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在哪里(屈臣氏是哪个国家品牌)

虽然业绩开始放缓,但无论对于实体商家还是互联网巨头,屈臣氏都是优质资产,而在AT竞购的背后,屈臣氏也在发生变化。

在新零售战场上,阿里和腾讯有了新的竞争对象。

近日有消息称,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正考虑以30亿美元出售屈臣氏10%的股份,阿里和腾讯也相继竞购。

另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将邀请潜在买家出席2019年3月的屈臣氏管理层说明会。对此,腾讯公关方向《中国企业家》记者表示:“竞标还在进行,所以不能透露任何消息”。阿里也“不予置评”。

来自屈臣氏的最新消息是,3月27日,屈臣氏控股董事总经理李在吉隆坡发表演讲时表示,屈臣氏不排除有IPO计划,但没有上市压力。

李表示,屈臣氏计划每年开设1300家新店,其中500家在中国。目前屈臣氏正在开拓中东等新市场。

事实上,早在1月份,就有媒体曝出淡马锡正在考虑出售屈臣氏近25%的股份。有媒体猜测,业绩逐年下滑的屈臣氏让淡马锡失去了信心。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淡马锡来说,转让股份更多的是为了给屈臣氏上市加码。

根据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的财报,屈臣氏在经历数年业绩下滑后,终于在2018年底恢复增长。

求上市

这不是屈臣氏股票第一次易手。

2014年3月,和记黄埔宣布淡马锡认购屈臣氏控股24.95%间接股权,而屈臣氏当时估值1770亿港元,淡马锡以440亿港元买入屈臣氏股份。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毕竟此时市场刚刚得到屈臣氏计划上市的消息。

上月2月28日,李嘉诚刚刚宣布屈臣氏将在两地上市,香港是其中之一。然后25%的股份进了淡马锡的口袋。之后,李嘉诚开始了对屈臣氏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可以说屈臣氏的IPO之路一波三折。

公开资料显示,1828年英国人华生在广州开了一家西药房,取名广东药房。1841年,药房迁至香港,名字在粤语中直译为“屈臣氏”。

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门店,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大陆市场美容、护肤和保健品零售贸易的起点。对于屈臣氏来说,今年也是全球业务扩张的开始。1994年,屈臣氏重返广州,在江南西路开店,广东逐渐成为屈臣氏的大本营。

2006年,屈臣氏收购了乌克兰最大的保健和美容产品零售商DC,然后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大陆。2007年,屈臣氏在南京开设了第300家门店。同年,罗出任屈臣氏中国区CEO,也正是这个德国人开启了屈臣氏在中国的“高光时刻”。

根据《零售老板内参》更早的报道,2009年屈臣氏在中国拥有559家门店,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929家。从2009年到2018年,屈臣氏的门店数量每年增加200多家。2011年屈臣氏业绩增幅最大,近40%。

也就是说,屈臣氏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出第一批600家店用了20年时间,而屈臣氏从第600家店到第3000家店只用了6年时间,是罗推动的。

压力下的表现

然而,正是因为快速扩张,屈臣氏的业绩增长从2013年开始逐年下滑。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屈臣氏营收为23%,2014年降至14%,直至2016年首次负增长。同年,罗辞去屈臣氏中国首席执行官职务,高鸿达出任新总裁。

业内普遍认为,屈臣氏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快速扩张,盲目追求业绩,导致精细化运营不足。当然,这也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对环境的影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化妆品零售商超级赛道上“唯一”的品牌,屈臣氏太死板,没有生气,或者说没有野心。“过去几年,屈臣氏从品牌形象到门店类型、产品内容都没有太大变化”。

在安百里咨询创始人庄帅的印象中,屈臣氏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自营品牌占比比较高,二是会员体系发达。“屈臣氏的纯净水很成功,‘滴滴纯净,27层过滤’——这个广告让人印象深刻,但加速开店后,屈臣氏自有品牌发展相对缓慢,差异化服务没有做好,会员价值没有进一步挖掘。”

在庄帅看来,屈臣氏的线上营销能力和渠道也有欠缺。“丝芙兰是LVMH旗下的品牌,定位明确,走高端路线。但在华南市场,屈臣氏给消费者更多的印象是卖日用品,定位比较模糊。”

此外,另有媒体报道称,屈臣氏目前的门店运营模式过于依赖后台利润。屈臣氏从入驻商家销售额中扣除近35%,品牌商付出太多。此外,与更多传统零售店一样,屈臣氏缺乏灵活的供应链体系,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以屈臣氏为代表的化妆品零售业态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淘宝、垂直品类电商、综合电商平台的美妆垂直频道和小程序相继影响了传统店铺。以小程序为例,小程序最多可以给入驻店铺1%。并且通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可以带来大量的粉丝。对于品牌商和消费者来说,屈臣氏不再是唯一的渠道和选择。

此外,以“广州药店”起家的屈臣氏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2019年1月,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规定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称“药妆”、“医用护肤品”等“药妆”概念违法,对华南地区大部分屈臣氏门店影响较大。

不过,在业绩压力下,屈臣氏也在大胆进行创新尝试。

2018年,高鸿达公布了屈臣氏中国的“中间道路战略”,即推出更吸引年轻人的“第八代门店”,加速品牌升级,平衡线上布局。公开资料显示,屈臣氏新店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开辟了专业的皮肤测试区和美妆互动区,增加香水品类,扩大进口商品比例。

此前,屈臣氏推出了生菜APP,定位为美妆问答购物平台。

2018年1月,屈臣氏与欧莱雅合作推出全新美妆概念店——屈臣氏colorlab,销售米思佛、美宝莲纽约、吻我等热门品牌。同年7月,屈臣氏升级官网,开通“屈臣氏健康”等板块,同时升级VIP会员体系,打通包括天猫旗舰店在内的线上线下会员积分体系。

或许也是因为积极的变化,屈臣氏2018年业绩恢复上升。

长江和记实业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屈臣氏销售额达1689.91亿港元,同比增长8%。门店总数增至3608家,同比增长10%。

阿里和腾讯竞标

2019年3月20日,有媒体曝出淡马锡将以30亿美元出售屈臣氏10%股权。腾讯和阿里同时竞购。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对淡马锡还是屈臣氏来说,这次收购都会提高上市价格。

屈臣氏对于阿里和腾讯的价值是什么?

首先看阿里巴巴。目前,阿里新零售阵营包括饿了么、小红书、银泰商业、三江、安百里集团、联华超市、新华都、高辛零售、居然之家等众多传统零售企业。2018年下半年,阿里再次与星巴克合作,在淘鲜达、盒马成为阿里新零售转型的排头兵后,与大润发、星巴克的多方联动更加频繁。

可以说,目前阿里已经投资了大量的商场、超市等综合性实体商业,而屈臣氏是这些实体商业的主力商户,也是低线市场希望引入的品牌。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屈臣氏门店的价值都是一种稀缺资源。“就我们招商的范围来说,商场都希望屈臣氏进入,尤其是一些屈臣氏还没有进入的城市。在一二线市场,很多购物中心都有屈臣氏和丝芙兰。”瑞德投资租赁业务总监杜斌告诉《中国企业家》,他相信屈臣氏在化妆品超市赛道上永远是第一。

阿里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流量,希望通过“人货场”的重建,打通线上线下,将线下数据持续引流到线上。所以,除了“重资产”转型,阿里的“新零售赋能”更多的是打通天猫、饿了么、支付宝的会员体系,与星巴克的战略合作也是如此。所以屈臣氏拥有的6000多万会员成为关键。

其次,在完成商场、超市等综合体的投资布局后,阿里巴巴在垂直品类的整合投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8年6月,阿里巴巴先后投资小红书和宝宝树。屈臣氏的全球商品频道对阿里的价值更大。

无论对于阿里还是腾讯,以屈臣氏为代表的化妆品超市都是空白。

再看腾讯。相比阿里,腾讯的品类更多。除了永辉和家乐福,腾讯“智慧零售”阵营还包括JD.COM到家、拼多多、每日优鲜、名特优品、蓝海到家等明星项目。

与阿里的电商属性不同,以游戏和社交为驱动的腾讯更贴近用户。除了资金支持,腾讯的赋能过于依赖为商家提供小程序、微信等平台,让商家具备独立运营流量和粉丝的能力。2018年,腾讯牵手Luckin coffee,也是出于赋能的想法,而屈臣氏强大的会员体系当然也吸引了腾讯。

目前来看,相比阿里,沃森的腾讯品牌更强。

2018年10月,腾讯、屈臣氏、永辉成立百佳永辉,腾讯持股10%。公司旨在用腾讯的数字化工具赋能屈臣氏旗下的百佳和永辉旗下的永辉,共同推动线下渠道的新零售转型。同年12月,屈臣氏与JD.COM宣布合作到家,全国48个重点城市的1200多家屈臣氏门店已上线并到达JD.COM到家。

从地域上看,腾讯和屈臣氏的关系也更加紧密。李嘉诚和马是广东潮汕的老乡,李嘉诚和马的父亲也有很长的渊源。

李嘉诚的重要公司是和记黄埔,核心业务是港口。早年,和记黄埔与香港上市公司盐田港有业务往来,盐田港董事是马的父亲。

目前还不确定哪一方会中标。除了阿里和腾讯,不排除其他巨头加入竞购队伍。关系一旦建立,天平自然会倾斜。

互动话题

互动话题

你认为哪一方能中标?

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谢芸子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本文经授权转载。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072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