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的经济特点是什么(为什么长三角地区发达)

史晋川:为什么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长江三角洲?中新社杭州5月25日电题:长三角为什么叫长三角?——访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作者柴,,叶娇,,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

史晋川:为什么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长江三角洲?

中新社杭州5月25日电题:长三角为什么叫长三角?

——访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

作者柴,,叶娇,,

长三角的经济特点是什么(为什么长三角地区发达)插图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1%,创造了中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长江三角洲为什么叫长三角?其经济发展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与世界其他五大城市群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长三角城市群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城市群。”浙江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史晋川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追溯长三角发展历程,预测未来发展方向。

采访记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长三角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史晋川:“长三角”一词大约在一百年前被发明,其地理范围比传统的江南地区要大,包括扬子江以北的扬州、泰州、南通等传统江北地区。如今,长三角已经从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变成一个流行的区域经济名词,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都市经济圈。

回顾历史,长三角发展抓住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机遇。首先,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为中国南北交通提供了新的通道。同时,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繁荣,使之成为我们常说的江南水乡富庶之地。

苏州拙政园。中新社记者纪博摄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的发展面临新的转折,可以从两个百年维度来看。上个世纪,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长三角率先出现了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江浙财团”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近百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长三角率先实现了从农业到工业化、从温饱到全面小康的跨越。可以说,长三角每一次都抓住了风口,踩准了时代发展的节点,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中新社: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与世界其他五大城市群有何异同?

史晋川: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和西方对“城市”有不同的理解。在中文里,“城”代表城墙,“城”代表市场。前者是政治的,后者是经济的。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往往承担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

在西方国家,一个地方能否成长为城市,取决于其工商业发展的条件和工商业者的选择意愿。这不仅是人口和资源聚集流动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提高公民意识的过程。

目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六大城市群。东北大西洋海岸城市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也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和制造业中心之一。城市群是美国最大的商业和贸易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是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中底特律以汽车制造业闻名。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最发达的地区。

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历史名城。西北欧城市群是欧洲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其特点是将一个城市的各种功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

长江三角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群。2021年,长三角常住总人口达到2.36亿,超过2020年世界排名第五的巴基斯坦人口(2.28亿)。中国大陆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住在长江三角洲。

这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密切相关。以长三角的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三省一市的26个地级以上城市。但是,过去长三角并没有形成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合力。

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中新社记者纪博摄

在《浙江的习近平》一书中,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向采访团回忆:关于区域协调,习近平有一个重要的战略规划,就是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这为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的协调下,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互联互通真正按下“快进键”,不再是“连接血管”,而是基于整体战略的“打通经络”。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海发挥龙头作用,江浙沪皖各有所长,分工格局初步形成:上海作为科技创新和金融中心,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具有较强的R&D基础和产业化能力;江苏制造业整体实力居区域首位;浙江民营经济基础好,市场活力强,数字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在安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后发态势。

蔚来汽车总部在安徽合肥。中新社发闫雪峰摄

从长远来看,与世界其他五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的一体化优势非常突出,区域合作协作已经构建了非常成型的体系。在一体化发展下,长三角城市的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相互合作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共同成就“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2021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超过27万亿元,占中国经济总量近24%,进出口和利用外资保持较高增长。

从产业特征来看,如果说近几十年崛起的美国西海岸城市群代表了科技的影响力,那么长三角城市群则代表了“新经济”的力量。目前,依托知识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跨区域产学研一体化程度,长三角地区发展四大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势明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中新社记者:有人认为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是从中国江南地区到欧洲两大城市群,再到美洲两大城市群。今天长三角的崛起,可以理解为一种复兴或者回归。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史晋川:未来15到20年,世界经济发展将处于从本轮经济的萧条-复苏阶段到新一轮经济的复苏-繁荣阶段的过渡期。全球经济重心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逐渐形成美国、欧盟、中国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与此同时,亚洲特别是东亚和印度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继续提高,一些亚洲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这将为长三角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信息革命加速了新技术的扩散,围绕新技术的全球竞争正在激烈进行。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超智能社会5.0等战略相继推出,围绕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进一步推动全球价值链重塑,也为中国提供了变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合肥某科技公司对“AI全科医生防疫机器人”进行了功能测试。中新社发照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将在未来15到20年构建新的开放格局——从传统的商品开放到要素开放再到制度开放。同时也会从旁观者转变为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在这个过程中,长三角可以说是先行者,是探路者。

目前,长三角地区聚集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双顶”高校、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和三分之一的有效发明专利。浙江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并有望在数字经济、前沿技术等方面实现颠覆性创新或突破。,而“变轨”将实现全球“并跑”甚至“领先”。同时,随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多点发散的地方优势将汇聚成整合优势,使长三角更具国际竞争力。

中新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长三角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史晋川:当前,以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一大趋势。高质量发展将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第一,长三角要通过未来15到20年的发展,努力成为国际人才聚集地和创新高地,努力成为世界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第二,全球经济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在新的开放格局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长三角城市群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城市群。上海极有可能成为新兴的全球城市和贸易金融中心,而南京和杭州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上海陆家嘴。中新社发王刚摄

第三,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是未来15到20年的重要命题。要探索长江三角洲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相得益彰的路径,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生态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第四,随着中国现代治理结构和体系的调整,发展的重点已经转向保障民生和福利。未来15到30年,长三角有望率先完成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社会结构的转变,将其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的示范区。(完)

受访者简介:

史晋川,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法律与经济学。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827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