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冰人工降雨的原理(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视频中发射火箭弹的场景不是军事演习,而是气象专家在做人工增雨。今天(19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第8个高温红色预警,此前一天,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黄色预警也已发布。连

视频中发射火箭弹的场景不是军事演习,而是气象专家在做人工增雨。今天(19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第8个高温红色预警,此前一天,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黄色预警也已发布。

干冰人工降雨的原理(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插图连日来,极端气温炙烤四川、重庆及江南多地,全国200多个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尤其是重庆这个大火炉,最高温度居然达到了45℃,让很多人惊呼。好不容易熬过了38度的夏天,却迎来了40多度的秋天。近日,浙江、湖北、江西等地为了对抗干旱高温,一直在进行人工增雨,借天上的一场雨,给人们解暑解渴。

如何从天上借“雨”进行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确实是缓解旱情的好办法。是如何实现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吗?很多人疑惑,既然已经掌握了“呼风唤雨”的方法,为什么还会出现高温干旱的问题?

人工增雨,很多人喜欢形容为人工降雨,就是人工降雨的意思。降雨量和字差有什么区别?人类真的能用空发号施令吗?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我想澄清一个概念。现在很多人可能会把人工雨雪理解为人工降雨或者人工降雪。其实字差的概念完全不一样。我们称之为人工增雨或人工增雪。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与自然力相比,人类的力量还是很小的。其实大部分正常的降水过程都是自然降水的作用。如何通过人工干预,在自然降水的前提下增加降水,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我们称之为人工增雨或者人工增雪。

人工增雨需要什么条件?

夏天人工增雨和冬天人工造雪是一样的原理。归根结底,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大自然,人为干预只能帮倒忙。人工增雨雪需要什么条件?

为了人工增加雨雪,首先要有合适的云。一般来说,当云的厚度超过两公里,缺少冰晶但有丰富的水汽,云的周围有充足的水汽持续供应时,气象学家认为这种云具有将雨雪变成现实的潜力。

其次,云是冷暖的。暖云里全是小水滴,温度在0℃以上。上升气流的抬升使它们漂浮在空中,无法下落。

而冷云中的温度在0℃以下,云中有许多闪闪发光的冰晶和过冷的水滴,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的抬升下不会掉落。这时候就需要人工帮助了。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人工增雨增雪就是通过人工干预,把某种催化剂播撒到云中,促使云中的降水条件向着我们想要达到的条件发展。比如,自然降水需要冷云中有一定数量的冰核,但如果这种自然冰核的数量或浓度不足以产生降水,我们可以人为地给冷云增加一些冰核。当冰芯扩散到富含过冷水区域时,过冷水可以通过冰水转化过程逐渐转化到冰芯中形成云滴,云滴逐渐长大,当云滴长大到一定程度时,云滴在大于升力时下落,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雨或雪。

有哪些催化剂可以帮助气象学家「化云为雨」?

要实现人工增雨,合适的云和催化剂缺一不可。有哪些催化剂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把云变成雨?

专家告诉我们,人工雨雪增雨使用的催化剂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碘化银等成核剂,可以产生大量的凝结核或凝结核;第二类是可以使云中的水形成大量冰晶的干冰等制冷剂;第三类是吸湿剂,如盐颗粒,它们可以吸收云中的水,并将其变成更大的水滴。

将催化剂送入云中需要什么特殊设备?

然后问题又来了。这些可以促进降雨的催化剂是如何进入云层的?

人工增雨飞机是云中播撒催化剂的最佳设备,可以直接将催化剂撒入云中。其上安装的探测仪器还可以跟踪监测作业前后云态的变化。该飞机机动性强,催化面积大,增雨效果好。

与飞机作业相比,火箭和高炮作业可以更密集地播撒催化剂,形成高浓度的冰核,特别适合飞机难以进入的对流云作业。

安静的地面烟灶是最“无声”的人工影响天气设备。人工地面增雨烟炉常用于山区地形云。操作者将其设置在迎风坡后,当天气条件适宜时,电脑发出点火信号。烟雾开始燃烧带有催化剂的火焰,人造冰核被环境场的上升气流送入云中。除了山区,地面烟灶也非常适合申请经营许可困难或不可能的城市及周边地区空。

人工增雨会不会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人工增雨可以有效抗旱降温,但不禁让人担心将各种催化剂播撒到云中会污染环境,尤其是会对人体健康有害吗?

气象专家介绍,干冰,也就是固体二氧化碳、液氮、碘化银等。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使用的主要催化剂,每次作业只需少量。至于常用的冷云催化剂,其主要成分干冰和液氮汽化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是空气体的主要成分,所以是“生态安全催化剂”,不会污染环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最常用的催化剂是碘化银,但人工影响天气播撒的碘化银浓度极小。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和环境中的银离子含量有一个安全标准。每升水中银离子的含量不超过0.05毫克。我们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人工影响天气后,使用的催化剂应该不会影响环境和水,不会污染环境,因为浓度远低于标准值至少两个数量级,国内外都有检测数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405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