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原理(自建房子如何安装避雷)

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各种树木,尤其是空空地上的树木,很容易被雷击断或着火,而一些高层建筑却频繁被雷击却能屹立不倒,安然无恙?仅仅

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各种树木,尤其是空空地上的树木,很容易被雷击断或着火,而一些高层建筑却频繁被雷击却能屹立不倒,安然无恙?仅仅是因为建筑比树木坚固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一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神器”——避雷针。那么避雷针是如何防雷的呢?是否安装了避雷针,雷电会避开这个建筑?我们继续往下看。

避雷针原理(自建房子如何安装避雷)

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引雷”|来源:https://metro.co.uk

一个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现在人们对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避雷针通常由接地体、接地引下线和接闪器三部分组成。避雷器一般采用长度为1-2m,直径为15-20mm的圆钢或钢管,固定在支柱上端,通过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

遇到雨雪天气,一些高层建筑可以在带电的云层中感应到大量的正电荷。雷云靠近地面放电,会扭曲地面电场。在这个被闪电击中的短暂放电过程中,巨大的电能瞬间转化为光、热等能量,导致建筑物的破坏。

避雷针工作原理|来源:https://qsstudy.com

由于避雷针的顶端设计成尖状,当静电感应避雷针针刺时,会积累大量电荷。避雷针与这些云之间形成一个电容,与带电的云形成一个通道,从而主动吸引雷电向避雷针放电。

当安装高于建筑物的避雷针时,由于尖端放电效应,避雷针处的场强极高,只会在带电云层和避雷针之间放电,从而有效防止建筑物被雷电损坏。

2

避雷针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知道,避雷针真正的作用不是防雷,而是引雷。建筑物内安装避雷针及相关防雷设施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首先是直击雷防护:主要是防止雷电直击建筑物。比如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必须安装避雷针或其他防雷设施,以减少雷击产生的巨大电流沿着建筑物向大地泄漏的过程,减少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空。

其次是感应雷的防护:感应雷是雷击产生的电磁感应作用于建筑物的金属导线,损坏电子元器件的现象。避雷针主要用于保护家用电器和弱电设备。另外,安装漏电保护器也可以起到保护家用电器的作用,同时一定要做好防雷接地。

如果闪电击中地板的混凝土柱,电流可能会沿着建筑物内部的金属传导到大地。

如果住宅楼层没有采取必要的防雷接地措施,雷电流产生的能量无法有效释放,那么它所经过的楼层就会有危险,直接或间接地对建筑物或楼层的电气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在雷雨天气,室内家用电器一定要及时断电,可以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雨天注意家电停电|来源:搜狐

避雷针技术古已有之。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人民已经在实践中应用了避雷针技术。

唐代《焚毂》一书中记载,汉代百良殿失火。有人建议在屋顶上放置鱼尾形的铜瓦,以防止闪电引起的天火。这里说的屋顶鱼尾状金属装饰,其实也有防雷的功能,可以算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

法国旅行家马根兰(Cabriolet de Maganland)在1688年写的《中国新事物》一书中记载,中国的屋顶两端有一个上翘的龙头,从龙口伸出的弯弯曲曲的金属舌伸向天空空,舌根用一根小电线连接,直通地面。

这个奇妙的装置可以在雷击时起到避雷作用,从而防止雷电破坏建筑物。如果闪电击中房屋,电流会沿着电线从龙舌兰传导到地面,以防止闪电直接摧毁建筑物。

这说明我国古建筑中的防雷装置在原理上与现代避雷针基本相似。

中国很多古建筑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些古建筑所采用的防雷技术,比如古塔上的宝塔,古建筑上的飞檐。

古塔上的宝塔能在雷电场中产生强大的电晕电流,从而起到防雷避险的作用。对于古代的普通建筑,在每个飞檐角上放置一个铜兽首飞檐或一个铜瓦,然后通过铜线与地面相连,祈求平安。

古人虽然不懂避雷针的原理,但还是不自觉地使用了避雷针技术,这是古人多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建筑防雷措施:宝塔、飞檐|来源:视觉中国

总之,避雷针的设计原理是人为地将雷雨云中的电荷触发到地面,避免雷雨云中的大规模放电对人、建筑物和家用电器造成伤害和损失。了解避雷针的发明历史、工作原理和保护作用,在生活中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雷击伤害。

审计专家: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所博士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编辑:埃里克,伊尔刘易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196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