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问题是什么意思(邻避现象产生的原因)

2016年12月13日,广东电网“蓝色媒体论坛”在广州大学城岳跃书吧新华书店举行。活动邀请了媒体、NGO、学界、技术专家等各方人士,以小型沙龙的形式,与数十名来

2016年12月13日,广东电网“蓝色媒体论坛”在广州大学城岳跃书吧新华书店举行。活动邀请了媒体、NGO、学界、技术专家等各方人士,以小型沙龙的形式,与数十名来自广州各高校的大学生共同探讨“邻避效应”的相关话题,广东电网电力专家现场答疑,为同学们详细普及变电站选址注意事项,解决变电站产生辐射的谣言。

邻避问题是什么意思(邻避现象产生的原因)插图邻里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其英文原文为“Not-In-My-Back-Yard”,直译为“不要在我家后院建造”,意思是居民或当地单位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站、殡仪馆等邻近设施)会对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厌恶情结,滋生“不要在我家后院建造”。西方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这个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我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公众意识提高,邻里回避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中的普遍问题。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也是对外开放较早的省份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邻里回避问题近年来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如何在邻里回避问题上有效引导舆论,既反映实际情况,又避免激化社会矛盾,成为这一时期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方日报深度工作室副主任李树龙以资深记者的视角,以邻避为题,结合汕尾陆丰火电站、汕头潮南垃圾焚烧站、广州变电站等实际案例,为我们梳理了一套关于邻避的舆情报道方法论。李树龙是《广东省邻里问题公共传播与舆论引导对策研究》和《解决邻里困境的方法论》系列报告的主要作者。他可以说是广东省在邻里问题上最好的舆论引导专家之一。他表示,在邻里回避问题上的舆论引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预防、中期预警和后期处置。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对策,所有对策的核心都是及时、透明、有效的沟通。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公信力,让民众充分参与早期决策,尽早沟通。

另一方面,媒体除了报道情况外,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科普宣传和政策宣传。他们一方面要辟谣,让公众科学理性地看待公共建筑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要从大局出发,及时传达政府补偿和政策的利好信息,从长计议,消除误解,用舆论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的态度。

广州本土非政府组织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总干事罗建明先生(网名“巴索·云风”)以一个真实的案例——广州番禺区垃圾焚烧站建设为样本,详细介绍了一起规避事件的产生、发酵、高峰、解决和结果,并梳理了对公众今后解决和看待规避问题的启示。

罗建明认为,公众意识的觉醒和诉求的有组织表达是解决邻里回避问题的重要驱动力。公众并不“反对”政府政策,有效的诉求表达往往能为政府解决邻里回避问题提供更符合公共利益的途径。在这方面,植根于广州的数百家NGO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也能作为政府与公众对话的窗口,帮助政府与公众沟通,从而消除和萌芽邻里回避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让社会来解决社会问题。

避邻对应的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句老话——“以邻为壑”,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以邻为壑”。在邻里回避问题上,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郭教授为其他国家解决邻里回避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结合国外案例,郭教授分析,当今的政府治理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其对应的解决邻里回避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民族主义的治理方式往往采用国家统筹管理、个人服从国家安排的方式来解决邻里回避问题;新兴的公共管理模式多采用市场交易模式,以利益换取公众认可;更广泛的社会游戏管理将让公众更多地参与早期决策,优先考虑社会价值。

以上三种处理方式的影子,在中国各地政府的邻里回避问题案例中都可以看到。郭教授建议,面对邻避问题,要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而不是套用一种思维来解决邻避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社会发展为导向,不回避、不隐瞒问题,尽快化解社会矛盾。

在观众互动环节,广东电网规划发展部主网项目科奈老师以某变电站选址规划为例,介绍了公共建筑选址规划的流程以及在选址过程中会考虑的各种问题。目前除了符合城市规划,选址是否以人为本,能否妥善安抚安置周边居民也是政府部门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大型公共设施的选址,往往要经过多方论证、多轮听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才能正式启动。

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环保监察室专家刘嘉文先生用翔实的数据和严谨的论证,从科学的角度辟谣了变电站辐射的谣言。

据广东电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龙建平介绍,“蓝媒论坛”是广东电网联合南方周末举办的一系列品牌交流活动。活动希望通过各界的分享和交流,搭建一个交流观点的平台,力争在新媒体的浪潮下,为传统体制内的企业提供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的智力支持,带动国有企业与公众实现良好的互动和沟通转化。借助“蓝色主题”系列活动,广东电网还将倾听公众声音,了解公众诉求,想民所想,解民所难,积极参与电力建设和服务中的社会沟通,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优质的电力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996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