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肖是什么动物(家臣是什么动物生肖)

新民晚报·国学论谭今日专版刊登了笔者《庚子说鼠与“鼠文化”》,特转载于此晚报新民谭纶今日出版作者特刊《庚子谈鼠与鼠文化》,特在此转载。“岁岁送新春,春暖花开更好

四大家肖是什么动物(家臣是什么动物生肖)插图

新民晚报·国学论谭今日专版刊登了笔者《庚子说鼠与“鼠文化”》,特转载于此晚报新民谭纶今日出版作者特刊《庚子谈鼠与鼠文化》,特在此转载。

“岁岁送新春,春暖花开更好”。农历新年在即,春天到了。转眼间,已经一岁了。在古代,人们创造了“枝叶年表”,即“十日”(甲、乙、丙、丁、戊、己、克、辛、任、桂)和“十二地支”(子、丑、阴、毛、陈、司、武、卫、申、酉)。

岁月来来去去,四季交替。2020年是庚子年,甲子年是鼠年,所以甲子年也可以称为鼠年。晚唐文史学家孙露说:“自古干枝为天皇所造,黄帝之帝大鳌以天枝、地枝记年、月、日。自黄帝时代以来,已有七十七家子。”(《老乡亲》)10岁遇到甲子也很难得。我们遇到了历史上的第78个甲子年。我们是多么幸运。庚子当季,第一鼠当季,我就来庚子年,说“鼠”。

第一个老鼠十二生肖的记录和传说。

1990年,我写了一个短篇《十二生肖》,上百家出版社出版,对十二生肖的故事做了一些探讨。中国的生肖动物起源于什么时候?今天仍然是一个谜。但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仍将王充在东汉思想家《论衡》中的论述视为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隶属关系的最早记载,可见汉代已大体奠定了今天表述的基础。

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有“十二”?《冯记》:“掌十岁,二月十日,二月十日,十二月十日,十月十日,二十八星之位。分辨其叙事,以知天道之位。”《国语·金玉四》也记载:“黄帝子孙二十五人,十四人十二姓。”就连天子的妻妾也有“十二女”的说法。后汉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女,日数也;以下诸侯各有异,事在降。”时间分为十二个递进的时期,一个时期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小时。这些记载恐怕可以印证黄道十二宫取“十二”这个数字的原因。

其实黄道十二宫有着深厚的天文背景。洪水时代,原始先民经历了寒热交替的循环。宋人洪灏在《宋·莫吉文》中写道:“女真老而小,非正朔所能及。其人不知年表。当被问到时,他们会说,“我见过多少次草?”草绿了就是一岁。宋·孟珙的《孟达碑录》也写道:“一草一岁。”。如果有人问他多大了,他会说几根草。“后来有天文观测者发现,可以用月亮的盈亏周期来衡量一年的长短,发现十二个满月都是一岁。这一发现是早期历法最精确的成就之一,“十二”被视为传达上帝旨意的“天数”。天需要地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所以是“十二”。

那么,为什么先人会选择这十二种动物作为自己的生肖呢?历史上,对于这种对应的安排,说法不一。第一,宋诗人洪迈认为十二枝的奇偶数对应动物爪的奇偶数。比如孩子中午申请奇数,老鼠、老虎、猴子、狗的爪子都是五个指头,而马是一个蹄子。所以子曰正午宣言分别对应鼠、虎、龙、马、猴、狗。二、郎英,阿明人,认为是根据《书七修稿》中动物的性情来协调的,如“子为阴极,被鼠藏而隐,鼠藏而迹”。第三,刘宪庭,阿清王朝的人,也同意郎英的说法。他引用李长青在《杨光杂记》中的《松下亭记》说:“为什么儿子是老鼠?岳:天道开于子,不耗则不怒。老鼠吃昆虫。于是夜未尽,鼠待令,故子属鼠。丑创造了地球,牛创造了地球,所以丑属于牛……”第四,学者有这样的解释: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和排列是根据它们每天的活动时间决定的。比如老鼠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时候老鼠最活跃,以此类推。这些说法说明了第一只老鼠的真相,但都有些附带。

如果学者的研究比较古板,民间传说就会生动有趣得多。比如轩辕黄帝要选十二种动物担任宫廷侍卫,动物们纷纷报名,猫让老鼠报名,老鼠却忘了,于是十二生肖里就没有猫了,从此猫成了老鼠的天敌。比如一次动物比赛,留下了十三只武功高的大象,老鼠,牛。聪明的老鼠钻进象鼻,把大象弄得狼狈逃窜,于是十二生肖里就没有大象了,老鼠占了第一名。还是那句话,在传说中的远古时代,天地混沌,就像大气袋一样,气体无法逃逸,与外界隔绝。当时的老鼠身强力壮,就在大气袋上咬出了一条缝,气体从缝里进出,老鼠拯救了一切生物,为创造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天地是在童年中诞生的,所以它们在童年中属于老鼠...这类传说,或者看似逗人开心的笑话,或者看似贬恶扬善的寓言。但“松鼠丑牛,阴兔,陈蛇,五马尾羊,神猴,白沟海珠”却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代代相传,在民间流传。似乎早已超越了阶层和年龄,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

老鼠形象的神话解读

说到老鼠的别名,有很多名字,北方的“老鼠”,南方的“老鼠”、“老虫”,唐书的“阚京”,云县杂记的“社军”,正字通的“耗虫”,古籍的“地洞虫”,到了唐代。

虽然老鼠有很多别名,但是人们对它的印象真的不怎么样。一提到老鼠,很多形容它的词汇马上就会浮现在脑海里,比如目光短浅、冷血、鼠头鼠眼、无名、鼠肝虫臂、市狐社鼠、过街老鼠、一口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等等。,还有许多民间歇后语,如“被老鼠追赶——一见洞就钻”“老鼠在捕鼠器里——离死不远了”...诸如此类,没有褒义,却充满贬义。似乎人类和老鼠结下了仇人,老鼠阴险、狡猾、诡诈,老鼠是流行病的携带者,也是灾难和厄运的化身,等等。其实在民间生活中,老鼠的形象远没有那么单一,人们对老鼠的态度也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做一些客观的分析。

中国各民族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很多,老鼠的名字也不在少数。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流传着《木帕米帕的故事》,讲述的是创世神尔沙在天地混沌未开之前创造了世界。那是一只老鼠咬了三天三夜的厚葫芦,从里面出来一男一女。他们是拉祜族的祖先,这说明老鼠创造了世界。在普米族神话《日月星辰》中,老鼠再次成为在云壁上打洞的专家。是老鼠在云墙上打洞,地球从此变得光明。畲族流传的“老鼠和稻子”传说说,在古代,水稻一年收割四次,人们不懂得珍惜。天神们一生气,就用布袋把小米都收了回去。没有粮食,人会饿死,人会求老鼠偷粮食种子。老鼠上了天,等神仙睡着了,在黄泥里打滚,咬开布袋,带着所有的米回到人间。从此,世界又有了粮食的种子,并从天上偷走了粮食的种子。这是多么英雄的壮举啊!

因为老鼠的贡献,很多民族都感激它;由于它的贡献,人们甚至对它偷吃食物感到同情和怜悯。在我国的大江南北,流传着一本书《为什么老鼠死不瞑目?上面说老鼠给人类带来种子,但是人类不允许老鼠吃食物。他们看到老鼠就打,觉得很委屈,到死都不会闭眼。

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原始动物崇拜的所谓“四主”“五门”,即对狐狸、黄鼠狼、刺猬、老鼠、蛇保持一种敬畏之心。人们认为这些动物具有非凡的灵性。老鼠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关于老鼠和鼠神的传说在各地都很常见。北方有老鼠被解救被封印的故事,也有给老鼠钱的故事。

从神性的角度可以看出,神话、传说、故事中蕴含着原始先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和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也许老祖宗从老鼠的活动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也可能老祖宗直接受益于老鼠。比如他们饿了的时候,在老鼠洞里找到救命的食物。惊喜过后,他们对老鼠进行了浪漫的解释和判断,赋予了老鼠“文化英雄”的地位。

“老鼠娶女人”的悖论

神话终究是神话,鼠患依然是现实世界的祸害。为了生存和繁衍,农业依赖于田地的收成。老鼠破坏田地,偷吃食物,当然是农业的大敌。再说,老鼠传播疾病,是人命的杀手;咬墙,是他家的败家子。所以,早在两千多年前,农民就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大老鼠,大老鼠,我的谷子没饭吃了”“大老鼠,大老鼠,我的麦子没饭吃了”。这首出自《诗经·冯伟》的诗,既是对直接侵犯人类生命的老鼠空的声讨和控诉,也是对不劳而获的权贵的控诉。尤其是鼠患横行的时候,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绝不会坐以待毙,老鼠会成为人类灭绝的对象。

为了赶走老鼠,人们饲养动物以礼相待天敌。老鼠的天敌自然先推猫。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年终仪式来回报神和祈求农业丰收。在最早的腊八仪式中,最重要的祭祀对象之一就是猫,“迎猫,为其食田鼠”,为其食田鼠、护稻苗的努力献祭。唐朝以前,人们普遍养狗捉老鼠。在四川省三台县綦江乡的汉代崖墓中也发现了一幅石像。一只狗蹲着,前爪撑在地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嘴里叼着一只肥老鼠,可以作为养狗抓老鼠的证据。现在的人觉得别人多管闲事,总说“狗拿耗子”。看来历史上真的有“养狗取鼠”的习俗。

有趣的是,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老鼠娶女人”“老鼠娶女人”的故事。在流行的年画或剪纸中,有一个主题是经常使用的,那就是老鼠嫁女或老鼠娶女人。画面描绘了老鼠结婚(或娶女人)的场景,就像世界结婚一样。有轿子,有彩旗,有灯笼,有鼓乐队,但主角都是老鼠。在这幅奇幻剪纸中,欢迎仪式的出席者只有老鼠,可以说都是一种颜色。在其他图像中,除了老鼠之外,还添加了一只体型巨大的猫(按比例)。结婚是人类特有的文化行为,但民间却让老鼠娶女人,娶了,送出去,以保来年平安吉祥。各地“老鼠嫁女”的习俗各不相同。比如上海郊区的一些地方,一般在正月十六庆祝“老鼠嫁女”的习俗。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炸芝麻糖,这是给老鼠结婚准备的喜糖。人家不点灯,全家只好沉默,意思是给老鼠娶女人提供方便,怕打扰它的婚礼。在中国的南北各地,流传着“老鼠娶女人”的故事和歌谣。嫁出去的老鼠最后总是落得被埋在猫肚子里的“厄运”。其中最搞笑的是几个鼠女的傻逼父母选了一只花猫当女婿,幽默风趣,让人捧腹大笑。

此外,我国还有多种与老鼠有关的习俗。除夕之夜,“蹉跎岁月”就是在墙角和饭缸表面的骨灰盒里点上香、点上灯,让老鼠吃了赶紧走。边打边唱的“打老鼠”“滚个葫芦”之类的,和“浪费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东北,还有在农历正月初一烧熏鼠火的习俗。小孩子在田埂上撒稻草放火烧杂草,叫熏鼠火。农民还会根据火势的大小来预测来年农作物的丰缺。在贵州毛南族的送鼠节,腊月初一,人们唱起《送鼠歌》:“送鼠,除旧岁,大家都来。今天是新年。大家开仓,谷穗一排排挂着,稻魂挂在中间。不准老鼠破门而入,不准老老鼠进仓。”之后,年轻人会举行一场老鼠大赛。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人与动物关系变化的体现。在古代,人们担心食物损坏,他们抱怨和害怕老鼠。它既聪明又狡猾。当人们无法有效控制它的时候,就不得不尊重它,甚至与它亲热,以求“和平相处”。人们对老鼠的态度是既恨又羡,又恨又喜,这恰恰是人类面对老鼠的复杂心理和矛盾态度。

鼠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老鼠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老鼠的养殖是一个无止境的话题。让鼠鼠文化越来越可爱和神秘。曾几何时,一首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风靡一时。“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样,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加强了鼠文化的传播。

事实上,鼠文化是古代许多文人的永恒话题。老鼠的灵性使它能够穿墙和爬墙。虽然不是水生动物,但它有超强的游泳技能。民间认为老鼠通灵可以预知吉凶祸福,对自然界将要发生的突发事件特别敏感,如地震、洪水、干旱、蝗灾等。,并且会有一定的动作反应。老鼠的繁殖力很强,比不上其他动物。老鼠天生体态小巧玲珑,喜欢上蹿下跳。它的象征意义微妙而微小。除了《诗经》古本外,《山海经》还收录了《耳鼠》,北魏李道元《水镜注》也收录了《唐鼠》。此外,《尔雅》、《庄子》、《尚书》中也有鼠的记载。唐代柳宗元的《永谋鼠》,清代蒲松龄的《鼠》,袁枚的《鼠胆二首》,都是著名的鼠论散文。

由于老鼠与人关系密切,人们对老鼠心存感激,所以老鼠成为文学作品中的热门题材。经典《西游记》写了无底鼠灵逼婚唐僧,这是鼠婚故事的发展;《聊斋志异·阿贤》讲述了人鼠之间的爱情;《水浒传》中的白胜,绰号白日鼠,形象生动;《三侠五义》中的“五鼠”都是侠义之士;文学作品中关于老鼠的诗词、绘画、儿歌、戏曲数不胜数。

晋代郭璞曾写《鼠颂》:“有鼠豹之色,爵名为鼠。在汉朝,一个郎中是可以命名的。赏束,雅业盛。”这首诗讲的是“皇帝问老鼠”的故事。据《河南府志》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在灵台设宴,有人捉了一只豹纹鼠。皇帝问他的大臣这是什么老鼠。大臣们无言以对。阆中窦友曰:“此谓鼠,《尔雅》有记载。”皇帝命人去查,如果有记录,就赏窦友百丈绢。

有一次,南宋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应邀参加吴老寿星的生日宴会。在众人的邀请下,他们即兴开了一个生日会:“龟姓吴,龟寿比日月长,年高气爽;鼠也叫老,珍贵美好。”顾是牡丹的别称。这幅对联别出心裁,巧妙幽默,大家拍手叫好。清代,翰林被尊称为“老君”。有一次,一位院士拜见浙江巡抚吴。吴巡抚联讥曰:“大小老鼠,谓之老。”翰林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龟有男有女姓吴。”这幅对联虽然粗陋,但它的别出心裁和工整也令人惊叹。

明末清初,一批老臣穿上了红上衣。福建的一个屠夫徐鹰非常生气,他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老鼠因为缺少食物而消失,狗因为家庭贫困而不敢睡觉。”一句嘲讽抵得上三分。

鼠也是有情有义的代表,是多子多孙、生财发财的象征。在节日里,他们的形象变成面塑,背上背着元宝;在婚礼上,他们的形象变成了烟火,人们用他们超强的生殖能力祝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在童谣里,他们聪明可爱,调皮搞笑…

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人们谈论鼠文化,有人把“鼠标”与“数字文化”联系在一起,鼠文化有了新的创新。民间传说博大精深,民间神话精彩纷呈,民间神灵精彩纷呈,鼠年习俗传递着人们趋吉避凶、平安健康的精神寄托,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创新这些知识势在必行。

2020年1月19日,上海五角场宁峰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128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