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好处)

时隔七年,吴辉回国,履新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虽然长期在海外,但他看到的是中国的数字化进程突飞猛进。

2020年的疫情打击了各行各业,却催生了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大动力。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指出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到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中国的数字经济GDP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1上,吴辉自信地说。

中国政企事业部总裁吴辉

当天恰逢2021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正好其主题是“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加速数字化转型”。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危机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未来。

行业数字化转型所达到的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想象,在智能世界里,经济、社会、个人、群体、人、动物、植物都可以互联互通,这将为这个非常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注入动力。

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风起云涌,各行各业正在开启一场全新的革命,这一点在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1上可以看到。

成千上万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

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行业的课题,而是成千上万个行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课题。

如何加快数字化发展,如何更好的实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深入探索。如今,在“生态大会2021”25000平米的展厅里,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已经悄然发生…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纷纷推出计划,中小城市也在不断涌入。大会上,基于华为“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的智能指挥中心引人关注,其中可通过“智能大脑”随时监控路况,让交通更加安全顺畅。

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更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加速核心业务的转型升级。在大会现场,我们看到了华为携手合作伙伴,融合云、AI等技术打造的智慧工厂方案应用模型,可以对生产、环保、安全、人员、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控,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关注特殊群体。华为合作伙伴基于华为的云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为听障人士开发了一款APP,帮助他们与外界交流。他们还可以无障碍地观看视频和新闻。数字时代,顺畅的沟通会让更多人受益。

华为的技术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2020年,华为云WeLink加入由友成创业扶贫基金会和多家企业发起的“青椒计划”,为农村特岗教师提供智能、开放、协作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进行现场培训、教学管理、知识交流等。更有甚者,华为联合多方推动高速宽带进校园,全球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平台等。,在全国乃至全球启动地方教育项目,促进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自然也需要更聪明的保护。为了保护环境,华为基本实现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14600平方公里的LTE网络全覆盖。遍布森林的数万个监控终端的数据和图像实时传回。生态学家可以远程收集数据,并用AI帮助分析动物种群和栖息地状况,从而更好地保护濒危生物。

华为还发挥AI等技术优势,携手NGO组织RFCx实现自然守卫者在全球5大洲18个国家的20多个保护地得到部署,帮助当地护林员和生态学家们用科技更好地守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

中国生态大会2021展厅一景

在“生态大会2021”的展厅里,还有很多数字化带来的创新变化和价值。生态馆100+合作伙伴、80+平台的配套能力,诠释了华为与合作伙伴如何共存共进;展馆有250+个单独的展示点,覆盖20+个子产品线,展示科技创新;博物馆涵盖40+多个子行业,200+个合作伙伴打造270+个展点,解读场景,探索……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数字化变革。

这种改变,在会场之外,在更长远的智能化时代,还在继续。目前,国家推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农村等多项政策。产业升级革命在即,智慧城市向纵深推进,数字农村建设加速推进…更高效、更绿色、更高品质的征程已经开启。

跨越新的数字鸿沟,提升整体生态能力刻不容缓。

然而,新的征程也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人类社会的变迁,蒸汽机使人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电气化和信息化使人进入信息时代。未来,我们将走向智能时代。每一次飞跃都有“分手”和“新创造”。曾经,如何触网是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需要脱离旧机制,创造新机制。如今,随着我们迈向智能时代,“新数字鸿沟”就在我们面前。

与之前不同的是,“新数字鸿沟”是在产业深度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商家需要进入一个天花板更高、更大空的新领域。知识壁垒和发展差距带来了行业、企业和地区之间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使转型艰难而缓慢,迫切需要各界加强创新和融合。

面对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的挑战,吴辉表示,基于渠道伙伴的生态系统要向能力伙伴转变。

过去十年,华为在各方面加大投入,实现生态和业务规模的可持续增长:2020年,在中国处理华为政企业务的合作伙伴将超过11000家,华为与ISV合作伙伴发布的联合解决方案超过1600个,本地业务增长45%,在中国发布的证书超过30万个。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在中国的政企业务收入也超过100亿美元,超过130家合作伙伴的合作业绩超过1亿美元。

面向未来十年,如何构建更高质量的生态系统?华为的答案是建立基于能力的合作伙伴体系和“基于能力”的生态系统。关注“能力”,说到底就是弥补整个生态的短板,共同进步,搭建数字化发展的“桥”和“路”,最终帮助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客户成功转型,创造新的价值,解决社会问题,造福大众。

因此,华为一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鼓励合作伙伴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提升能力,打造高效、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繁荣生态。

武汉中科通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对此深有感触。自与华为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集成等领域合作以来,华为不仅为其R&D平台走向全国提供了支持,也对其开发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表示,合作以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带动了企业更好地服务客户。

洪普森科技董事长张发生也在推动企业转型。“在我们做信息化之前,我们只做信息增强。现在数字化转型涉及到客户的全过程,我们需要进行组织变革,以匹配客户的深层业务需求。”张生说。作为一家为政府、医疗等行业用户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面对整个数字生态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客户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多,业务更加复杂,业务变量越来越多。汉普森必须建立一个团队,能够满足客户的这些业务变化。

华为也期待这些合作伙伴在理解客户战略、识别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设计业务逻辑等维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此,洪普森加强了数据管理和数据逻辑设计能力,改变了人才招聘,从自身能力转型。

“华为要求我们具备识别客户需求、数据设计、项目组管理和项目风险识别的能力。最终目的是理解和解决客户问题,实现从传统整合到价值整合的转变。华为也推出了很多措施,包括向合作伙伴开放OpenLab,开放数字工具平台等。,最终实现对合作伙伴的赋能。”张发生说。

华为的赋能方式深入到了合作伙伴管理的发展,更加深刻和持久。从发布会现场发布来看,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华为正从“供给侧”积极改革,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弥合“新数字鸿沟”。

为此,华为推出了“2+4+1”框架。即两个重点,深耕产业,加大地方城市的投入;4个变化,提供5种产品,提升全周期服务和支持能力,完善合伙人制度,夯实人才基础。这5种产品是信息增强、场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数据资产化和数字化转换;坚持生态系统,坚持与合作伙伴的共识,共建、共赢、互保。以此构建具有数字化转型特征的“供需关系”,满足更多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创造更广阔的生态价值。

修路,助力数字中国。

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以及华为、生态伙伴等越来越多数字化能力的汇聚,很多曾经出现在电影中的画面都走进了现实,不再遥不可及。

深圳宝安机场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在这里,旅客从值机、安检到登机“一脸走遍机场”,智能化的“强感知”是每个进入机场的人的真实感受。

其实早在2017年,深圳机场就携手华为打造智慧机场。如今,连接、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对标世界,打造“未来机场”。

深圳宝安机场的景色

从一个机场,一个企业到一个社会,其实都是有机体。当每一个有机体都高效地推动数字化发展时,万物互联、万物可感知的世界将不再遥远。

目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迫切需求,不仅可以提升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可以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入更智能、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新阶段。

随着世界加速走向数字化,中国“十四五”规划启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被提上日程,这将构建更加坚实的数字化基础,必将在未来掀起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浪潮。

谁能乘风破浪?那一定是不遗余力地投入和努力于这种改变的推动者。

作为构建“基于能力”生态的推动者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吴辉表示,华为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赋能合作伙伴,实现能力共进。在他看来,未来首先要做到客户成功,创造新的价值,这样才能与合作伙伴携手,赢得更好的智能化时代。

随着时代的巨变,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转型使命。这一代华为人和生态伙伴面临着数字化浪潮、数字化深水区等复杂问题,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跨越新的数字鸿沟,走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吴辉对未来的定位是:携手做智能时代的“造桥人”和“修路人”。

桥梁,智能世界的桥梁;修路,修“数字化转型”之路。

“造桥铺路”连接数字化转型的“供需关系”,加速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带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不断提升,最终汇聚成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澎湃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902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