36万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成就了焦尤鲁、焦尤鲁精神。焦常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帮助群众进步。首先,它应该对党和阶级兄弟有一种真诚的忠诚,没有任何私心。有私心就会忘记党性,人就会变得自私,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摸不到群众的脉搏。”也就是说,只有把人间最真、最真、最暖的真情留在心中,脱离个人、小圈子、小利益集团的局限,才能在党员干群关系的精准定位中获得为人民服务的“真知”,从而为开展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焦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慎独之心”的形象。

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精神的鲜明特征。焦之所以能成就焦精神,在于他对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和实践人性光辉的生动诠释,在于他对党员干部认识和实践党性的严谨操守,在于他对党员干部磨炼自律的慎微清风。焦的真诚、真心、诚意,他的不畏变通的精神,他的正视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作风,他的善于从自身找问题的操守,他的渊博学识,他的模范行为,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能够而且应该达到的高尚情操、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

“慎而稳于心”贯穿了焦的一生。其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是“管好自己”和“管好家人”。要管住自己,焦靠的是坚定地忠于党和群众的利益,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动真格、说实话、办实事,根据兰考的实际情况、历史发展、人民愿望,实事求是地付诸行动。焦在兰考调查情况后发现,上级政策的执行并不完全符合老百姓的内心愿望,下面的同志执行起来确实有困难。他在认真解读和贯彻党的政策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极力主张尽可能采取灵活措施,而不是“一刀切”。焦善于自我批评,实事求是。1964年3月,焦在县委常委会议上讲话,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带头进行自我批评。他说,“在我的工作作风中,有些老问题很容易犯,就是我比较生涩,比较焦虑,有时候会让我有些脱离实际。结果就是对下面的困难考虑不够,适当的批评下面,有时候会控制自己,含蓄的批评。这种方法不合适。”他相信,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经受考验。作为党员中的干部,不能搞特殊化,但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他反复强调“革命不是做官,而是人民的勤政公仆”。焦生活简朴,工作勤奋,坚持先苦后乐,衣服帽子鞋袜都是缝补缝补的。正是他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显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树立了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和形象。

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管家”问题上,焦深知干部搞特权的危害。他不仅能洞察问题的症结所在,还能潜下心来,围绕实际问题制定计划。当他发现儿子看了一场“白戏”不买票时,一是严厉批评,二是补票,三是亲自起草《无十干部》,整顿官场风气。当他发现女儿焦守凤想去一个工作轻松体面的地方时,不仅当面批评女儿跟不上步伐,落在后面,还在大会上公开批评女儿是反面教材,教育青年引以为戒。焦在教育完女儿后,主动挑唆女儿去卖咸菜,沿街叫卖,给她示范如何更好地卖货,从根本上解决了她的工作问题和思想问题。

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大道”的完美体现。焦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体的"心学"结构,使"心中有党"与"动力足"完美结合,使"心中有民"与"定位准"互动,使"心中有卫士"与"保持定力"相互支撑。它表明,一个中国共产党人把党员对干群关系的科学定位、对复杂局面中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对宇宙真善美之道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并运用到总体目标和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实践能力,以实际行动塑造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铸造一笔永恒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伦理学教研部副主任王乐)

来源:央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422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